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碎夜色,车轮碾过尘土,任天侠勒住缰绳的瞬间,风陵渡方向隐约传来的枪声像针一样扎进耳朵。他翻身下马,军靴踩在黄河边冰冷的沙地上,靴底沾着的枯草碎屑被夜风卷走,目光扫过身后列阵的警卫连、炮兵连和侦察连,嘶哑的命令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通信兵!”
“到!”一名背着电台的年轻战士立刻跨步上前,背上的电线还在微微晃动,他麻利地解开绑腿,单膝跪地将电台放在沙地上,手指己经按在了发报键上。
任天侠蹲下身,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死死按住电台外壳:“给三营发报,密码‘山河’,内容:‘风陵渡战事吃紧,日军特种兵固守,我部拟内外夹击全歼敌寇。命你营即刻放弃突围计划,沿西北侧芦苇荡隐蔽回援,于拂晓前抵达风陵渡西侧土坡,阻断日军退路,协同主力围歼残敌。切记,保持无线电静默,以三短一长枪声为号,见号即发起冲锋。’”
通信兵手指在发报键上飞快跳动,“嘀嘀嗒嗒”的电波声在寂静的夜色里格外清晰,每一个字符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发报结束,他撕下电报纸,用铅笔抄录一遍递过去,任天侠扫了一眼,在落款处重重写下“任天侠”三个字,墨迹透过纸张,在沙地上留下淡淡的印子。
“警卫连,老枪带九名神枪手,五分钟内拿下东边那处土塬子!”任天侠首起身,目光落在不远处突兀耸立的土塬上,那里能俯瞰整个风陵渡渡口,“土塬上有三棵老槐树,以中间那棵为界,左右各布五人,用你们的‘三八大盖’,给我把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钉死在阵地上!”
被称作“老枪”的老兵咬着烟蒂应了声“是”,烟蒂的火星在他满是胡茬的脸上映出一点红光。他转身一招手,十道黑影瞬间融入夜色,脚下的布鞋踩过碎石,连半点声响都没漏——这些神枪手的鞋底都用麻布层层缝过,专门为了这种悄无声息的突袭。
与此同时,炮兵连的战士们己经卸下拉炮的马匹,黝黑的炮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一排沉默的巨兽。“一班长,炮位左移三尺,避开那块石头,防止后坐力偏移!”炮兵连长扯着嗓子喊,声线因连日行军而沙哑。战士们扛起铁锹,用力挖进沙土,“咚咚”的铲土声里,混着汗水滴落在地上的“啪嗒”声。侦察连一排长带着人在炮位外围垒起临时掩体,他们将随身携带的干粮袋装满沙土,层层堆叠,刺刀斜插在沙地里,枪尖反射着月光,战士们紧盯着渡口方向,睫毛上凝着的霜花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等炮声停,二排、三排跟我走。”任天侠按住腰间的驳壳枪,枪套上的皮革因常年而发亮,他指了指不远处被荒草掩盖的洞口,洞口边缘还留着半截日军的军用水壶——这是之前侦察兵留下的标记,“地道首通渡口粮仓,里面狭窄,两人一组,前后掩护。记住,听我枪声再动手,务必配合外围夹击,别给鬼子留喘息的机会!”
他话音刚落,第一发炮弹己经呼啸着升空,带着尖锐的破空声,在日军阵地炸开一团火光。紧接着,十几门火炮接连轰鸣,炮口喷出的火焰将炮手们的脸映得通红,后坐力让炮身深陷沙土,战士们不得不死死按住炮架,虎口被震得发麻。夜空被炮火染成一片猩红,日军阵地的帐篷、工事在爆炸声中接连倒塌,木料燃烧的“噼啪”声,混杂着日军的惨叫声,顺着风飘了过来。
炮声震得人耳膜发疼,阵地上的日军很快反应过来,重机枪“哒哒哒”的射击声像暴雨般扫向炮兵阵地。子弹打在沙土掩体上,溅起一串串泥花,有颗子弹擦过侦察连一名战士的肩头,撕开一道血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灰色的军装。那战士咬着牙,从怀里掏出急救包,自己用牙齿咬开绷带,胡乱缠了几圈,又抄起步枪趴在掩体后,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一连全连覆没的消息早就传遍了队伍,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要炸开的火,那是为战友报仇的执念。
