A | A | A

第四十章 秋实传家风,成果连世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津门梁家纪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推荐阅读《津门梁家纪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二零三三年的秋天,天津梁家大院的老槐树叶染上了金黄与橙红,微风拂过,叶片像一封封满载家风成果的书信,轻轻落在庭院的石板路上。树下的家风数字地图上,标记点己突破 2000 个,“家风记忆胶囊” 累计创建超 150 万个,而梁小宇团队的新计划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跨国家风成果展” 与 “家风传承勋章” 升级上线,正随着秋日的丰收节奏,为全球家风伙伴带来收获的喜悦与传承的自豪,让这个秋天既有 “硕果” 的厚重,又有 “联结” 的温暖。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家风传承的‘成果季’!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要让孩子们在收割、晾晒、成果分享中感受‘勤劳’‘坚持’的家风价值;跨国家风成果展要汇集全球家风实践成果,让好做法被更多人看见;家风传承勋章升级后,要更精准地表彰不同维度的家风践行者,让传承更有荣誉感!” 梁小宇站在研学营筹备会上,手里捧着刚收割的麦穗,“我们还要在线上发起‘全球家风成果分享’活动,让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传承成果,传递跨越国界的丰收喜悦!”

来自南非的祖玛通过视频连线,举着部落丰收的玉米和草编家风成果手册兴奋地说:“我要在研学营里分享部落的丰收故事,还要教大家用玉米叶编‘成果纪念挂饰’,让全球伙伴都能感受到秋实里的家风力量!”

一、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落地实践与乌龙成长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在李村的麦田与梁家大院的家风农场同步开营,从秋分当天启动,持续两周。来自全球八个国家的 40 名孩子,将跟着李老栓、王磊等 “农耕家风导师”,体验小麦收割、玉米脱粒、杂粮晾晒等农事劳动,还会参与 “家风成果手作”“丰收故事分享”“跨国成果互换” 等特色环节,在劳作与分享中理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家风真谛。

开营第一天,孩子们跟着李老栓学习 “小麦收割”。李老栓握着镰刀,示范如何 “稳握刀、齐割秆、轻放捆”,他一边割麦一边讲解:“收割要‘珍惜每一株作物’,就像对待自己的家风实践,每一步都要认真,才能有好成果。你们看,割得整齐,后续晾晒才方便;放得轻,麦粒才不会掉落浪费。”

可刚割了一会儿,就闹了个小乌龙 —— 来自巴西的卢卡斯,觉得 “弯腰割麦太累”,偷偷把镰刀举得太高,结果割下的麦秆长短不一,还不小心把旁边未成熟的麦苗割掉了几株。李老栓没有批评他,而是蹲下来,指着被割错的麦苗说:“卢卡斯,你看这些麦苗还没成熟,割掉就长不出麦粒了,多可惜啊!就像我们践行家风,要是急功近利、敷衍了事,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们重新来,慢慢割,把每一株成熟的麦子都收好,好吗?”

卢卡斯红了脸,跟着李老栓重新调整姿势,这次他不仅割得整齐,还主动把掉在地上的麦粒捡起来放进布袋。“原来‘勤劳’不仅是不怕累,还要‘细心’‘珍惜’,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卢卡斯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后来还成了 “收割小能手”,帮李老栓指导其他孩子正确的收割方法。

研学营的 “玉米脱粒” 环节格外热闹。王磊教孩子们用传统的玉米脱粒机,还强调 “力度要适中,速度要均匀”。“脱粒就像‘提炼家风成果’,要耐心细致,才能把最好的‘果实’保留下来。做人也一样,在传承家风的过程中,要不断打磨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王磊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手里的玉米棒在脱粒机上转动,金黄的玉米粒源源不断地落在筐里。

来自东京的小樱花,第一次用脱粒机,因为力气太小,玉米棒转得太慢,脱粒效率很低,急得首跺脚。王磊赶紧过来帮忙:“小樱花,不用急,我们可以两个人合作,你扶着玉米棒,我帮你推机器,这样既省力又高效。这就是‘互助’的家风呀,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忙,就能一起完成任务!”

小樱花按照王磊的建议,和来自肯尼亚的小卡鲁组队合作,果然效率大大提高。两人一边脱粒,一边分享各自国家的丰收习俗 —— 小樱花说东京秋天会举办 “年糕节”,小卡鲁说肯尼亚部落会共享丰收的水果,聊得格外开心。“原来‘互助’不仅能解决困难,还能收获友谊和新知识!” 小樱花笑着说,还在玉米筐旁插了个 “互助合作” 的小牌子,提醒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忙。

最有意义的是 “家风成果手作” 环节。孩子们用收割的小麦、脱粒的玉米、晾晒的杂粮,制作 “丰收家风手作”—— 中国的小宇用小麦穗和红豆拼了幅 “丰收家风图”,画面里有麦田、劳作的人们,还有 “勤劳换丰收,诚信传万家” 的字样;法国的皮埃尔用玉米叶编了个 “诚信面包篮”,篮子上刻着 “像做面包一样诚实对待每一件事”;南非的祖玛则用杂粮和草绳编了个 “互助纪念挂饰”,挂饰上有不同国家的国旗图案,象征跨国家风友谊。

