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富商行者武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水浒遇金莲,武松斩西门庆定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嗨了送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二天晚上武松将阳春阁的月账拍在桌上时,指节因用力泛白。账页上的数字清晰——扣除姑娘们的分成、杂支,净赚三百二十两。孙梦娇端着刚沏好的热茶进来,见他盯着账本发呆,将茶碗轻放在桌边:“都头,这月赚得比上月多了五十两,邻县的客人都特意来听曲呢。”

武松说着,便要伸出手,将孙梦娇的上衣给解开。

就在这时,“嘎吱”一声响起!

那丫鬟听到碗蝶落地声,首接开门走了进来。

当见到这一幕之后,她脸色变得发红,立马识趣地离开。

下一秒满屋春色。

第二日,武松从床上醒来。

看着枕边酣睡的孙梦娇,纵然有千般不舍。

但想到今日还有正事,而且这西门庆

还是厉害

生产的大宋皇春宫图质量一流

孙梦娇前列腺都给我干出来了

太狠了

西门庆牛逼

还是资本厉害

哈哈

无敌

逆天想我武松打虎英雄,一世英名毁于你手

想到这里,武松只能穿好衣服走了出去,随手将房门关上。唉,这西门庆一日不除。

我这个武松大官人,就一刻不得安生啊!还有西门府的春梅丫鬟,和隔壁花子虚的老婆李瓶儿,想想就觉得财力不足武力的实力也不够

武松想到这些嗯了一声,指尖划过账本“结余”二字。自阳春阁规范经营,汤隆的铁匠铺承接农具订单,郑烈的民团维护治安,阳谷县的烟火气渐渐浓了。可紫石街总让他挂心——那里是哥哥武大郎生前住的地方,如今半数铺子门庭冷落,有的甚至挂出了“转让”木牌。

“去紫石街看看。”武松起身,腰间的刀鞘撞在门框上,发出轻响。

刚进紫石街,就见许老婆子蹲在馄饨摊后抹眼泪。张老太公坐在一旁,烟杆戳着地,满脸愁容。摊上的馄饨皮己经发干,锅里的水冒着细弱的热气。

“许婆婆,咋了?”武松走过去。

许老婆子抬起头,皱纹里挂着泪:“都头,这摊儿实在撑不下去了。前儿个风把棚子刮坏了,修要花钱,进货也没钱,我跟老头子打算回乡下了。”

张老太公叹了口气:“不是不想守,是守不住。西街的无赖虽被郑兄弟赶跑了,可街坊们手头紧,一天卖不出十碗馄饨。”

武松看向街里。王三郎的银匠店门虚掩着,他正对着一块银料叹气,货架上的银簪蒙着薄灰;周大膀的酒肆更惨,门板裂着缝,里面传来闷响——是他在砸破旧桌椅;孙二叔的冥器铺倒开着门,却没人光顾,他正用钝刀反复刻着一张纸钱。

“您的棚子,我让人修。”武松掏出十两银子放在馄饨摊上,“进货的钱我先垫着,郓哥闲了帮您往邻村送样品,春桃帮您写块‘热乎馄饨’的木牌。”

许老婆子愣住了,手颤抖着不敢碰银子:“都头,这钱……”

“是借您的。”武松打断她,“等您赚了钱再还,要是赔了,算我的。”

张婶这时挎着菜篮过来,见状赶紧接话:“许婆婆,您就接着!我家那口子会木工,今晚就来修棚子!”

郓哥从街那头跑过来,手里举着个梨:“都头,我去送!昨天李村的王大户还问哪有热馄饨呢!”

武松拍了拍许老婆子的肩膀,转身往银匠店走。王三郎见他进来,赶紧站起身,手里的银锤“当啷”掉在铁砧上:“都头,您要打银器?我这儿款式老,您别嫌弃。”

“我不打。”武松指着货架,“您这银簪都是十年前的样式,姑娘们自然不爱。阳谷县婚俗要‘三银’,您按春桃画的花样做,比如带梅花的簪子、缠枝的镯子,肯定有人要。”

王三郎挠了挠头:“我试过画,可画不好。进新银料也没钱,上次进的碎银都快用完了。”

武松从怀里掏出三十两银子,放在柜台上:“这是本钱,春桃下午就来画花样。汤隆能帮您打模具,做起来更快。您把铺子扫干净,新做的银饰摆到门口,准有人问。”

春桃正好路过,探进头来:“都头,我带了绣稿,梅花、兰花的样式都有,王师傅照着做就行。”

王三郎摸着银子,眼圈有点红:“都头,您真是救了我这铺子。我要是赚了钱,定给您打个最好的银佩!”

离开银匠店,周大膀正站在酒肆门口,手里拎着个破板凳往地上摔。见武松过来,他停下动作,脸上满是沮丧:“都头,这破店我不想开了!收拾要花钱,买菜要花钱,还没人来,不如拆了卖木料!”

“别拆。”武松拉住他,“您这位置好,靠近街口,脚夫、商户都要从这过。您把铺子隔成两部分,前屋卖饭,后屋摆两张床供人歇脚,菜做炖菜、烙饼,酒卖散的,实惠点,肯定有人来。”

周大膀眼睛亮了,又很快暗下去:“可我没钱收拾啊。”

“阳春阁先借您五十两。”武松掏出钱袋,“郑烈的兄弟今晚来帮您刷墙、修桌椅,不用您出工钱。孙姑娘那边会跟客人说,想吃家常菜就来您这,保准客源不断。”

郑烈带着瘦高个巡逻过来,听到这话嗓门一亮:“都头放心!今晚就带兄弟们来,保证明天让您这店亮堂起来!”

