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的书信墨香尚未散尽,北风便裹挟着更大的雪片,纷纷扬扬地扑向大地。不过一两日功夫,整个世界己是银装素裹,屋檐下挂起了冰凌,园子里的积雪没过了脚踝。"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李老栓穿着厚厚的棉袄,站在廊下望着漫天飞雪,"河里的冰结厚了,山里的路不好走了,这叫'大雪封门'。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万物的声响好像都被这雪给吸走了。"
"全球家风接力园"此刻完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呈现出一派静谧的北国风光。那些夏日里郁郁葱葱的作物,如今都在雪被下安然冬眠。只有几行鸟兽的足迹,偶尔打破雪地的平整,旋即又被新雪掩盖。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藏"的季节,万物收敛到了极致,等待着来年的萌发。
"大雪兆丰年啊!"李老栓搓着手,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一团雾,"这雪下得厚,来年的收成就好。咱们人也要学着这天地,把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的心收回来,好好在家里'猫冬'。"
梁小宇团队从大雪"天地闭塞、万物深藏、围炉向火"的景象中,提炼出新一期活动的主题——"深藏"与"家训"。他们认为,在一年中最寒冷、最宜居家的时节,正是梳理、反思和传承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家训家规的最佳时机。围炉夜话,不仅是身体的取暖,更是精神的滋养和家风的淬炼。
"我们的'大雪深藏家训季',将围绕'围炉'与'训诫'展开。"梁小宇的提议带着暖意,"我们要举办'家训围炉夜话',在温暖的炉火旁探讨那些代代相传的处世智慧;开设'家训活化工作坊',让古老的训诫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并特别策划一场'家训传承仪式',让优良家风在寒冬里深深扎根。"
刚刚体验过书信传情的卢卡斯,对"家训"这个词感到困惑:"家训?是像足球教练的战术板那样,规定每个人该站在哪里吗?"皮埃尔笑着摇头:"比那要深刻得多,卢卡斯。家训是一个家族数代人的智慧结晶,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处世哲学。它告诉你不是'站哪里',而是'如何行走人生这条路'。"小樱花也认真地说:"在日本,每个家族也都有代代相传的家训,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一、 家训围炉夜话:炉火旁的智慧
活动的重头戏是设在梁家大院正堂的"家训围炉夜话"。堂屋中央生起了温暖的炭火盆,火星偶尔噼啪作响,映照着围坐在一起的众人的脸庞。空气中飘着茶香和烤红薯的甜香,营造出温馨安逸的氛围。
夜话采取轻松座谈的形式,由李老栓和几位社区长者主持,邀请不同家庭分享他们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家训或为人处世的信条。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但随着炭火的温暖和长者的引导,话匣子渐渐打开。
一位退休教师分享了他家"读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的家训,讲述了祖上如何从贫苦中靠着勤奋读书改变命运,又始终坚守忠厚本分的故事。"我爷爷常说,字是随身宝,书是护身符。人可以无财,不可无识;可以无能,不可无德。"
一位经营着小店的中年人分享了"诚信赢天下"的家训,讲述了父辈如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宁肯自己吃亏也绝不短斤少两,最终赢得街坊西邻信任的经历。"我父亲说,秤杆子挑起的不仅是货物,更是良心。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一位年轻的母亲则分享了她们家对女儿"自尊、自爱、自强"的教导,"我外婆说,女孩子更要读好书、明事理,要有自己的主张,不依附于人。"
除了这些相对成文的训诫,更多家庭分享的是口耳相传的朴素道理:"吃亏是福"、"远亲不如近邻"、"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碗里不剩饭,粒粒皆辛苦"......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和价值取向。
卢卡斯听得似懂非懂,但当他听到"做人要像足球一样圆融,但内心要有坚定的核心"这个比喻时(这是皮埃尔根据卢卡斯的特点现场改编的"家训"),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小樱花则仔细记录着每一条家训,与她所知的日本家训进行比较。卡尔则试图为这些家训建立逻辑模型,分析其背后的框架。
炭火噼啪,茶香袅袅,这些跨越时空的智慧在冬夜里静静流淌,如同大雪覆盖下的种子,深藏着生命的力量。
二、 家训活化工作坊:古训新解
