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鸡鸣划破了安河村的宁静。
沈清言己经将昨夜挑拣出的上品黄精处理妥当。她用清水仔细刷去了上面的泥土,露出其淡黄色的内里,然后用柴刀修掉须根,让每一块都显得干净整洁。做完这一切,她找来一块还算干净的破布,将这些承载着全家希望的“甜根”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放进背篓。
刘氏和沈安也早早起了床。刘氏默默地帮女儿准备着干粮——两个蒸熟的黄精,还有一个装满了温水的小水囊。沈安则懂事地坐在一旁,不吵不闹,只是用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姐姐忙碌。
一家人刚吃完简单的早饭,院门就被人“砰砰”地拍响了,力道之大,震得门板都在颤抖。
“谁啊?”刘氏被吓了一跳。
沈清言眉头微皱,心中己有了预感。她示意母亲不要出声,自己走过去,拉开了门栓。
门外站着的,果然是她的二婶,王氏。
王氏今天一改往日的邋遢,穿了件半新的衣裳,脸上堆着虚假的笑容,一见沈清言,便热情地拉住她的手:“哎哟,我的好侄女!二婶听说你娘身子不好,特地过来看看。怎么样,你娘好些了吗?”
她一边说,一边伸长了脖子往院里瞅,那双三角眼滴溜溜地转,像是在寻找什么。
沈清言不动声色地抽回自己的手,身子微微一侧,恰好挡住了王氏大部分的视线。她语气平淡地回道:“劳二婶挂心了,我娘吃了药,正在屋里歇着,不方便见客。”
“歇着啊?”王氏眼珠一转,声音更大了几分,“那更得看看了!说不定我还能帮上什么忙呢!咱们可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说着,她就要往里硬闯。
沈清言站在原地没动,只是冷冷地看着她:“二婶,我昨天好像说过,我们两家早就分了家,立了字据,再无瓜葛。你这么闯进来,是想让全村人都来看看,你们二房是如何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吗?”
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带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寒意。
王氏的脚步一顿,脸色有些难看。她没想到这个以前闷声不吭的丫头,现在变得如此伶牙俐齿。
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了晾在院子角落里的几块黄精,正是沈清言准备留作口粮的。王氏眼睛一亮,立刻找到了新的由头。
“你这丫头,说的什么话!我这不是关心你们嘛!”她指着那些黄精,故作惊讶地说道,“哎呀,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家现在就吃这个?怪不得昨天我闻着味儿不对呢!这东西能吃吗?别再吃出个好歹来!”
她嘴上说着关心,脸上却满是幸灾乐祸和探究。
沈清言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和苦涩:“没办法,二婶。家里的粮食金贵,得省着吃。这东西是我在山里挖的野根,味道又苦又涩,得放在水里煮上大半天才能勉强下咽。就是图个顶饱罢了。”
她这番话,完美地解释了昨天家里飘出的“异香”(长时间熬煮东西的味道),又将黄精的价值贬低到了尘埃里。
王氏半信半疑,她盯着那些黄精,贪婪地舔了舔嘴唇:“真的假的?既然这么难吃,你们还吃它做什么?我看你们挖了这么多,不如分我们家一些。你弟弟妹妹们也饿得嗷嗷叫呢!”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沈清言等的就是她这句话。
她故作为难地叹了口气:“二婶,这东西真的不好吃。而且处理起来特别麻烦,要是煮的时间不够,吃了舌头都会发麻呢。”
“少废话!好不好吃我们自己尝了才知道!”王氏不耐烦地打断她,“你就说给不给吧!不给,我就去村里说道说道,说你沈清言有了好东西就忘了本,连亲叔叔一家都不顾了!”
这是要撒泼耍赖了。
“给,怎么能不给呢?”沈清言忽然笑了,那笑容看得王氏心里有些发毛。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成小农女,开局医好活阎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只见沈清言转身从墙角那一堆里,挑拣了七八块品相最差、须根最多、个头最小的黄精,用一片破荷叶包了,递到王氏面前。
“二婶,既然你非要,就拿去吧。”她“好心”地叮嘱道,“记得,拿回家一定要用大锅,多放水,至少要煮上两个时辰,把那股苦水都煮出来才行。千万别首接蒸,不然苦得没法入口。”
她特意强调了“煮”,还说了个超长的时间。实际上,黄精清蒸最是甘甜,若是长时间水煮,不仅甜味尽失,口感也会变得如同嚼蜡。
王氏哪里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她只当沈清言是被自己吓住了,才不情不愿地把“宝贝”交了出来。她得意洋洋地抢过那包黄精,掂了掂分量,撇着嘴说道:“算你还有点良心!”
说完,她生怕沈清言反悔似的,扭着腰,心满意足地走了。
看着王氏消失的背影,躲在屋里的刘氏才敢走出来,担忧地问:“清言,你就这么把东西给她了?那可是粮食啊!”
沈清言微微一笑,眼神里闪过一丝狡黠:“娘,放心吧。她拿走的,是苦头,不是甜头。吃过一次亏,她以后就不会再惦记我们家的东西了。”
刘氏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打发了王氏这个麻烦,沈清言看了看天色,知道不能再耽搁了。
她背上装了上品黄精的背篓,对母亲和弟弟郑重地告别。
“娘,我走了。你在家锁好门,不要轻易给外人开。安安,照顾好娘。”
“姐,你早点回来!给我买糖人!”沈安拉着她的衣角,满眼都是不舍和期盼。
“好。”沈清言摸了摸他的头,转身大步走出了院门。
从安河村到清水镇,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对于一个常年饥饿、身体底子还很虚弱的少女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沈清言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路上的景象,比她想象的还要凄凉。越是远离村庄,就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地坐在路边,像是一群失去了灵魂的木偶。
偶尔有官道上驶过一辆马车,都会扬起一阵尘土,引得流民们一阵骚动,却又在车夫的呵斥声中,重新归于死寂。
沈清言将头上的破布头巾拉得更低了些,加快了脚步。她知道,这就是饥荒的前兆。安河村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如果她不能尽快找到出路,她和家人,很快也会变成这些流民中的一员。
这个认知,让她脚下的步伐更加坚定了。
走了近两个时辰,当双腿己经酸软得快要失去知觉时,一座青灰色的城墙,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清水镇到了。
与沿途的萧条不同,镇口虽然有官兵盘查,但镇内却依旧人来人往,透着一股乱世中难得的繁华。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不绝于耳,与死气沉沉的安河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清言没有心思闲逛,她找了个面善的大婶,打听到了镇上最大、信誉最好的药铺。
“姑娘,你是问药铺啊?那得去镇东头的‘仁安堂’。那是咱们镇上百年的老字号了,童叟无欺!”
谢过大婶,沈清言顺着指引,很快就找到了那家“仁安堂”。
药铺的门脸很是气派,黑漆的牌匾上是三个烫金大字,龙飞凤舞,门口还立着一块“名医坐诊”的牌子。一股浓郁的药材混合的香气,从门内飘散出来,让人闻之精神一振。
沈清言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客人大多衣着体面,再看看自己这一身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和脚上的破草鞋,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她紧了紧背上的背篓,里面的黄精,是她全部的筹码和底气。
能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看这一遭了。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迈着坚定的步伐,跨过了仁安堂那高高的门槛。
(http://www.220book.com/book/WO8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