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泼洒在汉王宫的琉璃瓦上。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白日的喧嚣,却吹不散御花园凉亭中那浓浓的酒意与暖意。刘邦,这位从泗水亭长一步步登上九五至尊的大汉天子,此刻正褪去了龙袍的威严,只着一身常服,与两位心腹重臣——韩信和萧何,围坐在一方石桌旁。桌上,一壶陈年佳酿正散发着醇厚的香气,几碟精致的佐酒小菜,更添了几分闲适。
“来,韩将军,萧相国,今日不谈国事,只叙旧情,咱们一醉方休!”刘邦亲自为二人斟满酒酒,脸上带着几分快意与感慨。他举起酒爵,“朕能有今日,全赖二位之力。这第一杯,敬咱们兄弟同袍,共定天下!”
萧何微微一笑,端起酒爵,恭敬却不失从容:“陛下言重了。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真正披荆斩棘、定国安邦者,还需仰仗陛下天威与韩将军神勇。”他一饮而尽,目光中带着对往事的追忆。想当年,在沛县初见刘邦,便知其虽看似无赖,却有雄才大略和容人之量。而后月下追韩信,更是他一生最为得意的“投资”。
韩信则显得更为激动一些。他曾受胯下之辱,也曾寄人篱下,是萧何的举荐,刘邦的信任,才让他得以执掌百万雄师,施展胸中抱负。他猛地站起身,单膝跪地,双手举杯过顶:“末将韩信,能遇陛下与萧相国,实乃三生有幸!若无陛下知遇之恩,萧相国追回之情,信不过是一无名小卒,何谈今日!此杯,信当敬陛下与相国!”
刘邦连忙扶起他:“韩将军快请起,今日无君臣,只有兄弟。你我同饮此杯!”三人再次碰杯,酒液入喉,辛辣之后是绵长的回甘,正如他们一同走过的那段峥嵘岁月。
酒过三巡,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刘邦望着亭外皎洁的月光,笑道:“还记得当年,咱们刚入关中,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百姓夹道欢迎。那时虽苦,却也痛快!”
萧何点头附和:“是啊,陛下仁德,方能收揽民心。不过,那时最让臣担心的,还是军粮补给。幸好关中富庶,臣才得以勉强支撑前线。”他总是这样,着眼于细微之处,为大局稳固打下坚实基础。
韩信则豪气干云:“臣最难忘的,还是垓下之战!十面埋伏,西面楚歌,霸王项羽虽勇,亦难逃败局!那一战,打出了我汉军的威风!”他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
刘邦闻言,哈哈一笑:“韩将军用兵如神,这点朕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朕不如子房;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朕不如萧何;若论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朕不如韩信。”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语气诚恳,“然,朕能善用此三人,此乃朕所以取天下也。”
萧何与韩信听了,心中都是一暖。陛下虽出身草莽,却有此等自知之明与容人之量,也难怪能聚集天下英才。
“陛下谬赞!”萧何谦逊道。
“臣不敢当!”韩信也收起了傲气。
夜渐深,酒意也更浓了。三人时而追忆往昔的艰难与辉煌,时而感慨今日的安定与不易,时而也对未来的天下抱有期许。没有了朝堂上的君臣之礼,只有兄弟般的坦诚与默契。
萧何稳重,总能在恰当的时候提醒刘邦注意民生疾苦,法度建设;韩信首率,谈及军事便滔滔不绝,意气风发;而刘邦,则像一个天生的领袖,总能将二人的所长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有雄才大略,又不失人情味。
一壶酒尽,刘邦己有几分醉意,他指着二人,笑道:“有你们二人在,朕这江山,坐得稳!坐得安!”
萧何与韩信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一同起身,再次举杯:“愿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月光如水,洒在三人身上,也洒在这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的土地上。今夜的酒,喝的是情谊,是功勋,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凉亭内的欢声笑语,伴着晚风,久久回荡在寂静的宫苑之中,也为这段君臣相得的千古佳话,增添了一抹温馨而厚重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