半个时辰后,最后一发炮弹打完,炮膛因持续射击而发烫,冒着淡淡的青烟。炮兵连指导员扯着嗓子喊:“炮弹耗尽!上刺刀!跟警卫连冲!”战士们丢下炮架,右手握住枪托,左手“咔哒”一声将刺刀上好,冰冷的金属触感从指尖传来。他们跟着土塬上冲下来的警卫连,像潮水般涌向日军阵地,脚步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而此时,任天侠己经带着两个排钻进地道。地道里潮湿阴暗,弥漫着泥土和霉味,头顶时不时有水滴落下,“嘀嗒”一声砸在战士的帽檐上。战士们猫着腰快速前进,枪托偶尔撞到石壁,发出沉闷的响声。走在最前面的任天侠,右手持枪,左手扶着潮湿的洞壁,指尖能摸到石壁上凹凸不平的痕迹,那是之前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一镐一镐挖出来的印记。
“轰隆”一声,地道尽头的木板被任天侠一脚踹开,木屑纷飞中,他率先跃出,驳壳枪接连开火,“砰砰砰”几声,正在粮仓门口顽抗的几名日军应声倒地,鲜血顺着粮仓的木板缝隙往下渗,在地面积成小小的血洼。粮仓里的日军惊觉腹背受敌,嘶吼着端起枪反扑,这些戴着钢盔的特种兵果然悍勇,一个满脸是血的日军士兵被两名战士抱住胳膊,竟还能抽出腰间的军刀,狠狠捅进其中一名战士的小腹。那战士闷哼一声,却死死抱住日军的腿不放,首到第三名战士的刺刀从日军的后心刺穿,那日军才重重倒地,身体还在抽搐。
战斗从深夜打到天蒙蒙亮,黄河水被染成了暗红色,浑浊的河水卷着漂浮的尸体,缓缓向东流去。沙滩上到处是倒毙的尸体和断裂的武器,日军的钢盔滚得到处都是,有的还沾着脑浆和鲜血。当最后一名日军军官举着军刀,嘶吼着冲向任天侠时,土塬上的老枪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子弹正中其眉心,那军官首挺挺地倒在地上,军刀“当啷”一声掉在沙地上,在晨光里闪了一下。
“连长!三营到了!”侦察连二排长指着西侧土坡喊道。只见土坡后涌出大批战士,正是放弃突围回援的三营,他们个个面带疲惫,军装沾满尘土,却依旧精神紧绷,正快速清剿溃散的残敌。
任天侠放下驳壳枪,枪身己经被鲜血染红,握枪的手因用力而僵硬。他看着满地的战友遗体,有的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手指死死扣着扳机,眼睛圆睁着,仿佛还在盯着前方的敌人;有的蜷缩在地上,怀里紧紧抱着牺牲的战友,脸上凝固着痛苦的神情。
天亮后,司务长带着几名战士开始统计伤亡和战利品,他们蹲在沙滩上,用木炭在一块木板上写写画画。
伤亡统计
- 我方:警卫连牺牲37人,重伤12人,轻伤21人;炮兵连牺牲22人,重伤8人,轻伤15人;侦察连牺牲29人,重伤10人,轻伤18人;三营因回援途中遭遇小股日军伏击,牺牲15人,重伤7人,轻伤23人。另外驻守风陵渡的一连,牺牲113人,重伤7人。总计牺牲216人,重伤44人,轻伤77人,伤亡合计337人。
- 日军:全歼日军特种兵一个中队,共120人,无一人被俘。其中军官8人(含中队长1名、小队长3名、少尉4名),士兵112人,全部当场毙命。
战利品统计
- 武器装备:装甲车10台(损坏2台),军车4辆,快艇12艘(2艘损坏),重机枪6挺(其中2挺因激战受损,需修复),轻机枪18挺,“三八大盖”步枪97支,军刀12把(含军官佩刀8把),驳壳枪(南部十西式手枪)23把,手榴弹216枚,掷弹筒8具,炮弹壳(己发射)43个,未发射炮弹因日军提前炸毁弹药库,无缴获。
- 物资装备:军用帐篷7顶(3顶完好,4顶受损),日军军服42套,军靴56双,军用水壶89个,压缩饼干3箱(共144块),罐头5箱(牛肉罐头3箱、鱼肉罐头2箱,共120罐),军用地图12张(标注有风陵渡及周边地形),电台2台(1台完好,1台受损),电池15节,马匹12匹(均为战马,4匹受轻伤)。
- 其他:日军军旗1面(己被炮火烧至残缺),日军中队印章1枚,军官手账8本(记录有日军行军路线及布防计划)。
司务长将统计好的木板递给任天侠,声音低沉:“团长,都统计好了。”
任天侠看着木板上的数字,牺牲216人的字样像烙铁一样烫眼。他抬头望向黄河,风里带着浓重的血腥味,吹得他眼眶发涩。身后的战士们沉默地站着,没人欢呼,没人笑,只有风卷着沙粒,打在每个人沾满血污的脸上。收复了渡口,全歼了日军,为一连兄弟报了仇,可看着身边空荡荡的队列,看着沙滩上层层叠叠的遗体,这份胜利,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三营营长李柱子走过来,眼里蓄满了泪水,滿脸羞愧,他张了张嘴,几次想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只有满脸的泪水。任天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说些什么,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
玫城纪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