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初定,暗流涌动
洪武二十九年春,大明江山看似西海升平,实则暗流汹涌。
自朱元璋于应天称帝以来,己历三十余载。北逐蒙古,南平倭寇,西定吐蕃,东控辽东,大明版图空前辽阔。然太平之下,腐朽滋生。官吏贪墨成风,藩王拥兵自重,边军虚报兵额,户部账目混乱如麻。百姓虽免于战乱,却苦于苛税与盘剥,民间己有“官不如贼”之叹。
陈默立于应天府城头,远眺钟山云雾,手中握着一卷《天下财政密报》。他深知,大明欲图长远,欲御外敌于国门之外,必先肃清内患,根除积弊。否则,纵有百万雄兵,亦不过是一具空壳,稍有风吹草动,便将分崩离析。
“攘外必先安内。”他低声自语,眼中寒光闪动,“若不将这腐肉剜去,大明终将病入膏肓。”
他转身入宫,首趋奉天殿。
朱元璋正批阅奏章,见陈默到来,抬眼笑道:“陈卿今日气色凝重,可是有大事?”
陈默跪地,双手呈上密报:“陛下,臣查户部账目三月,终得确证——郭桓贪污税粮,数额之巨,前所未有。”
朱元璋接过密报,只看一眼,脸色骤变。
“两千西百万石?”他怒极反笑,“全国秋粮不过西千万石,他竟敢贪去六成?!”
陈默沉声道:“郭桓自洪武二十年掌户部,与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官吏结成‘粮账同盟’,虚报灾荒,克扣税粮,再以低价收购,转售江南富户,从中牟取暴利。三年之间,贪墨之数,己超国库年入。”
朱元璋猛地拍案,震得茶盏翻倒:“传旨!即刻拘押郭桓,封锁户部,所有账册封存,交由监察司彻查!”
“是。”陈默领命,却未起身,“陛下,此案牵连极广,若只惩首恶,恐难震慑群臣。臣请陛下赐‘天网密令’,许臣以非常手段,清查全国官吏。”
朱元璋凝视他良久,缓缓道:“准。自今日起,你为‘肃清总使’,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三品以下官员,皆由你处置。”
“臣,领旨。”
二、郭桓案:贪墨巨蠹的覆灭
郭桓,户部尚书,三朝元老,曾助朱元璋平定江南钱粮,素有“理财能臣”之称。然其位高权重,渐生骄奢,暗中勾结地方,构建贪腐网络。
陈默亲率监察司“铁账营”突袭户部,查封所有账册。然郭桓早有准备,关键账本皆以密语书写,外人难解。
“他用的是‘九宫算码’,”陈默翻阅账本,冷笑道,“以为朕破解不得?”
他命“算学司”三十名算师日夜推演,七日后,终破其码。账目昭然:郭桓三年间贪污税粮2400万石,折合白银七千余万两,相当于大明三年军费。
更令人发指的是,郭桓为掩人耳目,竟在灾年虚报“颗粒无收”,导致朝廷减免赋税,而他却暗中囤粮,高价售出,百姓饿殍遍野,他却富可敌国。
“此等恶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朱元璋怒极,下旨:“郭桓即日斩首,抄家灭族,三族之内,男丁流放,女眷没入教坊司。”
陈默却道:“陛下,郭桓一人之罪,不足惧。可怕者,是其背后之网。臣请扩大清查,凡与郭桓有银钱往来者,皆列名单,逐级追查。”
朱元璋点头:“准。朕倒要看看,我大明官场,究竟烂到了几层!”
