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返回伦敦的航班上,沈婉望着舷窗外翻滚的云海,心境却与去时截然不同。沪上之行,她不仅顶住了压力,更在顾氏权力核心面前,清晰地划定了自己的价值与边界。顾宏远那最后的颔首,周婉仪那句轻描淡写的“讲得不错”,以及顾云深眼中难以掩饰的激赏,都意味着她己成功在那座商业帝国的棋盘上,落下了一枚分量不轻的棋子。
然而,伦敦等待她的,并非凯旋的宁静,而是陈景澜与戴维·琼斯等某些人精心策划的“学术围攻”。
到伦敦后不久,一场名为《灵感溯源:数字时代艺术理论的边界》的私人研讨会,果然如期在一家会员制俱乐部低调举行。与会者不多,但多是艺术评论界和学术圈内持保守立场的面孔。
戴维·琼斯作为主讲人,洋洋洒洒地宣读了他的论文,通篇充斥着对“视觉乐章”理论的质疑,将其贬斥为“对古典艺术的粗暴解构”和“缺乏坚实哲学根基的技术杂耍”,并再次含沙射影地暗示林知夏的“灵感来源”存疑。
陈景澜则坐在台下,时不时与身旁那位被请来站台的、在国内批评界以“毒舌”著称的老评论家低声交谈,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冷笑。他们显然打算利用这个小范围但颇具影响力的场合,将抄袭的污名牢牢钉死在沈婉身上,即便无法在法律上坐实,也要在舆论和学术圈层里彻底搞臭她的名声。
消息很快通过李悦和一些关心此事的朋友传到了林知夏耳中。
“知夏,他们太过分了!完全是断章取义,胡搅蛮缠!”李悦在电话里义愤填膺。
杜泽铭更是急得不行,他的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了小范围内开始流传的研讨会负面摘要:“知夏,我们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泼脏水!我联系了几个靠谱的媒体朋友,我们可以发澄清声明!”
就连苏晴也摩拳擦掌:“要不要我找几个艺术圈的朋友,去那个破研讨会现场交流交流?”
面对朋友们的关切与愤慨,沈婉却异常平静。她站在RCA研究室的窗前,看着庭院里被秋风吹落的梧桐叶,眼神清冷。
<蜉蝣撼树,可笑不自量。彼等伎俩,与宫中妇人争风吃醋、构陷栽赃何异?我沈婉又怎会与之一般见识,徒费口舌?>
她深知,在这种对方预设的战场上纠缠,只会陷入无休止的、降低自身格调的骂战。真正的反击,需要更高级的手段,更广阔的舞台。
“不必。”她阻止了朋友们准备采取的激烈行动,“让他们唱他们的独角戏。我们,有我们的路要走。”
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她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一个严肃艺术类纪录片的采访邀请。这个纪录片系列以探讨前沿艺术与科技融合而闻名,受众高端,影响力广泛。
采访在皇家艺术学院她的研究室进行。面对镜头和资深主持人的提问,沈婉没有主动提及那场可笑的研讨会,而是从容地、深入地再次阐述了“视觉乐章”理论的美学核心、技术原理与社会价值。
她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算法如何不仅仅是“解读”画作,更能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偏好,生成具有细微差别的“视觉乐章”,从而实现真正个性化的艺术体验。
当主持人不可避免地提到近期学术圈的一些“争议”时,沈婉没有回避,也没有愤怒,只是微微笑了笑,语气平和而有力:
“学术探索如同航海,总会遇到不同的洋流与风向。有人选择在近海争论风向的好坏,而我和我的团队,选择继续扬帆,驶向更深、更广阔的未知海域。真理不辩自明,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的精力,更愿意投入到创造而非无谓的争执上。”
她这番格局高远的回应,与戴维等人小圈子里锱铢必较、充满戾气的攻击,形成了云泥之别。
纪录片播出后,迅速在艺术与科技圈引发热烈讨论。沈婉冷静、睿智、专注于创造的学者形象,与她所展示的充满希望的研究前景,赢得了大量中立观众和专业人士的好感与支持。相比之下,戴维和陈景澜那场小范围研讨会的言论,被衬托得愈发狭隘和偏执。
与此同时,另一记重拳悄然落下。
顾氏集团官方发布公告,宣布将与林知夏博士领衔的RCA团队,共同成立“顾氏-RCA数字美学创新实验室”,由林知夏担任实验室主任,顾氏投入重金支持其长期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探索。公告中特别强调,此举是基于对林博士“卓越的原创性学术贡献”与“巨大商业化潜力”的“长期观察与坚定信心”。
这则公告,以最官方、最有力的方式,为沈婉的学术清白与价值,做了最硬的背书。它无声地宣告:顾氏这座商业巨轮,己将自己的部分未来,押注在了这个年轻女孩的理论之上。那些关于“抄袭”、“拼贴”的指控,在这份沉甸甸的商业信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戴维·琼斯在实验室挂牌仪式当天,请了病假,未在RCA出现。
陈景澜则在社交媒体上沉寂了数日后,发了一条意味不明的动态:“资本的力量,果然无所不能。” 酸涩与不甘,溢于言表,却再无后续动作。
一场来势汹汹的围攻,就这样被沈婉以超越对方格局的方式,轻描淡写地化解于无形。
实验室挂牌仪式后的晚宴上,衣香鬓影,宾客云集。顾云深作为资方代表,与沈婉并肩站在一起,接受着众人的祝贺。
“这一手,很漂亮。”他低声对她说,语气带着由衷的赞许。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平和,但手段高明的女人,他承认她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不只是学术研究上。他想到的是她应对危机的方式,不争一时口舌之快,而是借力打力,用更高的成就和更硬的背书,首接碾压对手。
沈婉端起酒杯,浅浅一笑:“不过是遵循了最基本的道理——实力,是最好的辩护。”
她目光扫过会场,看到了正与一位知名策展人相谈甚欢的苏晴,看到了跟在莫里森教授身边、认真做着笔记的杜泽铭,也看到了不远处,正与周怀瑾教授站在一起、目光欣慰地看着她的李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间天地,虽亦有宵小,然更多是同心同德之人。
她知道,前路不会一帆风顺,陈景澜之流也不会轻易罢休。但经过此番,她的根基己更加深厚,她的阵营也愈发清晰。
她与顾云深碰杯,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一次,不再是试探,不再是权衡,而是真正基于实力与尊重的、同盟关系的确认。
棋局至此,她己不再是任人拿捏的棋子,而是能与顶尖棋手对弈,甚至隐隐能影响棋局走向的、不可或缺的一方。
伦敦的秋夜,凉意渐深,但沈婉的心中,却燃着一团愈发明亮、坚定的火焰。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PE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