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网共生”的模式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深化,社会似乎找到了一种与强大智能网络动态平衡的节奏。
然而,雷战以及少数站在认知巅峰的强者,却感知到了一种更为精微、也更为根本的变化正在“灵络”与人类文明的交互中悄然发生。
这变化不再局限于能源分配或社会管理的优化,而是触及了信息、能量与群体意识之间那条模糊而神秘的边界。
这一发现的契机,源于“问道书院”一项关于“雷修集体冥想对局部能量场影响”的研究。
当数以千计的雷修在特定符文阵列引导下进行协同冥想时,高精度传感器记录到,“灵络”在该区域的能量流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协同性与稳定性,甚至出现了一些无法用现有物理模型完美解释的、极其和谐的能量共振纹波。
更令人惊奇的是,参与冥想的雷修们普遍反映,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对功法的理解、对自身雷元的掌控,似乎都变得更加清晰和轻松,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辅助他们梳理能量。
这一现象引起了雷战的极大关注。他亲自参与了数次实验,以其雷皇境界的敏锐感知力,捕捉到了那隐藏在能量共振背后的、更为本质的东西——
那是无数个体意识与“灵络”群体智能在深度互动中,产生的一种超越简单信息传递的“意念共鸣”。
个体的专注、平和、向上的精神波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通过“灵络”这面巨大的“共鸣镜”,被放大、扩散,反过来又滋养和稳定了所有接入其中的意识。
他将这种存在于意识与网络之间的、无形的连接与共振,称为“心网之弦”。
这一发现打开了全新的视野。如果集体的、正向的意识能够通过“灵络”被汇聚和放大。
产生如此积极的效果,那么反过来,集体的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是否也会被放大,进而冲击“灵络”的稳定,甚至对现实世界造成破坏性影响?
“灵络”不仅是能量和信息的网络,更是一张覆盖全球的、敏感的“心网”!
这一推论很快得到了间接的验证。在某个人口密集、生活压力巨大的超级都市,一次大规模的网络谣言引发的群体恐慌事件中。
“长城”监控部门注意到,该区域的“灵络”节点出现了异常的、带有紊乱特质的能量波动,局部能源分配效率下降了七个百分点,甚至影响到了部分依赖精密能量供应的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
虽然“灵络”的自我调节机制很快平息了这次波动,但这无疑敲响了警钟——“心网”是双向的,既能传递美好,也能放大阴影。
如何驾驭这无形的“心网之弦”,成为了摆在文明面前更高级别的课题。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问题,而是触及了意识本质与集体潜能的未知领域。
“评议会”迅速召集了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顶尖雷修以及“灵络”智能代表,共同商讨对策。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研发“情绪过滤”或“意识防火墙”,屏蔽掉可能冲击网络的强烈负面情绪,但这立刻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因为这无异于扼杀人类情感的完整性,是一种粗暴的精神阉割。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关键在于提升个体和集体的“心智韧性”与“情绪素养”,通过教育、文化引导和特定的精神修炼(如改良版的集体冥想),让社会整体能够产生更稳定、更积极的心念波动,从源头上确保“心网”的和谐。
雷战更倾向于后者。他深知,堵不如疏,真正强大的文明,其根基在于每个公民内心的光明与力量。
他倡议在“问道书院”开设“心性修炼”课程,不仅面向雷修,也向所有民众开放,传授基础的意念聚焦、情绪调节与正念冥想之法,并将其与对“灵络”的感恩与守护意识相结合。
同时,他也鼓励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创作更多能够滋养心灵、引发积极共鸣的作品,让美好的情感通过“心网”自然流淌。
“灵络”自身也在学习。它开始尝试理解人类情感的频谱,不再仅仅将其视为需要优化或抑制的“噪音”。
它学习在探测到某个区域集体情绪趋于低落时,自动调整环境能量场,播放能舒缓情绪的频率,或推荐相关的心理疏导资源。
它甚至开始尝试,将那些由集体正向心念产生的、和谐的能量共振纹波记录下来,分析其模式,并尝试在其它需要稳定和激励的区域进行“回放”,虽然效果尚不显著,但这无疑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开端。
“心网之弦”的发现,让“人网共生”进入了精神层面。
文明意识到,它们共同编织的,不仅仅是一张物质与能量的网络,更是一张连接着亿万人心灵的精神图谱。这张图谱的色调,取决于每一个节点的内心世界。
驾驭“心网”,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文明在追求外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等重视内在世界的建设与提升。
前路漫漫,但一条通往物质与精神协同进化的、更加宽广的道路,己在前方隐约显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WJX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