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战那“有限度、可追溯、非指向性的信息投放”决策,如同向深不见底的宇宙湖面投下了一颗精心包裹的石子。
它没有引发预想中立刻的、剧烈的回应,却在人类文明内部与那遥远的未知之间,激起了一圈圈意味深长的涟漪。
一、 深空回响:沉默与压力
承载着人类文明信息的“金符文板”,按照预定坐标,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那片星际尘埃与虚空之中,如同水滴汇入大海。
数月过去,“谛听”网络没有捕捉到任何预期的、针对性的回应信号。
那片星域,依旧沉寂如初,仿佛之前的空间翘曲波动只是宇宙的一次偶然叹息。
这种“沉默”,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乐观者开始怀疑,之前的信号是否真是自然现象?他们的“问候”是否石沉大海?
谨慎者则更加不安:这沉默,是对方尚未察觉?是不屑一顾?还是在冷静地观察、分析,如同猎手在评估猎物的习性?
“逃亡派”的言论虽然被主流压制,但其私下传播的“毁灭倒计时”论调,仍在部分群体中制造着焦虑。
雷战对此并未放松警惕,也未改变策略。他命令“轩辕一号”及其训练中的姊妹舰“轩辕二号”,继续在柯伊伯带外围执行高强度的战斗巡逻与隐蔽侦查任务。
同时,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方舟种子库”计划,在绝密状态下启动。
该计划并非大规模逃亡,而是在太阳系内数个极端隐蔽的地点(如某颗小行星核心、气态巨行星的卫星冰层下),建立高度自动化、能独立运行万年以上的小型文明备份基地,储存人类基因、知识库以及基础工业模板。
这是为最坏情况准备的、最后的火种,是理性考量下必须采取的保险措施。
文明的灯火,在浩瀚的黑暗森林中,既努力发出微光示好,也默默加固着自身的避难所。
二、 内部激荡:评议会的崛起与挑战
与此同时,应对“原能复兴运动”的“疏导”策略,出人意料地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
官方对“纯粹生物电潜能”研究项目的公开设立与资助,以及对技术依赖风险的公开讨论,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不仅仅是“原能派”,各种关于电符文科技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潮和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共生派” 主张更进一步,将电符文技术与生物基因工程深度结合,创造与符文共生的“新人类”,以适应更严酷的宇宙环境。
“守旧派” (并非反对科技,而是强调文化传承)则呼吁在科技狂飙中,必须加强对地球古老文明遗产、传统哲学与艺术瑰宝的保护与研究,认为这才是文明之“魂”。
“虚境派” 则沉迷于利用符文技术构建近乎完美的虚拟世界,探讨意识上传与数字永生的可能性,甚至认为那才是文明的终极归宿。
这些思潮各有拥趸,在“问道书院”的辩论场上,在覆盖全球的符文信息网络中,激烈碰撞,彼此交锋。
传统的国家行政体系在应对这种基于理念、跨越国界的新型社会运动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此背景下,一个超越了旧有国家概念、由各领域顶尖学者、雷修代表、社会贤达及部分原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 “人类文明发展评议会” (简称“评议会”),应运而生。
其初衷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各种思潮进行理性辩论,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评议会没有首接的行政权,但其发布的《文明发展白皮书》和专家建议,对各国政府及“星核计划”、“轩辕计划”等全球性项目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雷战,凭借其无可替代的实力与威望,被推举为评议会的首任荣誉主席(他主要职责仍在军事与科技前沿,但会参与重大决策)。
评议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在尝试构建一个更适应新时代的、更扁平化、更依赖智慧与共识的治理模式。
这是对内部“暗流”的一种升华,将对抗转化为辩论,将破坏力转化为创造力。
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评议会的公正?如何平衡不同流派的话语权?如何防止其被某些极端思潮或利益集团操控?
雷战站在昆仑之巅,感受着脚下星球平稳的脉动,也感受着文明内部思想碰撞带来的、如同雷霆孕育般的躁动。外有沉默的未知,内有纷争的活力。
他手中凝聚出一团暗金色的雷元,其中不再是纯粹的毁灭,更蕴含了秩序、生机、稳固、封印、平衡乃至一丝对未知的探索欲。
这团雷元,仿佛是他自身道路的缩影,也是当前人类文明的隐喻。
“沉默,或许是最好的回应,给了我们成长的时间。”他轻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大气,看到了那在轨道上巡弋的“轩辕”巨舰,也看到了符文网络中无数思想交锋的火花。
“而内部的纷争与选择,正是文明活力的体现。关键在于引导,而非压制。”
他松开手,雷元缓缓升空,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夜空。这并非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或许,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一个更加波澜壮阔、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其序曲,己然在深空的沉默与内部的思想激荡中,悄然奏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