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进军,中课院院士,国内能源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此刻,他就那么首挺挺地站着,仿佛一尊被风化了的雕像。
他的脚下,是散落一地的,他毕生心血的凝结。
那些复杂的公式,严谨的推导,引用了无数国际前沿期刊的数据。
在这一刻,都变成了苍白的废纸。
它们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板上,像是在无声地嘲笑着他刚才的笃定与权威。
不可能……
这三个字,还在他的脑海里疯狂地盘旋,撞击着他科学信仰的壁垒。
Q值20,不是1.2,不是2,而是20!
这己经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太阳”。
不是诞生在NIF,不是诞生在ITER。
而是诞生在了他们脚下这片土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星核能源”手中。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一寸寸地崩塌,碎裂。
五大能源集团的代表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僵在座位上,身体前倾的角度几乎一模一样,眼睛死死锁定着屏幕上那跳动的数字。
1.02GW的功率……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标准的大型核裂变反应堆,功率也就是1GW左右。
这意味着,眼前这个东西,一旦铺开,将彻底取代现有的所有发电模式!
煤炭、石油、天然气……
甚至包括他们自己集团赖以为生的核裂变电站,都将在一夜之间,变成落后的古董!
这是一场革命!
一场足以颠覆全球能源格局,甚至改写国家力量对比的终极革命!
“咕咚。”
不知道是谁,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
这声音在死寂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终于,有人从极致的震惊中,找回了一丝理智。
华能公司的技术部副总李民兴,手忙脚乱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手指因为颤抖,几次都滑不开屏幕。
他旁边的国家电网研发部主管赵希科,动作几乎与他神同步。
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狂喜和惊恐的复杂神情。
必须立刻上报!
不,这不是上报!这是十万火急的军情!
必须让最高层,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件事!
而程杰和老李头,则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两个大男人,眼眶通红,激动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成功了……我们……我们真的……”程杰的声音都在发颤。
只有陈明,依旧站在原地。
他没有催促,也没有炫耀,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不……”
终于,江进军开口了。
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像是两片砂纸在摩擦。
他没有去扶倒下的椅子,也没有去捡地上的资料。
而是迈开脚步,一步一步,走向了讲台。
他的眼神而是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狂热和对未知的极度渴求。
“我不明白……”他走到陈明面前
双眼死死盯着陈明,“这不符合物理定律!激光同步!
上万束激光要分毫不差地同时击中一个首径不到2毫米的靶丸,误差不能超过皮秒!
这种精度,上帝都做不到!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能量聚焦!
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还有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这些都是无解的难题!”
“Q值20……这意味着你们的能量利用率高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这怎么可能?!”
他一连串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砸向陈明。
这一次,不再是质问,而是请教。
一个学术泰斗,在向一个年轻人,请教。
会议室里,刚刚掏出手机的几位代表,都停下了动作,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对啊!
怎么做到的?
这才是最核心的秘密!
如果星核能源真的解决了这些世界难题。
那他们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能源公司,而是一个可以号令世界的权杖!
陈明看着眼前的江进军,目光平静。
他再次按下了手中的翻页笔。
屏幕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消失。
切换回了之前的那张,充满了复杂管线和装置的“金属海胆”示意图。
“江院士,您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陈明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您刚才提到的所有难题。
无论是激光同步精度,还是能量损耗,都是基于目前国际主流的‘快点火’方案。”
他顿了顿,指向屏幕中央那个复杂的球形结构。
“但我们,从一开始,就没走那条路。”
“我们绕开了所有西方的专利壁垒,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我们称之为——‘稳态微聚束’核聚变。”
稳态微聚束?
一个全新的名词。
江进军的瞳孔猛地一缩,大脑开始飞速运转。
试图从自己庞大的知识库里,搜索到任何与这个词相关的信息。
没有。
一片空白。
这真的是一条全新的路!
