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平,与子房兄相识于微末,并肩于乱世。世人皆知“汉初三杰”,子房兄以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奇谋伟略,辅佐沛公(哦,不,如今该称陛下了)定鼎天下,立下不世之功。他是帝王师,是谋圣,是我心中亦师亦友的楷模。
然而,褪去那些传奇的光环,子房兄也只是个凡人。当他告诉我,他要成婚了,新娘是那位与他相知甚深、温柔贤淑的女子时,我看到了他眼中久违的、纯粹的喜悦,如同冰雪初融,春风拂面。而更让我意外与荣幸的是,他对我说:“陈平,愚兄大婚,你,可愿为我伴郎?”
那一刻,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伴郎?这两个字似乎与那个总是沉静如水、算无遗策的张良有些格格不入。但随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托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一种将最私密、最柔软一面展示给我的情谊。我慨然应允:“子房兄放心,陈平定不负所托!”
婚礼的筹备,远比我想象的要“接地气”。没有了朝堂上的剑拔弩张,没有了战场上的生死时速,取而代之的是红绸、喜字、酒宴的安排,以及……子房兄偶尔流露出的一丝紧张。
我看着他,这位曾在鸿门宴上从容周旋、在垓下之战中巧设十面埋伏的智者,此刻正对着一件崭新的礼服,有些笨拙地整理着衣襟。我打趣道:“子房兄,想当年鸿门宴何等凶险,你面不改色;如今不过是拜堂成亲,怎倒有些束手束脚了?”
子房兄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赧然,随即笑道:“陈平,你这张嘴啊。此乃人生大事,关乎一生幸福,与沙场权谋,岂可同日而语?”他说得坦诚,我也跟着笑了。是啊,再伟大的英雄,也渴望一份安稳的归宿。
作为伴郎,我的职责自然是为新郎保驾护航,处理各种琐碎事宜。从迎亲队伍的安排,到应对前来祝贺的宾客,再到……适时地提醒子房兄一些婚礼的礼节。我发现,平日里智计百出的他,在这些“俗务”上,竟也有犯迷糊的时候。每当此时,我便会在一旁低声提点,看着他恍然大悟的样子,心中也泛起一丝奇妙的感觉。我们不再是讨论军国大事的谋臣,而更像是一对寻常的兄弟。
婚礼当天,鼓乐喧天,喜气洋洋。子房兄身着大红喜袍,平日里略显清癯的面容,此刻也因喜悦而显得容光焕发。他站在堂前,目光望向门口,带着一丝期待,一丝紧张,还有一丝我从未见过的温柔。
当新娘在伴娘的簇拥下,身着凤冠霞帔,款款走入时,我清晰地看到子房兄眼中的光芒。那光芒,比他献策安天下时更加耀眼,更加动人。那是爱情的光芒,是尘埃落定、找到归宿的安宁。
我站在子房兄身侧,看着他与新娘拜天地,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每一个动作,他都做得无比认真。周围的喧嚣似乎都暂时远去,我眼中只剩下这一对璧人。我想起了我们一同经历的那些峥嵘岁月,那些九死一生的时刻。我们曾并肩走过刀光剑影,如今,我站在这里,见证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仪式过后,便是婚宴。宾客满座,觥筹交错。作为伴郎,挡酒是免不了的。看着那些前来敬酒的昔日同僚、军中悍将,我自然要挺身而出,为不胜酒力的子房兄分担一二。席间,有人高声谈笑,回忆往昔峥嵘;有人举杯相祝,展望未来。而子房兄,则始终温柔地陪伴在新娘身边,时而低语,时而微笑。
我端着酒杯,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看着不远处言笑晏晏的子房兄和他的新娘,心中百感交集。天下己定,子房兄也寻得了他的幸福。这场婚礼,于他而言,是人生的新篇章;于我而言,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我想起了子房兄曾对我说过,他向往“从赤松子游”的生活。或许,这场婚礼,便是他功成身退、回归平淡的序幕。而我,作为他的朋友,他的伴郎,能有幸见证这一切,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酒过三巡,我有些微醺。看着眼前的一派祥和喜乐,再想想过往的风雨飘摇,不禁心生感慨。江山如画,不及美人在怀;权谋霸业,不如岁月静好。
子房兄,我的兄长,我的战友。恭喜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作为你的伴郎,能为你做的或许不多,但这份见证的荣幸,这份兄弟情谊,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愿此后岁月,琴瑟和鸣,岁月静好。而我,也会带着这份见证幸福的温暖,继续走好我的路。只是,每当想起今日,想起子房兄穿着喜袍的样子,想起他眼中的那份温柔,我便会觉得,那些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之后,这样的宁静与幸福,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礼赞。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