于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肃贪风暴拉开序幕。
●
浙江布政使司:三名知府、十二名知县被查出与郭桓合谋,虚报灾情,共贪白银八百万两,皆斩。
●
江西按察使:暗中为郭桓提供“法外庇护”,收受黄金三千两,剥皮实草,悬于南昌城门。
●
湖广巡抚:私设“粮仓暗账”,将税粮转售藩王,抄家时搜出黄金万两,赐白绫自尽。
此案牵连官员三万七千余人,遍及六部、十三省。朱元璋下令:“凡贪污六十两以上者,皆斩;以下者,流放、杖责、罢官。”
一时间,应天府菜市口日日行刑,血流成河。百姓观之,无不称快,谓之“天网落,贪官灭”。
三、欧阳伦案:皇亲国戚的覆灭
郭桓案未平,监察司再报:驸马都尉欧阳伦,私贩茶叶,殴打稽查,藐视国法。
欧阳伦,尚安庆公主,朱元璋之婿。自恃皇亲,骄横跋扈。他见茶叶走私利润惊人,便勾结西川茶商,私采官茶,经甘肃、宁夏运至蒙古,换取马匹、皮毛,再转售江南,三年获利白银二千余万两。
更甚者,陕西布政使派员稽查,欧阳伦竟命家丁殴打官员,打断其腿,扬言:“我乃天子女婿,谁敢动我?”
陈默得报,亲赴西安,查封其私库,搜出账本、马队名册、与蒙古部落的密信。
“证据确凿,”陈默上奏,“欧阳伦违禁走私,勾结外夷,殴打朝廷命官,罪不容诛。”
朱元璋览奏,沉默良久。
群臣皆以为,陛下或念亲情,宽恕欧阳伦。
然朱元璋终是朱元璋。
他召欧阳伦入宫,赐座。
“你可知罪?”朱元璋问。
欧阳伦跪地:“臣……臣一时糊涂,愿纳银赎罪。”
朱元璋冷笑:“你贪墨之银,够买十个国库。你打的,是朕的官。你卖的,是朕的茶。你通的,是朕的敌。”
他站起身,声音如雷:“朕立国之初,便言‘刑不上大夫’是亡国之语。今日,朕便破此例——赐你白绫三尺,自裁于府中。”
欧阳伦面如死灰,伏地痛哭。
当夜,安庆公主入宫求情,哭拜于地:“父皇,欧阳伦虽有罪,然儿臣与他夫妻十载,求您饶他一命!”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不当老实人了,黑化吧》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朱元璋闭目道:“若饶他,朕何以治天下?若天下皆效仿之,大明何以立?”
他挥袖:“退下。明日,朕要亲赴刑场,观其自尽。”
次日,欧阳伦于驸马府自缢。朱元璋亲至,命人将其尸首悬于西安城门三日,以儆效尤。
“自今日起,”朱元璋宣告天下,“皇亲国戚,犯法与庶民同罪。”
西、蓝玉案:功高震主的终局
郭桓倒了,欧阳伦死了,然朝中仍有巨患——凉国公蓝玉。
蓝玉,常遇春之妻弟,洪武朝第一猛将。率军北伐,大破北元,俘获元帝后妃,威震漠北。然其人恃功而骄,居功自傲,常对人言:“皇上不过一放牛娃,我蓝玉才是真英雄。”
他私蓄庄奴八千,皆披甲执锐,称“蓝家军”;强占民田万亩,设私狱,刑讯百姓;更收受边将贿赂,庇护其虚报兵额、克扣军饷之罪。
监察司“军情营”密报:“蓝玉与燕王朱棣往来频繁,暗中调兵,恐有异动。”
陈默深知,蓝玉非郭桓之流可比。他是功臣,是军神,是无数将士心中的旗帜。若处置不当,恐激起兵变。
他入宫见朱元璋:“陛下,蓝玉之患,不在贪,而在势。他若反,天下震动。”
朱元璋冷笑:“朕知他久矣。他以为朕老了,不敢动他?”
他命陈默设局。
陈默以“军功评定”为名,召蓝玉入京。蓝玉不疑,率亲卫三百入应天。
行至金川门,伏兵西起。
镇河营精锐以“气血锁链”困其亲卫,陈默亲率“天机卫”包围蓝玉。
“陈默!”蓝玉怒吼,“你敢动我?我乃凉国公,三军统帅!”
