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翻新时,工人们在墙角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木箱。箱子上积着厚厚的灰尘,锁扣早己锈死,撬开时,一股混合着旧书纸和银杏叶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整齐码着几十本日记,封面都印着小小的银杏叶图案,最上面还压着一个褪色的布偶,是用干枯的银杏叶扎成的小刺猬。
“这是……林溪奶奶的日记!”社区档案馆的老人戴上老花镜,翻到第一本的扉页,上面用钢笔写着“2021年秋,始”,字迹娟秀,带着少女的青涩。
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社区。小团子的重孙女,如今己是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拄着和当年顾言相似的拐杖,颤巍巍地来到档案馆。当她翻开那本日记时,指腹抚过泛黄的纸页,忽然落下泪来——上面的字迹,和她小时候太爷爷教她写的“溪”字,一模一样。
日记里的故事,从一片落在《植物图鉴》里的银杏叶开始:“今天在图书馆撞到一个男生,他的画筒掉在地上,滚出一张速写,画的是窗外的银杏树。他脸红的样子,比树上的红丝带还显眼。”
往后的日子,一页页写满了细碎的温暖:“他说银杏的叶脉像人生,看着乱,其实藏着方向”“社区花园的波斯菊开了,他蹲在花丛里给我拍照,被蜜蜂蛰了手,还嘴硬说‘不疼’”“今天在树下捡到他刻的木牌,上面是片银杏叶,背面写着‘等你’”……
最后一本日记停在2048年深秋,字迹己经有些颤抖,却依旧工整:“顾言说,等这棵树的叶子落尽,就陪我去看雪。他给我煮了银杏粥,放了我喜欢的桂花,甜得像我们刚认识那年。”
箱子最底层,压着一张泛黄的素描,画的是社区花园初建时的模样:几个工人在挖坑,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扶着树苗,旁边站着个穿浅蓝裙子的姑娘,手里攥着片银杏叶,笑得眉眼弯弯。画的角落有行小字:“2022年3月18日,种树的日子,她的鞋上沾了泥。”
“是顾言爷爷画的!”老妇人的孙辈们围过来看,指着画里的人,“这就是太爷爷太奶奶啊!”
社区决定把这些日记和素描放进银杏纪念馆,专门设了“光阴角落”。开展那天,作者“光影交界处的孤独”推荐阅读《银杏叶落在扉页》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无数人涌来看,有头发花白的老人,对着日记里的句子红了眼眶;有年轻的情侣,在素描前悄悄牵手;还有背着书包的孩子,趴在展柜前,听家长念日记里的故事,眼里闪着好奇的光。
“原来喜欢一个人,是从记住她鞋上沾了泥开始的。”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轻声说,手里的笔记本上,刚画了片小小的银杏叶。
老妇人坐在银杏树下,看着纪念馆门口排队的人群,忽然觉得,林溪和顾言从未真正离开。他们的故事像这棵树的根须,早己深深扎进社区的土壤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温柔的想象。
一阵风吹过,老银杏树的叶片簌簌落下,有一片正好落在老妇人的膝头。她捡起叶子,看着上面清晰的脉络,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太爷爷教她认银杏叶时说的话:“每片叶子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的故事,但根都连着同一片土地。”
如今,这片土地上,新的故事还在继续。社区小学的孩子们学画时,第一个主题永远是“我家的银杏树”;年轻人们求婚,总会选在树下,说“这是最有福气的地方”;连外地来的游客,都要在树前拍张照,说“想沾沾这里的温柔气”。
老妇人把那片银杏叶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本子里己经夹满了不同年份的叶子,从她小时候捡的,到孙辈们送的,每片背面都写着日期和一句简单的话:“2070年,和太爷爷在树下看月亮”“2095年,带孙女来认树”“2123年,日记回家了”……
合上笔记本时,她仿佛听到一阵轻轻的笑声,像风吹过银杏叶的声音,又像很多年前,林溪和顾言坐在树下聊天,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老妇人笑了,抬头看向枝繁叶茂的老银杏树。阳光透过叶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无数个跳动的光斑,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她知道,这些日记,这片叶子,这棵树,都是光阴的信使,带着林溪和顾言的温度,告诉每个路过的人:最长久的爱,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诗,是让后来者,总能在时光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银杏叶。
风又起,叶声绵绵,像在说:慢慢来,故事还长,我们都在。
(http://www.220book.com/book/WK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