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夜晚,宿舍里很安静,只有宋清书桌上台灯散发出的柔和光晕。
她刚整理完一部分病例,准备休息,放在一旁的手机就嗡嗡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妈”。
宋清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接起电话,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后的放松:“妈。”
“小清,”电话那头传来李惠芬熟悉的声音。
“还没睡呢?那边很晚了吧?工资涨没涨啊?我看新闻说纽约最近降温了,你多穿点没有?”
一连串的问题,带着母亲特有的、事无巨细的操心与问询。
背景里还能隐约听到父亲宋建国“嗯嗯”的附和声,以及弟弟宋哲似乎在一旁笑着说了句“姐,妈这是远程查岗呢”。
一股属于家庭的暖意包裹住宋清,驱散了些许异国他乡的孤寂。
她一一耐心回答:“刚忙完,准备睡了。工作还行,能应付。穿够了,不冷。”
听到女儿声音如常,李惠芬似乎放心了些,话题开始转向家常里短,说着父亲厂里的琐事,弟弟工作上遇到的趣闻。
宋清听着,偶尔应和几句,心情渐渐放松。
然而,聊着聊着,李惠芬的语气变得有些犹豫起来,像是斟酌着用词:“小清啊……有件事,妈想了想,还是觉得该跟你说一声。”
宋清心里微微一动,有了些不太好的预感:“什么事?”
“就是……陈屿。”
李惠芬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这半年,他……其实一首都有上门来看我跟你爸。”
宋清握着手机的手指瞬间收紧,眉头蹙起:“妈。你们怎么能让他上门呢?我跟他己经没有关系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赞同和一丝烦躁。
“哎呀,我们知道,一开始我们也明确跟他说了,不合适,让他别再来了。”
李惠芬连忙解释,语气带着无奈,“可这孩子……倔得很。隔三差五就来,也不多待,就是送点水果、补品,问问我们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伸手不打笑脸人,次数多了,我们这……也不好每次都硬邦邦地赶人走啊。”
宋清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她了解陈屿,他确实是个固执的人,认准的事很难改变。
可他这样频繁地去探望她父母,算怎么回事?弥补?愧疚?还是……她不愿深想。
李惠芬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且……前段时间,小哲买房不是凑够了钱,但那个购房资格的名额出了点问题,急得团团转。我们也没门路,不知道怎么办好。结果……陈屿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主动找过来,说他有点关系,帮忙给解决了。”
电话那头传来宋哲有些不好意思的声音:“姐,这事儿……确实多亏了姐夫……呃,陈屿哥帮忙。”
宋清沉默了。
购房名额,这在京市是件棘手的事情。
陈屿家族比较悠久,几代积累,是有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他出手帮忙,这个人情,不可谓不大。
母亲的声音带着复杂的情绪:“小清,妈知道你不乐意听。我们也清楚你们己经分开了。可陈屿这孩子……现在看着,是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话多了点,也懂得人情世故了。他这样……俨然还是一副把我们当丈母娘、岳父的样子。我们这心里……唉……”
母亲未尽的话语里,包含着太多的信息。
有对陈屿改变的惊讶,有接受帮助后的不好意思,或许……还有一丝对他俩旧情复燃的期待?
毕竟,在父母那一辈人看来,原配总归是好的,尤其是一个“迷途知返”、并且十分有能力帮衬家里的原配。
宋清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
她在这大洋彼岸,努力整理自己新的生活和情感,试图从那场失败婚姻的阴影里走出来,和爱德华经营着一段明知没有结果却依旧投入的恋情。
而国内,那个她以为己经彻底成为过去式的男人,却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渗透进她的家庭,用行动提醒着他的存在。
这种感觉,就像你奋力游向新的海岸,却发现脚踝上还系着一根来自过去的、看不见的线。
“妈,”宋清打断母亲的叹息,声音恢复了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刻意的疏离,“他的帮忙,你们该感谢就感谢,该还人情就还人情。但一码归一码,我和他的关系己经结束了,这一点不会改变。你们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下次他再来,明确告诉他,他的心意领了,但频繁上门不合适。”
她的语气坚决,不容置疑。
李惠芬在电话那头顿了顿,似乎还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化作一声轻叹:“……妈知道了。你一个人在那边,好好的就行。”
挂了电话,宿舍里重新陷入寂静。
宋清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纽约的夜景,却仿佛看到了京市那个熟悉的家属院,看到了陈屿提着东西走进她家门的画面。
心里那片好不容易在爱德华的温暖下平静下来的湖面,又被搅乱了。
爱德华年轻热烈的爱,像一场美梦,但梦总有醒的时候。
陈屿沉默却固执的存在,像一道旧伤,看似愈合,却在阴雨天隐隐作痛。
她抬手按了按太阳穴,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
人生,似乎总是在各种牵扯和选择中,难以真正地轻松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