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万寿节风波平息,转眼己过数月。
魏嬿婉晋封令妃,地位稳固,圣眷正浓。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低阶嫔妃,而是真正成为了这后宫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永寿宫的门槛,似乎都比往日高了几分。
她很好地利用了这几个月的时间。对内,将永寿宫打理得铁桶一般,上下宫人无一不被她的恩威并施所收服,春婵和澜翠更是成了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对外,她谨守妃位本分,对皇后如懿恭敬有加,对高位妃嫔谦和有礼,对低位妃嫔偶尔施些小恩小惠,渐渐也笼络了些人心,不再是孤军奋战。
更重要的是,借着内务府整顿、人员变动的东风,她与进忠配合,不动声色地将几个关键位置换上了“自己人”。虽不能完全掌控内务府,但至少消息灵通了許多,一些日常用度、人员调配上也顺手了许多。宫外的汪芙芷,商业网络愈发庞大,不仅为魏嬿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更成了一张延伸至市井民间的巨大情报网。
这一日,秋高气爽,魏嬿婉正坐在永寿宫的小花园里,看着宫人带着日渐活泼的永琰蹒跚学步。小家伙己经能含糊地喊出“额娘”了,每每听到,都让她心头软成一片。这一世,她定要护他周全,让他平安喜乐地长大。
“主儿,进忠公公来了。”春婵低声禀报。
魏嬿婉抬头,便见进忠穿着一身簇新的靛蓝色太监总管服色,步履从容地走来。他面色红润,眼神清亮,显然伤势早己痊愈,且因前番事情办得漂亮,在御前愈发得意。
“奴才给令妃娘娘请安。”进忠行礼,目光扫过不远处咿呀学语的永琰,眼中也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起来吧。”魏嬿婉示意他坐下,让乳母将永琰抱到一旁玩耍。“这个时辰过来,可是御前有事?”
进忠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些:“是有一事。皇上今日批阅奏折,提及首隶今年雨水偏少,恐有秋旱之忧,心情有些烦闷。奴才想着,娘娘或许可做些准备。”
魏嬿婉心中一动。乾隆忧心国事,这正是展现她“贤德”与“远见”的好机会。她沉吟片刻,道:“本宫知道了。晚些时候,本宫会亲手做些清心下火的羹汤,你寻个机会,替本宫送与皇上。另外……”
她顿了顿,脑中飞快思索。她记得前世此时,首隶似乎确实有些地方出现了旱情,但情况并不算特别严重。倒是江南一带,因夏季雨水多,有些低洼之地恐有秋涝之患。这些记忆,结合汪芙芷商队传来的各地消息,让她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另外,你可在皇上面前,似是无意地提一句,就说听闻江南有些商旅提及,今夏雨水丰沛,江河水位颇高,入秋后需得注意堤防稳固才是。”她不能说得太明确,只能借“商旅听闻”之口,稍稍提醒。以乾隆的多疑和重视水利,必会派人查探,若能因此提前防范,便是大功一件,这份功劳,自然会算在“提醒”的她头上。
进忠眼中闪过赞赏之色。魏嬿婉此举,既体贴了圣心,又展现了不同于寻常妃嫔的、对国计民生的关切,且分寸拿捏得极好,不显刻意,不逾矩。
“娘娘思虑周详,奴才明白该如何做了。”进忠应下。
正事说完,气氛轻松了些。魏嬿婉看着他,忽然微微蹙了蹙眉,轻轻嗅了嗅:“你身上……是什么香气?”
进忠一愣,下意识地抬起袖子闻了闻,解释道:“哦,方才从御书房出来,遇着了舒贵人,她正让宫女在廊下焚香,说是新得的什么‘梦甜香’,气味浓郁,许是沾染了些。”
舒贵人钮祜禄氏,是新近入宫的一批秀女中较为出挑的一个,年轻娇俏,颇得几分圣心。
魏嬿婉闻言,眉头并未舒展,反而又仔细嗅了嗅,摇头道:“不对。这香气初闻是甜,细辨之下,却有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异样气息,不像是寻常香料。”她前世在冷宫,闻过太多腌臜东西,对气味格外敏感。
进忠神色一凛:“娘娘的意思是……”
“说不准。”魏嬿婉目光微沉,“只是这后宫之中,任何异常都需警惕。尤其是这些新晋的妃嫔,根基未稳,心思却未必简单。你这几日留心些,看看这舒贵人,以及与这香气相关的人和事。”
“奴才遵命。”进忠郑重应下。魏嬿婉的敏锐,他从不怀疑。
又坐了片刻,进忠便起身告退,他还要赶回御前当值。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魏嬿婉端起手边的茶杯,轻轻晃动着。秋日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在她眼底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扳倒一个金玉妍,不过是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这偌大的紫禁城,永远不会缺少新的对手。皇后如懿地位稳固,海兰心思深沉,如今又多了年轻娇媚的新人……
而她的路,还很长。
她轻轻抚上自己的小腹。月事似乎迟了几天了……一种微妙的预感在她心中升起。若真是……那便是上天助她,在这“擎天”之路上,又添了一块最重的基石。
(http://www.220book.com/book/WLV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