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在大汉时代得到更多的关注,刘丹打算先建立一座酒楼,以此来为自己的皇帝父亲——刘邦一点利益……
“父亲,这一次让我来发展大汉吧……”
时维大汉元狩年间,天下初定,武帝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长安作为帝都,更是一派歌舞升平、商贾云集之象。西市车水马龙,南郭人声鼎沸,正是百业兴旺之时。
在这繁华的背景下,有一位名叫苏文远的年轻士子,却不汲汲于功名。他家学渊源,祖上曾为厨官,传下一手好厨艺与对饮食的独到见解。文远眼见长安虽酒楼饭庄林立,却多是寻常口味,或过于奢华,或流于市井,鲜有一种能集雅致、美味与亲民于一体的所在。他心中便萌生出一个念头:要在这帝都之中,开一家与众不同的酒楼。
文远散尽家财,又向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筹措,终于在西市与中郭之间的一处临街地段,盘下了一座两层的宅院。此地既非西市那般喧嚣嘈杂,又离达官贵人聚居的北阙不远,交通便利,闹中取静,正是理想之所。
动工兴建那日,文远亲自监工。他不拘一格,将前朝流传下来的一些精巧木构样式融入其中,又借鉴了南方园林的雅致。一层设散座,窗明几净,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当时名士的字画,多是山水田园,清雅脱俗。柜台后,几个伙计精神抖擞,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二层则是雅间,各有名号,如“听松”、“望月”、“临溪”,内饰更为考究。或设软榻,或置琴案,屏风上绘着历史典故或花鸟鱼虫,力求让客人在品尝佳肴的同时,亦能感受文化之熏陶。最特别的是,他让人在楼后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庭院,植上几株梧桐、芭蕉,夏日可在此纳凉,秋日可赏落叶,平添了几分诗意。
酒楼之名,文远斟酌再三,定为“醉月楼”。取“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之意,又暗含赏月品酒之雅趣。
醉月楼的菜肴,是文远的心血所在。他亲自下厨,改良了许多传统菜式。既有符合文人雅士口味的“清蒸鲈鱼”、“糟熘白玉”,讲究食材本味,清淡雅致;也有满足市井百姓喜好的“红烧肘子”、“酱爆肉丁”,色泽浓郁,滋味醇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汉最强皇子 更有几道独创的招牌菜,如“汉宫玉树鸡”,选用长安附近的良种鸡,配以名贵药材和时鲜蔬果,文火慢炖,肉质酥烂,汤汁鲜美,一推出便广受赞誉。
酒水方面,除了长安常见的米酒、果酒,文远还寻访各地酒坊,引进了不同风味的佳酿,并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酒师,在店内自酿“醉月春”,酒香醇厚,回味悠长。
开业那日,并未大肆张扬,只请了几位文友与相熟的商人。未曾想,醉月楼的雅致环境、精美菜肴与周到服务,很快便通过食客们的口口相传,传遍了长安城。
起初,多是些文人墨客、中小商人前来。他们在此或三五好友,小聚小酌,谈诗论画,指点江山;或独自一人,临窗而坐,静观街景,自得其乐。渐渐地,一些家境殷实的平民百姓也慕名而来,想尝尝那“汉宫玉树鸡”的滋味,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酒楼氛围。
一日,当朝大儒董仲舒的几位门生在此聚会,酒酣耳热之际,即兴赋诗,其中一首“长安好,最忆是醉月。玉盘珍馐映华灯,金樽清酒话桑麻。何日再还来?”被人传抄,竟成了一时佳话。
消息传入宫中,连一些不得志的宗室子弟和外放归来的官员,也会悄然来到醉月楼,或借酒消愁,或与旧友叙旧。醉月楼的伙计训练有素,无论客人身份高低,皆一视同仁,恭敬有加,且守口如瓶,因此深得客人信任。
苏文远每日里迎来送往,虽忙碌,却也乐在其中。他看着楼内高朋满座,听着丝竹之声与谈笑声交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开了一家酒楼,更是为这繁华的大汉帝都,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醉月楼的声名日隆,甚至有西域的胡商、南方的贡使,在听闻其名后,也特地前来光顾。它成了长安城内一处独特的文化地标,见证着大汉王朝的盛世繁华,也容纳着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
苏文远站在二楼的“望月”雅间窗前,望着楼外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景,手中握着一杯温热的“醉月春”。他知道,醉月楼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将如同这大汉王朝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而他,苏文远,一个曾经的失意士子,也在这座酒楼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