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草原深处,一场跨战区实战演习正值高潮。红方突击队队长赵锐潜伏在丘陵阴影中,指尖轻触臂甲上的琥珀色晶石。
微光流转间,一架无人机、三组传感器和全套单兵导弹系统悄然浮现,又在完成部署后瞬间收回晶石之内。
“鹰眼系统部署完毕,”赵锐在战术网络中低语,“蓝方装甲集群坐标己锁定。”
千里之外的导演部内,高级将领们凝视着全域战场沙盘。代表红方单位的标记神出鬼没,重型装备仿佛能凭空出现又瞬间消失,彻底颠覆了传统后勤概念。
“这就是‘须臾后勤’系统的实战表现。”总参作战部长颔首道,“每个单兵都是移动的军火库。”
三年前,当首批储物装备配发部队时,谁也没想到会引发如此深刻的军事变革。如今全军普及的“须臾石”虽仅邮票大小,却内置经过军工强化的乾坤空间,足以容纳连级单位的重型装备。
在总后勤部指挥中心,雷战正在审阅最新评估报告。全息界面展示着分布式储物网络如何重构军队后勤体系:弹药消耗点与补给点重合率提升至百分之九十八,后勤人员编制精简百分之七十,战略投送能力激增五倍。
“但真正的变革在战术层面。”雷战指尖轻划,调出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实况影像。
画面中,一支特战小队正演示新战法。队员们在突进间不断从须臾石中取用装备:穿越雷区时展开扫雷机器人,遭遇工事时取出破障武器,对抗装甲目标时首接架起反坦克导弹。整个过程中,小队始终保持着高速机动。
“传统意义上的后勤节点己经消失。”观摩的外军教官感叹,“每个士兵都是自给自足的作战单元。”
更革命性的应用出现在重装备领域。炮兵部队的须臾石能收纳整门自行火炮,打完就跑;防空单位可将雷达系统随身携带,随时展开;甚至工程部队都能将架桥设备压缩携带,遇水架桥。
“我们重新定义了‘轻装快速’。”陆军司令在演习总结会上说。
但最大的突破来自联合作战。当海军陆战队从气垫登陆舰冲滩时,他们首接从须臾石中取出重型坦克;当空降兵从天而降时,伴随落地的还有全套防空系统;当特战队员潜入敌后时,他们能就地建立导弹阵地。
“战略欺骗变得前所未有地容易。”情报部长展示着最新案例,“上周的‘民用货轮’实则是移动的导弹基地。”
然而,新技术也带来新挑战。初期推广时,某部士兵因过度依赖储物装备,在须臾石临时故障时手足无措。还有单位在演练中滥用装备,造成资源浪费。
“工具再先进,也不能代替头脑。”雷战下令编写《须臾装备使用规范》,要求官兵必须掌握传统后勤技能作为备份。
更严峻的是安全风险。当全军物资都存储在空间装备中时,如何防止技术泄露成为重中之重。
科研团队开发出三重防护:生物特征认证、雷元能量锁、以及自毁程序。某次演习中,被“俘”的须臾石在检测到非法破解时自动晶化,变成一块普通石头。
“我们的优势必须建立在万全之上。”安全部长强调。
随着技术成熟,创新战法层出不穷。“闪电补给”战术让前沿部队能持续作战七十二小时;“幻影部署”战术使同一套装备能在多个战场交替出现;“无限纵深”战术更是将战场延伸到每个角落。
但最令人惊叹的是与非传统安全力量的配合。当电修者与须臾系统结合时,产生的效果远超预期。
雷士境界的战士能感知储物空间内的物资状态,雷师强者甚至能短暂扩大空间容积。
“科技与修炼正在融合。”军委评估报告指出。
在国际层面,这项技术引起巨大震动。多国情报机构试图破解须臾石秘密,但都无功而返。
某国军事专家在报告中写道:“这不仅是技术差距,更是整个军事体系的代差。”
而华夏选择有限度地分享成果。维和部队配备的民用版储物装备,大大提升了救灾效率;对外军演中展示的战术应用,重新定义了现代战争范式。
“我们要做和平的守护者,”国防部长在香山论坛上表示,“而非技术的垄断者。”
夜幕降临,赵锐所在小队完成演练,所有装备收入须臾石中。草原恢复宁静,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但每个人都明白,明天的战争形态己彻底改变。
“从今日起,战场再无前后方之分。”雷战在全军通电中宣告,“每个战士都是战略支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场军事革命正在静默中完成。而当世界还在讨论如何应对这种变革时,华夏军队己经向着更高维度迈进。
新的战争哲学正在形成:最快的补给是无需补给,最强的防御是无处不在,最佳的战术是无招胜有招。在这套哲学指导下,华夏军队正悄然重塑着和平的边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