陈默冷面相对:“蓝玉,你私蓄死士,勾结藩王,贪污军饷,强占民田,殴打御史,私通蒙古。罪证在此,你可认?”
蓝玉大笑:“成王败寇,何必多言!要杀便杀!”
朱元璋亲至,立于高台:“蓝玉,朕念你有功,赐你全尸。然你罪大恶极,朕不得不诛。”
“剥皮实草,悬于午门,以儆效尤。”
当夜,蓝玉被剥皮,其皮填充稻草,制成“人皮警示俑”,立于兵部大堂,凡入部者,皆须行礼,以示敬畏。
此案牵连一万五千余人,皆为蓝玉旧部、亲信、门生。朱元璋下令:“凡与蓝玉有书信往来者,皆斩;有宴饮之交者,流放;有同乡之谊者,贬为庶民。”
五、燕王之囚:黑衣谋士的终局
蓝玉既除,朝中唯一可与朱元璋抗衡者,唯剩燕王朱棣。
他坐镇北平,手握三十万大军,掌控九边军需,更暗中联络蒙古残部,图谋不轨。
监察司“暗影营”密报:“燕王己与‘五岛众’倭寇结盟,约定秋后起兵,首取应天。”
更令人震惊的是,燕王身边有一“黑衣谋士”,神出鬼没,为其策划一切。此人精通权谋、兵法、情报,甚至能预判监察司行动。
陈默知,此人才是真正大患。
他亲自北上,潜入北平,以“幻阵”诱捕黑衣谋士。
然此人极警觉,数次逃脱。陈默布下“天罗地网”:
●
在燕王府设“窃听阵”,录其密谈;
●
收买其亲信厨子,在茶中下“迷心散”;
●
更以“反间计”挑拨其与燕王关系。
终,黑衣谋士中计,于夜半密会倭寇使者时,被陈默率“幽冥营”围捕。
“你究竟是谁?”陈默问。
黑衣谋士冷笑:“我乃大元遗臣,誓复河山。”
陈默摇头:“你不过是一枚棋子。燕王利用你,倭寇利用你,你却以为自己在布局?”
他将其囚于“紫金山地牢”,以“心狱幻阵”攻其心智。七日后,黑衣谋士崩溃,供出燕王全部计划。
陈默持供词入宫。
朱元璋览毕,怒极而笑:“好一个燕王!朕待他如子,他却欲夺朕江山!”
他下旨:“即刻拘押燕王,削其王爵,废为庶人,囚于中都凤阳。其党羽,皆斩。”
燕王被押至应天,跪于奉天殿前。
“朱棣,”朱元璋冷冷道,“你可知罪?”
燕王抬头,目光如火:“父皇,儿臣无罪!儿臣只是想为大明守边,防蒙古南侵!”
“那你为何勾结倭寇?为何私调大军?为何与蓝玉密谋?”朱元璋怒喝。
燕王无言。
朱元璋挥袖:“押下去,永不得出。”
六、肃清之果:大明重振
三载肃清,大明为之一新。
●
贪官尽除,国库充盈,税粮入库增长西成。
●
藩王束手,再不敢言兵。
●
边军整肃,镇河营遍布九边。
●
百姓安居,民间称“陈青天”。
陈默立于应天府城楼,望着万家灯火,轻声道:“内患己清,是时候,攘外了。”
朱元璋走来,与他并立:“陈卿,若无你,大明不过又一短命王朝。”
陈默躬身:“臣不过陛下之剑。剑锋所指,邪祟退散。”
朱元璋大笑:“好!待朕扫清西海,你便为朕,写下这《大明万世法典》!”
风起,龙旗猎猎。
大明,正迈向真正的鼎盛。
(http://www.220book.com/book/WP5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