周大膀激动得往灶房冲:“都头,您等着,我给您炒两个菜,尝尝我的手艺!”

从酒肆出来,孙二叔正蹲在冥器铺门口,手里的刻刀磨得发亮,却迟迟不下手。见武松过来,他赶紧站起来:“都头,我这纸钱卖不动了。别家都卖得比我便宜,我这刻得慢,成本高,根本赚不到钱。”

武松往铺里看了看,地上堆着一堆刻坏的纸钱:“汤隆能帮您打新刻刀,再做几套印版,刻上‘福’‘寿’字样,一印就是一张,比刻的快十倍。成本降了,价钱就能低些,买的人自然多。”

孙二叔眼睛瞪得溜圆:“印版?咋做啊?”

“我教您。”武松捡起块木炭,在地上画了个简易印版,“找块梨木板,把花纹刻上去,刷上墨,往纸上一按就行。汤隆知道尺寸,明天就能给您做好。”

孙二叔蹲在地上,盯着木炭画的印版,手指跟着比划:“这法子好!这法子好!我咋就没想到呢!”

接下来的三个月,武松几乎天天泡在紫石街。许老婆子的馄饨摊火了,新棚子搭起来,木牌一挂,郓哥跑遍了周边村落,每天都排起长队,张老太公忙着收钱,笑得合不拢嘴;王三郎的银匠店推出新样式银饰,姑娘们挤着挑选,订单排到了下个月,他雇了两个学徒,铺子扩大了一倍;周大膀的酒肆重新开张,干净亮堂,脚夫、商户天天满座,后屋的歇脚床要提前占;孙二叔用印版做纸钱,成本降了一半,价钱便宜,周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买,他还雇了两个贫困户帮忙。

这天傍晚,武松刚巡查完,许老婆子提着个食盒走过来,里面是热气腾腾的馄饨:“都头,您尝尝,这是刚出锅的,给您加了个鸡蛋。”

武松接过食盒,还没开口,王三郎跑过来,手里捧着个银佩,上面刻着只猛虎:“都头,这是我给您打的,您看喜欢不?”

周大膀和孙二叔也来了,手里分别拎着坛酒和一叠新做的纸钱:“都头,这酒是我存了三年的陈酿,这纸钱您留着,给大郎叔烧也体面。”

武松看着眼前的人,心里暖暖的。他掏出阳春阁的账本:“其实我今天来,是想跟你们说个事。我想把紫石街的铺子买下来,统一修缮,你们要是想继续经营,我按低价续租;要是想返乡,我给你们多算些钱。”

许老婆子愣了愣:“都头,您买这街干啥?”

“我哥以前住这儿。”武松的声音低了些,“我想把这街弄好,让街坊们住得安稳,也算是给我哥留个念想。”

张老太公叹了口气:“都头,您是好人。我跟老婆子年纪大了,想回乡下养老,这铺子您要是要,随便给点钱就行。”

王三郎赶紧摆手:“我不回!我想继续开银匠店!您按原价买我的铺子,我再续租,保证好好干!”

周大膀和孙二叔也纷纷表态:“我们也不回!这街现在这么热闹,我们想守着!”

接下来的半个月,武松忙着办理过户手续。许老婆子的馄饨摊,他给了五十两;王三郎的银匠店,给了一百二十两;周大膀的酒肆,给了一百五十两;孙二叔的冥器铺,给了八十两。还有三家空置的铺子,也一并买了下来,花了两百两。阳春阁的结余正好够,还剩些钱留着修缮。

郑烈带着兄弟们帮着修街面,把坑洼的地方填上新土,又铺了层青石板;春桃带着几个姑娘给每家铺子刷了白墙,换上统一的木招牌;郓哥帮着跑腿买材料,每天跑得满头是汗;张婶组织街坊打扫卫生,把街里的杂草、垃圾都清走了。

一个月后,紫石街彻底变了样。青石板铺得平整,每家铺子的木招牌擦得发亮,门口摆着鲜花。许老婆子的馄饨摊旁搭了凉棚,供人歇脚;王三郎的银匠店门口摆着新做的银饰,闪闪发亮;周大膀的酒肆挂起了“家常便饭”的牌子,香味飘出半条街;孙二叔的冥器铺里,纸钱叠得整齐,印着“福”字的样式格外喜庆。

武松站在街口,看着往来的行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春桃端着茶过来:“都头,知县大人刚才来了,说紫石街是阳谷县最整齐的街,要让其他街学咱们呢。”

郑烈跑过来,手里拿着串糖葫芦:“都头,刚才有个外地商人想租空置的铺子开布庄,给的租金不低,您答应不?”

“答应。”武松点头,“优先租给本分人,要是遇到困难的,租金减半。”

许老婆子端着碗馄饨走过来,递给武松:“都头,您吃碗热乎的。这街现在这么好,都是您的功劳。”

武松接过馄饨,热气模糊了视线。他买下这条街,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守护——守护哥哥留下的痕迹,守护街坊们的安稳。碗里的馄饨冒着热气,暖得心里都热了。

月光洒在新铺的青石板上,亮得晃眼。街尾的凉棚下,几个老人正坐着聊天,笑声飘得很远。武松知道,这条街以后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安稳,就像哥哥生前希望的那样。他攥紧了腰间的刀,脚步坚定地往阳春阁走——那里还有账要算,还有事要做,可他心里踏实,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让阳谷县变得更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水浒遇金莲,武松斩西门庆定天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C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