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寂静,被林渊那句沉稳的“我需要做什么”打破。
苏知意看着他,那双清冷的眸子里,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色。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从一个多宝格上取下一个小巧的锦囊,扔给了他。
“这里面是五百两银票,以及临安城最好的客栈‘望江楼’的房契。从今天起,你就住在那儿。”她的声音恢复了那种不带感情的公事公办,“福伯会做你的向导,告知你城中大小事务。但除此之外,苏家不会再为你提供任何明面上的帮助。”
林渊接过锦囊,没有多问。他明白,这是切割。在太子随时可能投来的目光下,他这个“引来天雷”的异数,必须与苏氏商行保持距离。这是在保护苏家,也是在给他自己最大的行动自由。
“关于影雀台,我所知也有限。”苏知意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车水马龙的景象,声音飘忽,“我只知道,他们在城中有三处‘收信’的地方。一处是城西的‘百草堂’药铺,一处是城南的‘忘忧’酒馆,还有一处,是文人墨客最爱去的‘听雨轩’茶楼。你可以在那里留下委托,但他们接不接,何时回复,全凭对方心意。至于找到‘听风者’本人,临安城里,从未有人做到过。”
她的话语中,不带丝毫鼓励,只是在陈述一个冰冷的事实。这与其说是一个任务,不如说是一次放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考验。
林渊将锦囊收入怀中,对着苏知意微微颔首,算是应下了这份差事。他没有说“我能行”之类的豪言壮语,经历过罪证丢失的重创,他己经学会了将锋芒内敛。行动,将是唯一的答案。
“福伯,送林公子出去。”苏知意没有再看他,只是留下一个清冷的背影。
走出苏氏商行的大门,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却驱不散林渊心中的寒意。福伯跟在他身侧,神情恭敬中带着几分担忧。
“林公子,小姐她……她也是心急,您别往心里去。”福伯小心翼翼地劝慰道。
“我明白。”林渊的目光望向繁华的街道,眼神深邃,“福伯,带我去那三处地方看看。”
福伯应了一声,连忙在前引路。
临安城的街道,远比林渊想象的要热闹。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马车的轱辘声,交织成一曲活色生香的红尘乐章。街边的行人看到林渊,不少都露出惊异之色,随即交头接耳,指指点点。显然,关于“神仙客卿”的传闻,己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林渊对此视若无睹。他的心神,己经完全沉浸在了苏知意交予的任务之中。
寻找一个无人见过、不知其名的神秘人。这与在深山之中寻找一株尚未出世的灵药何其相似。唯一的区别是,灵药有其生长规律,有其伴生之物,而人,尤其是藏在暗处的人,其行踪更加诡秘,更加难以捉摸。
他首先去的是城西的百草堂。
那是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药铺,门面不大,里面散发着浓郁的药草气味。一个年过半百、山羊胡子的老郎中,正眯着眼睛在柜台后打盹。
福伯上前,低声与那郎中交谈了几句,大致是询问一些名贵药材的行情。林渊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看似在打量着药柜上的瓶瓶罐罐,实则他那远超常人的神识,己经如水银泻地般,悄无声息地覆盖了整个药铺。
他“看”到了药铺后院,几个伙计正在 认真地 筛选药材,动作娴熟,并无异常。他“听”到了周围邻里的闲谈,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他也“闻”到了空气中数百种药材混合的气味,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常。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但正是这份“正常”,才最不正常。
在林渊的感知中,这位打盹的老郎中,呼吸悠长平稳,气血沉凝,分明是个内家高手。而那几个在后院筛选药材的伙计,他们看似随意的站位,却隐隐构成了一个小型的防御阵势,可以随时应对来自任何方向的突袭。
这里不是药铺,是一个伪装起来的据点。
福伯问了一圈,无功而返,对林渊摇了摇头。林渊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个仍在打盹的老郎中,转身离开了。
第二站,是城南的忘忧酒馆。
酒馆里人声鼎沸,三教九流混杂其中。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神仙天雷劈水匪”的段子,引来阵阵喝彩。故事的主角,此刻就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地喝着一杯清水。
他观察着酒馆里的每一个人。那个满脸横肉的屠夫,腰间别的不是杀猪刀,而是一柄短刃,握刀的手上,满是老茧。那个看似醉醺醺的酒鬼,眼神却时刻保持着清明,将整个大堂的动静尽收眼底。还有那个在柜台后拨着算盘的掌柜,他的手指每动一下,都似乎带着某种特定的节奏。
这里同样是一个据点,比药铺更加戒备森严。
林渊没有尝试去留下什么委托。他知道,对于他这个突然搅乱了临安风云的“名人”而言,任何主动的接触,都会引来对方最高级别的警惕,甚至可能首接切断这条线索。他要做的,不是打草惊蛇,而是要像一个真正的猎人一样,在暗中观察,寻找猎物的踪迹。
最后一站,是听雨轩茶楼。
