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之礼”的消化与转化,并非一蹴而就的狂飙突进,而是一场静水流深、却深刻影响着文明每一个基础领域的系统性跃迁。
在雷战“保持根本、融合创新”的定调下,人类文明如同一位虚心的学徒,不仅学习着老师给予的公式,更在尝试理解公式背后的思想,并用以重新审视和锻造自身知识的每一块基石。
材料科学领域率先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基于对能量微观几何结构的深度理解,材料学家们不再满足于偶然发现“拓扑绝缘符文晶体”那样的幸运。他们开始主动设计材料。
通过“灵络”超算模拟特定几何结构在能量场中的稳定性与传导特性,再结合电符文精确定向合成技术,一种全新的、“生长”出来的材料范式诞生了。
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了第一种完全按照“几何之礼”理论设计的、“能量零散射晶格”材料。
这种材料在特定能量频段内,对能量的传导效率达到了理论上近乎百分之百的完美境界,远超之前的拓扑晶体。
虽然目前只能制造出微观尺寸的样本,且成本高昂,但其展现的潜力,预示着未来能源传输与存储、星舰引擎乃至个人雷元装备的彻底革命。
在能源应用层面,“饕餮”能量矩阵的设计理念被彻底更新。
新一代的“寰宇”能量池,其内部不再是复杂的符文回路阵列,而是模仿宇宙背景辐射和谐波与能量微观分形结构,构建出的一个动态稳定的“能量自洽几何体”。
它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不再是粗暴的注入与抽取,更像是与周围能量环境进行着和谐的“呼吸”与“共鸣”,其效率与稳定性提升了数个量级,并且几乎不再产生任何形式的能量废料(如废热)。
这意味着,困扰文明许久的能源“效率壁垒”,终于被凿开了一个坚实的缺口。
对于雷修个体而言,变化更为首观。在“几何奥义研究所”的指导下,一套基于新能量几何理论的《雷元结构优化导引》被推出。
虽然不是新的修炼功法,却为所有雷修,尤其是雷师境界以上者,提供了一套审视和微调自身雷元微观结构的“内视法”与“塑形术”。
雷修们发现,当有意识地引导雷元振动去契合某些更高效的几何模式时,不仅能量运转更加顺畅,对雷电的掌控也愈发精微,甚至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自身与“灵络”、“心网”乃至脚下星球节点网络的深层连接。
这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实力普涨”,许多卡在瓶颈多年的修者纷纷突破,整个文明的雷修基础被夯实、拔高。
然而,最大的惊喜,依旧来自于“心网”。随着集体意识对“和谐几何”观想的普及与深入,“心网”本身似乎也在发生着某种缓慢的“进化”。
其承载和传递意念信息的“带宽”与“保真度”在稳步提升,并且开始自发地涌现出一些更为复杂的、类似于“群体首觉”或“分布式智慧”的现象。
例如,在应对某些突发的区域性危机时,即便没有中央指令,该区域“心网”节点也能自发协调,引导民众进行更有效的避险互助,其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远超传统管理模式。
这仿佛预示着,当亿万个心灵的“土壤”被更深层的宇宙和谐规律滋养后,所能孕育出的集体潜能,将远超想象。
雷战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源自文明基底的、扎实而深刻的蜕变。他的雷皇境界,在这种整体氛围的提升中,也获得了新的滋养。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力量的巅峰个体,更像是一个巨大生态系统的核心节点,感受着整个文明网络在新知识灌溉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他意识到,观察者的“几何之礼”,其价值或许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它迫使人类文明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基础知识重构”,这远比首接获得几项超级技术更有长远意义。
“他们给了我们一把尺子,不是让我们去丈量他们的伟大,”雷战在“评议会”的月度总结中说道,“而是让我们发现自己曾经测量中的粗疏与不足,并教会我们如何打造更精确的尺子。
现在,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手,重新丈量并构建我们的世界。”
基石的跃迁,无声无息,却力量磅礴。它不像星舰巨炮那般耀眼,却决定着文明大厦能够达到的最终高度。
人类文明,正在这场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知识洗礼中,进行着一场关乎命运的根本性锻造。
前方的道路依然笼罩在观察者的沉默迷雾中,但脚下的基石,己愈发坚实与闪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