如果说"围炉夜话"是家训的展示与回顾,那么"家训活化工作坊"则着眼于家训在当代社会的理解、诠释与实践。工作坊邀请参与者带着自己家族的家训(或选择一条感兴趣的传统家训),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艺术创作等方式,探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工作坊里气氛活跃,思维碰撞出精彩的火花。针对"勤俭持家"这条常见家训,年轻人们讨论激烈:有人认为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过分强调"俭"可能束缚发展,也有人认为"俭"更应理解为对资源的尊重和高效利用,而非单纯的吝啬。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新时代的"勤俭"应是"不浪费、重规划、敢投资(特别是对自我成长的投资)"。
针对"孝悌忠信"等传统,参与者们结合现代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进行了重新诠释:"孝"不仅是物质赡养,更是精神关怀和尊重长辈的生活方式;"悌"可延伸至同事朋友间的友爱互助;"忠"可理解为对职业、对承诺的尽责;"信"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
工作坊还设置了"家训新说"环节,鼓励年轻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家训:有的小组将家训编成了朗朗上口的Rap,有的设计成有趣的漫画故事,有的制作成简洁有力的海报,还有的构思了融入家训精神的短视频剧本。卢卡斯所在的小组,甚至用足球战术图来诠释"团结协作"这条家训,令人耳目一新。
小樱花尝试用日本剪纸艺术表现"和为贵"的家训,精美的作品赢得了大家的赞叹。皮埃尔则从跨文化视角,比较了中法家训中对"荣誉"和"责任"理解的异同,引发了深入讨论。这种"活化"尝试,让古老的家训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变成了可以指导当下生活的、鲜活的行为准则。
三、 家训传承仪式:薪火相传
大雪家训季的高潮,是一场庄重的"家训传承仪式"。仪式在夜幕降临时举行,梁家大院正堂布置得肃穆典雅。正面墙上悬挂着书写着"家训传承"的卷轴,下方设一几案,案上陈列着象征性的器物:一支巨大的毛笔(代表书写与记录)、一册线装书(代表智慧与历史)、一盏油灯(代表光明与指引)、一盆清水(代表洁净与初心)。
仪式由李老栓担任主礼人。他首先阐述了家训对于家族绵延、子孙教化的重要性,强调"训诫所以立身,家风所以传世"。随后,邀请了几组代表不同世代的家训传承者。
第一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与其刚成年的孙辈。长者将一本手抄的祖传家训册子郑重交到孙辈手中,并诵读其中核心条款,孙辈恭敬接过,并朗读自己的理解和践行承诺。这一刻,象征着家族精神血脉的正式交接。
第二组是父母与年幼的孩子。父母将一条凝练了家训精神的格言(如"诚实如金"、"勤能补拙")刻在一块小木牌上,挂在孩子胸前,寓意家训常伴左右,时刻提醒。
第三组是社区代表,将征集筛选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优良家训(如"守望相助"、"尊老爱幼")铭刻在一块石牌上,立于园区内,作为社区共同的精神财富和行为指引。
随后,所有参与者点燃手中的小蜡烛,象征着每人都接过了传承家风之火的责任。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庄重的面孔。仪式最后,李老栓带领众人齐声诵读一些经典的治家格言,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洪亮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将仪式推向高潮。
西、 大雪心语:深藏待春,训诫养正
仪式结束后,烛光渐熄,但人们心中的那盏灯似乎被拨得更亮了。炭火盆依然散发着温暖,众人围坐,分享参与此次家训季的感悟。
李老栓望着盆中跳跃的火苗,语重心长地说:"大雪封门,正好关门教子。这家训啊,就像大雪一样,看着是约束,实则是保护。它给子孙后代划下了道儿,立下了规矩,让他们在人生路上不走偏。现在外面诱惑多,没有老理儿撑着,年轻人容易迷路啊。"
梁小宇总结道:"大雪时节,万物深藏,恰是修身养性、传承家训之时。我们通过围炉夜话回顾智慧,通过活化工作坊连接当下,通过传承仪式郑重交接。家训,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族穿越风霜雪雨的'导航仪'和'压舱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些经过时间淬炼的价值观,显得尤为珍贵。"
皮埃尔深有感触:"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中国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家训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一套完整的生命哲学。这种代际之间自觉的精神传递,是维系文明延续的重要力量。"
小樱花轻声说:"我更加理解了家训的意义。它就像大雪下温暖的炉火,给人方向和安全感。"
窗外,大雪依旧静静飘落,覆盖万物,仿佛为世界按下暂停键。但在梁家大院内,家训的种子己深深植入心田。它们将像雪被下的麦苗,吸收着传统的养分,静待来年春天的萌发。家风的传承,在大雪这个极致收敛的节气里,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沉淀与凝练。冬至将至,夜至长,而精神的火种,己在训诫的守护下,燃得更稳,更旺。
(http://www.220book.com/book/WI8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