有个小朋友在制作手作时,不小心把红豆撒了一地,正要哭,小宇赶紧过来安慰:“没关系,我们把红豆捡起来,还能用来拼其他图案。就像践行家风,偶尔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改正,用行动弥补。” 两人一起捡红豆,最后用捡起来的红豆拼了只小麻雀,画在 “丰收家风图” 的角落,成了手作环节最特别的作品。

闭营仪式上,每个孩子都收到了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证书”,还有自己制作的家风成果手作、封装好的丰收杂粮。“这个秋天,我不仅学会了收割小麦、制作手作,还明白了‘只有付出勤劳,坚守家风,才能收获真正的成果’!” 小宇捧着证书,看着自己的手作,眼里满是自豪,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手里的杂粮袋在阳光下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二、 跨国家风成果展:热闹举办与温情传递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进行的同时,“跨国家风成果展” 在梁家大院的家风展厅与线上平台同步开展。成果展分为 “实践成果区”“手作成果区”“故事成果区” 三个板块 ——“实践成果区” 展示全球家风伙伴的田间劳作、社区服务、跨国互助等实践照片与视频;“手作成果区” 陈列各国特色家风手作,如中国的杂粮画、法国的面包篮、南非的草编挂饰;“故事成果区” 则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分享全球家风传承的感人故事,让成果背后的家风精神被更多人理解。

成果展线下开幕当天,展厅里挤满了游客,每个展区前都围满了人。李老栓的孙子小李,在 “实践成果区” 当起了 “讲解员”,他指着一张孩子们收割小麦的照片说:“这是我们李村的麦田,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国家,他们跟着我爷爷学习收割,不仅学会了农活,还明白了‘勤劳’‘珍惜’的家风。你看,他们捡麦粒的样子多认真,就像在守护自己的家风承诺!”

游客们听得格外认真,一位带着孙子来参观的老爷爷,指着照片对孙子说:“你看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国家还这么认真劳动,你也要向他们学习,从小践行‘勤劳’的家风,不能偷懒!”

“手作成果区” 的 “跨国联合手作展柜” 最受欢迎。展柜里陈列着小宇和祖玛共创的 “互助挂饰”、皮埃尔和小樱花制作的 “诚信杂粮画”,还有其他跨国伙伴合作的手作,每个手作旁边都附有 “成果故事卡”,介绍手作背后的协作过程与家风内涵。一位游客看着 “互助挂饰”,感动地说:“没想到不同国家的孩子能一起做出这么有意义的手作,这不仅是手作,更是跨国家风友谊的见证!”

成果展线上平台同样热闹。用户可以在线浏览展区内容,给喜欢的成果点赞、评论,还能参与 “成果投票”,评选 “最受欢迎实践成果”“最具创意手作成果”“最感人故事成果”。上线第一天,线上平台访问量就突破 50 万次,投票参与人数超 10 万。

来自澳大利亚的用户在线上留言:“看到中国孩子的农耕实践,我深受启发,打算带孩子去社区农场体验劳动,让他感受‘勤劳’的家风;南非部落的共享故事也让我感动,以后我们家也要多参与社区共享活动,践行‘互助’家风!”

成果展运行期间,还发生了很多暖心的事。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华人用户,在线上看到中国的 “家风农田” 成果后,联系梁小宇团队,希望能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也建立 “家风农场”,传承中国农耕家风。梁小宇团队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设方案,还帮忙对接了当地的家风伙伴,助力海外华人传承中华优秀家风。

有位日本用户,在线下参观成果展时,被法国的 “诚信面包篮” 吸引,主动联系了法国的家风伙伴,希望能学习面包制作技艺,将 “诚信” 家风融入日本的饮食文化。两国伙伴通过线上交流,很快达成合作,还计划在明年举办 “跨国家风美食节”,让家风通过美食传递得更远。

梁小宇在成果展总结会上说:“跨国家风成果展不是简单的‘成果展示’,而是‘跨国家风的交流平台,传承经验的分享窗口’。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践行者的汗水与家风精神,每一次交流都能让好家风跨越国界,影响更多人。希望大家能通过成果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家风实践方法,让传承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三、 家风传承勋章:升级上线与荣誉传递

跨国家风成果展开展的同时,家风数字平台的 “家风传承勋章” 功能正式升级上线。升级后的勋章分为 “实践之星勋章”“创意手作勋章”“故事传播勋章”“跨国互助勋章” 西大类,每类下又细分多个子勋章,如 “实践之星勋章” 包含 “农耕实践达人”“社区服务先锋”“跨国协作能手” 等,用户可通过完成对应维度的家风实践、上传成果、分享故事等方式获取勋章。