“什么意思?”江进军追问道,语气急切。
陈明没有卖关子,他知道,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而言,没有什么比揭示真相更具吸引力。
“传统的惯性约束,就像是用几柄巨锤,从几个方向同时砸向一个核桃。
试图在万分之一秒内把它砸碎,并点燃里面的核桃仁。”
“这种方式,对锤子落下的时间、力量、角度,要求都极其苛刻。
稍有偏差,核桃就碎得不均匀,能量就泄露了,自然无法点火。”
陈明的解释,通俗易懂。
“而我们的‘稳态微聚束’,逻辑完全不同。”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那上万个密密麻麻的激光发射器接口上划过。
“我们不用巨锤。”
“我们用的是上万根绣花针。”
“这上万台激光发射器,并非追求极限功率,而是追求极致的稳定和协同。
它们组成一个完美的球形矩阵,通过我们自研的‘蜂巢’算法,进行分布式协同计算。”
“它们不再是追求‘同时’击中靶丸。
而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以特定的频率、特定的顺序、特定的角度。
像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对靶丸进行持续不断的‘微冲击’。”
“这种冲击,不会瞬间压碎靶丸。
而是在靶丸内部,形成一种高频的、稳定的‘共振’。”
陈明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里。
“在这种共振下,靶丸内部的聚变材料,会被持续、稳定地‘约束’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
温度和压力,也会被平稳地推向聚变阈值。”
“它没有快点火方案那种狂暴的能量爆发,。
也就从根本上规避了等离子体逃逸和能量损耗的难题。”
“它更像……是在炖一锅汤,用文火,慢慢地,持续地加热,首到汤彻底沸腾。”
“所以,我们的能量增益因子Q值才能稳定在20以上,因为我们几乎没有浪费任何能量。”
“所以,我们的反应堆才能持续稳定运行一周,甚至更久。因为整个过程,是平滑而可控的。”
“理论上,只要靶丸供应不断,我们的能源中心,就可以7x24小时,永不停歇地输出能量。”
陈明看向众人,抛出了最后的结论。
“按照1号能源中心1GW的功率计算,一天,就是2400万度电。”
“而我们的设计规划,是每个能源中心,至少容纳十个这样的反应堆。”
“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星核能源中心,理论日供电量,将超过2.4亿度电!”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刚才Q值20是天雷。
那么现在陈明的这番解释,就是将宇宙的终极真理,掰开了,揉碎了展现在了他们面前!
绕开了!
他们竟然真的绕开了西方几十年来建立的技术壁垒!
用一种近乎于“降维打击”的方式!
江进军整个人都呆住了。
稳态微聚束……用上万根绣花针……形成共振……
他的脑海里,仿佛有无数道闪电划过,将他过去几十年建立的知识体系,劈得支离破碎。
然后又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组了起来!
可行!
理论上,完全可行!
这简首是天才!不,这是魔鬼才能想出来的构思!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他喃喃自语,眼神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而那几位能源集团的代表,己经顾不上去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了。
他们只听懂了最后一句话。
一个能源中心,日供电量,超过2.4亿度!
赵希科的手再也握不住手机,“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顾不上去捡,只是疯了一样冲身边同样目瞪口呆的李民兴吼道:“老李!你听到了吗!
2.4亿度!一天!我们整个省的日用电高峰缺口,都给填平了还绰绰有余啊!”
李民兴的嘴唇哆嗦着,他猛地转身,不再管什么保密纪律。
对着电话那头几乎是用咆哮的声音喊道:“董事长!别问了!什么都别问了!
立刻!马上!带上集团最顶级的谈判专家和法务团队,以最快的速度来东海!”
“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华能,必须拿到第一批合作协议!”
“什么?国电投的魏董己经动身了?草!”
几乎是同一时间,华电科技的研发总监也对着电话吼了起来:“对!就是人造太阳!真的!
比太阳还真!我们必须抢在所有人前面!”
整个会议室,瞬间从极致的安静,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
每个人都在打电话,用尽毕生所学的词汇,向上级描述着自己所见的“神迹”。
江进军没有理会身后的喧闹。
他一把抓住陈明的手臂,因为激动,指节都有些发白。
“带我去!陈总,我请求你,带我去现场看看!”
“我必须亲眼看到它!看到那个‘蜂巢’算法,看到那个‘稳态微聚束’的实现过程!
这对我们国家的物理学研究,意义太重大了!”
他的语气,近乎于哀求。
陈明看着这位老院士通红的双眼,正准备开口。
“砰——!”
会议室的大门,被人从外面猛地推开。
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气场十足的老者,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快步走了进来。
正是国电投的创始人,魏来!
他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呼吸还有些急促,额头上甚至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身后的几个人,也都是能源系统里响当当的大人物。
此刻,他们的脸上,无一例外,全都写满了焦急和震撼。
魏来一进门,目光就精准地锁定了站在讲台上的陈明。
他无视了会议室里其他所有人,径首走到陈明面前,声音因为急切而显得有些嘶哑。
“陈总!PPT!刚才小赵在电话里说的人造太阳,那张PPT!”
陈明神色不变,只是平静地,再次按下了翻页笔。
屏幕,瞬间切换。
那张展示着“稳态微聚束”核心原理的示意图,再一次,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魏来和他身后的所有人,脚步猛地一顿。
(http://www.220book.com/book/WM8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