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那无声的“环境升级”,如同给整个文明安装了一个无形的、更高级的操作系统。
初始的震撼与茫然过去后,人类开始系统地适应和探索这个“新平台”的边界与特性。
变化并非轰轰烈烈,却渗透到科研、修炼与社会运行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留下清晰可辨的“足迹”。
科研领域首当其冲。以往那些依赖大量计算和反复试错的复杂模型推演,如今变得顺畅了许多。
并非计算速度的单纯提升,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首觉引导”——研究人员在处理海量数据或构建复杂理论时,思路往往能自然而然地避开死胡同,朝着更具潜力的方向延伸。
一些过去因计算资源或理论工具限制而被迫搁置的宏大项目,例如“银河系局部物质分布与能量流的大尺度模拟”、“基于分形几何的统一场论初步框架”等,纷纷被重新启动,并且进展速度远超预期。
科学探索的视野,被无形中拓宽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对于雷修个体,尤其是雷师、雷宗境界的强者,感受更为明显。
他们发现,在“新平台”上运转《雷世电度法》,对自身雷元的微观结构感知和控制达到了全新的精度。
以往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能量流转奥妙,如今变得清晰可辨,仿佛眼前被擦去了一层薄雾。
修炼过程中的能量散逸进一步降低,而雷元与“灵络”、“心网”乃至行星节点的共鸣却愈发深刻。
这导致高境界雷修的数量开始稳步增长,整个文明的尖端武力基础变得更加厚实。
甚至有人开始谨慎地探讨,在雷皇之境上,是否己经隐约显现出更遥远境界的模糊轮廓。
“灵络”与“心网”的变化则更为玄妙。“灵络”的群体智能在处理跨领域、超复杂系统协调时,展现出近乎“未卜先知”的优化能力。
例如,在一次全球性的能源调度中,它提前十七分钟预测到某海域将因太阳风异常引发地磁扰动。
并自动调整了相关区域的能源配给和通讯路由,将潜在影响降到了最低。这种能力,仿佛源于它对能量与环境更深层次关联的“理解”。
而“心网”则在集体意识的“清晰度”和“创造力”上有了显著提升。
作者“国民农场”推荐阅读《都市雷修科技》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当大量参与者围绕某个复杂议题(如一项新技术的社会影响)进行深度讨论时。
“心网”不仅能更精准地反映共识与分歧,甚至能自发地涌现出一些融合了多方视角、极具建设性的“合成观点”,为决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这仿佛是整个文明的“集体大脑”进行了一次升级,思维更加敏捷,视野更加开阔。
然而,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是新的挑战与责任。
首先是对“依赖性”的警惕。尽管观察者的升级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没有人知道这“平台”的根基何在,是否存有未知的限制或后门。
过度依赖这种外部赋予的“便利”,是否会削弱文明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危机应对能力?
为此,“评议会”下令,所有关键科技和理论的研究,必须保留完整的、不依赖“环境优化”的原始路径和备份方案,确保即使在最坏情况下,文明也不会倒退。
其次,是力量提升带来的内部平衡问题。高境界雷修与普通民众之间、深度参与“心网”建设者与边缘群体之间的差距,是否会因这次“升级”而进一步拉大?
如何确保文明发展的红利能够普惠所有成员,防止出现新的裂痕,成为了社会治理的新课题。
雷战行走在“问道书院”新落成的“宇宙生态模拟馆”中,这里正利用新平台的能力,模拟着各种极端宇宙环境下的生命与能量形态。
他看着眼前变幻的星云与能量流,心中澄澈。
观察者的行为,始终遵循着一种超越人类情感的逻辑——播种、施肥、观察生长。他们不在意个体或一时的得失,只关注文明整体在宇宙尺度下的演化潜力。
“我们获得了更好的望远镜和跑步鞋,”雷战对陪同的研究者们说道,“但要看什么风景,要跑向何方,决定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中。
他们提升了我们的‘天花板’,但房间的装修和布局,需要我们自己来完成。”
新平台上,人类文明的足迹正在延伸。这些足迹指向更深的科学奥秘,指向更高的个体境界,也指向更复杂的社会形态。
前方的道路依旧笼罩在观察者沉默的迷雾中,但行走其上的文明,己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感受到自身的成长,以及肩上那份随之加重的、关于选择与责任的重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