这里环境雅致,来往皆是文人雅士,与酒馆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林渊和福伯要了一间靠窗的雅座,点了一壶上好的龙井。
与前两处不同,这里几乎感受不到任何武者的气息。茶楼的伙计个个举止斯文,掌柜也是一副饱读诗书的儒商模样。一切都显得那么风雅,那么和谐。
林渊闭上眼睛,神识再次散开。这一次,他不再关注人,而是去感受此地的“气”。
在青峰山,师父曾教过他,万物皆有气。山有山气,水有水气,人有人气。一个地方的气场,往往能反映出其最本质的特征。
药铺的气,沉稳厚重,带着一丝肃杀。
酒馆的气,驳杂喧嚣,却暗流涌动。
而这间茶楼……
林渊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感受到了一种很奇怪的“气”。这里的气,流动得异常迅速,仿佛一个无形的漩涡。无数细微的、代表着“信息”的气流,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在此地交汇、碰撞、筛选,然后再流向未知的地方。
这里,才是影雀台真正的核心节点。
“福伯。”林渊忽然开口。
“公子请吩咐。”
“你在此地生活多年,可曾注意过,这三家铺子,有什么共同之处?”
福伯闻言一愣,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仔细地回忆着,摇了摇头:“回公子,这三处地方,一医、一酒、一茶,风马牛不相及,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共同点。”
林渊没有再问。他知道,凡人有凡人的观察之法,而他,有他自己的。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茶楼的每一个角落。从窗棂的雕花,到桌上的茶具,再到墙上悬挂的字画。最终,他的视线,停留在了窗外屋檐下,那个随风轻轻摇曳的鸟笼上。
笼子里,养着一只羽毛翠绿的雀鸟,叫声清脆。
很普通的一个鸟笼,很普通的一只雀鸟。临安城里,养鸟的富贵闲人不知凡几。
但林渊的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因为他想起来,在城西百草堂的后院,同样挂着一个一模一样的鸟笼,里面也养着一只同样的翠绿雀鸟。而在城南忘忧酒馆的后厨窗外,那个最隐蔽的角落里,他也曾瞥见过一个相似的鸟笼。
巧合吗?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留意,三次,便是规律。
他站起身,对福伯说道:“我们走。”
两人走出茶楼,福伯正要询问下一步的打算,却见林渊忽然抬起头,看向天空。
几只信鸽,正从城中各处飞起,盘旋着,最终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飞去。
“福伯,临安城里,最大的鸟市在哪里?”林渊忽然问道。
福伯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回答:“在城北的‘百鸟巷’,那里是全城最大的花鸟鱼虫集市。”
“带我去那里。”林渊的语气不容置疑。
半个时辰后,两人来到了百鸟巷。这里果然热闹非凡,各种珍奇鸟类的叫声此起彼伏,巷子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鸟笼和鸟食。
林渊没有去逛那些热闹的店铺,而是径首走进了巷子最深处,一家看起来最冷清、最破旧的店铺。这家店,只卖一种东西——鸟笼。
店铺里,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头,正低着头,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慢条斯理地编织着竹条。
林渊走上前,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那老头仿佛没有察觉到客人的到来,依旧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许久,林渊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老头的耳中。
“风,是从你这里吹出去的。”
老头编织竹条的手,猛地一顿。
他缓缓地抬起头,那只完好的独眼,迸射出一道骇人的精光,如鹰隼般锐利。他死死地盯着林渊,声音沙哑得如同两块砂纸在摩擦。
“年轻人,风大,会迷了眼,也会割了舌头。”
林渊神色不变,只是伸出手指,轻轻地在身边一个尚未完工的鸟笼上,弹了一下。
“嗡……”
一声轻微的嗡鸣响起,那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传入老头的耳中。
老头的脸色,瞬间变了。那是一种混杂着震惊、疑惑、以及极度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那声嗡鸣,不是凡音,而是一缕极细微的、只有特定修行者才能听懂的……神念传音。
林渊传过去的话,只有三个字。
“长生殿。”
独眼老头的身体,僵住了。他那只独眼中骇人的精光,瞬间被无边的惊恐所取代。
他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无害的年轻人,仿佛在看一个从九幽地狱里走出来的魔神。
林渊收回手指,平静地看着他,缓缓说道:“现在,可以告诉我,‘听风者’在哪里了吗?”
惊!我师尊竟是长生殿之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惊!我师尊竟是长生殿之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OX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