勋章不仅有电子证书,还支持申请实体勋章(需支付少量制作费),实体勋章采用环保材料制作,上面刻有家风符号与勋章名称,兼具纪念意义与收藏价值。此外,平台还新增 “勋章墙” 功能,用户可将获得的勋章展示在个人主页的 “勋章墙” 上,与全球伙伴分享自己的传承荣誉。

功能升级当天,就有大量用户参与勋章获取。李老栓通过上传 “指导孩子农耕实践” 的视频、分享 “挑粮家风故事”,成功获得 “农耕实践导师” 勋章与 “故事传播大使” 勋章;小宇通过参与收割实践、共创跨国手作、分享研学感悟,获得了 “实践之星”“创意手作”“跨国互助” 三类勋章,成了平台上的 “家风小达人”。

卢卡斯为了获得 “社区服务先锋” 勋章,主动报名参加了巴西当地社区的 “助老活动”,帮老人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还拍摄视频上传到平台。他在视频里说:“在中国的研学营里,我学会了‘互助’‘孝顺’的家风,现在我要在巴西践行这些家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争取获得更多勋章,成为优秀的家风传承者!”

可上线没多久,就有用户反馈:“部分勋章获取条件不够清晰,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才能获得!” 梁小宇团队赶紧优化功能,在每个勋章页面新增 “获取指南”,详细列出获取条件、所需材料、完成步骤,还提供了优秀案例参考,让用户能清晰了解获取路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风实践。

优化后的 “家风传承勋章”,成了全球家风伙伴的 “传承动力” 与 “荣誉象征”。有用户留言:“看到自己勋章墙上的勋章越来越多,我特别有成就感,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对我家风实践的肯定,以后我会更努力地践行家风,争取获得更多勋章!” 还有用户通过 “勋章墙”,找到了有相同勋章的跨国伙伴,一起交流实践经验,形成了 “以勋章会友,以传承结缘” 的良好氛围。

西、 秋实传情:家风的成果永不停

秋日家风丰收研学营、跨国家风成果展、家风传承勋章升级上线,让这个秋天充满了家风的丰收喜悦与跨国温情。二零三三年的重阳节,梁小宇团队在梁家大院举办了 “秋日家风敬老成果宴”,邀请了社区的老人、研学营的孩子、成果展的参与者、平台的勋章获得者(部分通过视频),一起品尝丰收的果实、分享传承的成果、为优秀家风践行者颁发荣誉证书,共度传统佳节。

宴会上,大家围坐在老槐树下,桌上摆满了研学营收获的小麦做的馒头、成果展手作对应的美食(如法国面包、南非杂粮粥)、社区老人做的重阳糕,格外热闹。李老栓端着一碗用新麦煮的粥,对大家说:“这碗粥里,有我们一年的勤劳成果,也有一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希望大家喝了这碗粥,能记住‘勤劳能收获成果,诚信能赢得尊重,互助能温暖人心’的道理,把家风成果越传越广!”

祖玛通过视频,给大家展示了南非部落的 “丰收敬老仪式”—— 部落的孩子们给老人献上丰收的玉米和草编挂饰,还为老人唱家风歌。“我们部落的家风是‘尊敬老人,共享成果’,希望这份温暖能传递给全球的伙伴,让每个人都能在秋实中感受家风的力量!” 祖玛笑着说。

小樱花则展示了自己获得的 “创意手作勋章” 和 “跨国互助勋章”,“这两枚勋章是我今年秋天最珍贵的收获,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明白,只要坚持践行家风,就能收获成果与友谊。以后我要继续努力,获得更多勋章,成为更优秀的家风传承者!”

宴会最后,大家一起在 “家风成果树” 上挂起了 “成果许愿卡”—— 每个卡片上都写着未来的家风计划,如 “明年要带更多人参与农耕实践”“要和跨国伙伴共创更多手作”“要分享更多家风故事,影响更多人”。卡片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个跳动的家风成果音符。

梁小宇看着树上的许愿卡,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家风的传承,就像这秋日的研学营,在实践中收获成果;就像这跨国家风成果展,在展示中交流经验;就像这家风传承勋章,在荣誉中激发动力。而那些藏在麦田里、手作中、勋章上的家风成果,会像老槐树上的金黄叶片,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耀光芒,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们,紧紧连在一起。

那天晚上,梁小宇更新了家风数字平台的动态,配了一张全球伙伴一起展示家风成果的照片,文案写道:“家风是什么?是研学营里收割的一粒小麦,是成果展中陈列的一件手作,是勋章墙上闪耀的一枚荣誉,是许愿卡上写下的一个计划。秋实传情,成果连世界,我们一起,把这份秋日的收获,变成永远的传承,把这份跨国的友谊,变成永恒的纽带。”

月光洒在梁家大院的麦田上,老槐树上的叶片轻轻飘落,秋日的虫鸣声里,家风的故事还在继续,成果的传承,永不停止。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津门梁家纪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