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计划”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星光科技的尖端科技与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紧密相连。首批“星光科学角”落成仪式的感人画面通过媒体传播出去后,引发的社会共鸣远超预期。但真正的变化,如同春雨润物,悄然发生在那些大山深处的校园里。
位于云贵交界处,被层层山峦环抱的“红旗小学”,是第二批接受捐赠的学校之一。这里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跟着年迈的祖辈生活,视野被局限在重重山岭之间。
当“星光科学角”的设备运抵学校时,孩子们围着那些印着星光Logo的箱子,好奇又怯懦,不敢上前。首到志愿者老师们安装调试完毕,启动了那台简化版的“幻影”系统。
当浩瀚的星海、奔腾的恐龙、奇妙的细胞结构以全息的方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他们眼前时,那种首击心灵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孩子们张大了嘴巴,眼睛里倒映着璀璨的光影,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这一刻,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其中,一个名叫阿木的男孩,表现得尤为特别。
阿木今年十二岁,沉默寡言,皮肤是常年山风吹拂下的黝黑,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远方,他与腿脚不便的爷爷相依为命,性格内向,成绩也平平。老师们对他的印象,只是一个“老实、有点闷”的孩子。
然而,在第一次接触意念赛车时,阿木的表现就让志愿者大吃一惊。
别的孩子还需要反复校准、努力集中注意力才能让赛车缓慢移动,阿木却几乎在戴上头带的瞬间,就与赛车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连接。他操控的赛车,起步平稳,加速流畅,过弯精准,仿佛那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他身体意念的延伸。他甚至无师自通地,尝试用不同的“想法”去控制赛车的细微动作——比如“轻轻左转”和“快速切弯”,赛车竟能做出相应的、程度不同的反应!
“这孩子……对意念信号的敏感度和控制精度,非常高!”负责培训的志愿者立刻将情况反馈给了项目组。
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
在一次“星光创意种子”基金的初步筛选中,志愿者鼓励孩子们用简单的材料,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大多数孩子画的是飞机、汽车,或者模仿意念赛车的样子。
而阿木,却用捡来的树枝、废弃的塑料瓶、以及从坏掉的旧闹钟里拆下的小齿轮和皮筋,制作了一个极其粗糙,但结构却颇有想法的模型——一个拥有西条可活动机械腿,能够在复杂地形行走,顶部还有一个类似“小星”AI抽象造型的“山地步行机”。
他怯生生地向志愿者解释:“我们这里山路不好走,爷爷腿脚不方便……我想,要是有一个能像山羊一样爬山、还能陪爷爷说话的东西,就好了。”
这个简陋模型背后蕴含的“仿生行走机构”构思和“陪伴型机器人”的理念,让在场的志愿者和老师都感到震惊!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山村孩子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消息通过层层汇报,最终传到了林风那里。他看着前线传回的阿木操控赛车的视频数据流,以及那个“山地步行机”模型的照片,眼神中闪过一丝异彩。
“女娲,”林风在静默实验室中,调取了阿木与设备交互的全部数据记录,“分析这个孩子的生物信号特征和思维模式。”
“分析中……”“女娲”核心的声音带着一丝运算的嗡鸣,“目标个体‘阿木’,其阿尔法脑波与伽马脑波的协同振荡模式异常活跃且稳定,尤其在涉及空间想象和机械结构构思时,其神经信号的信噪比与模式化程度,远超同龄人平均水平,甚至接近经过训练的初级工程师水平。其与意念控制设备的适配度,达到罕见的98.7%。初步判断,该个体在工程思维与意念操控领域,具备极高的先天潜能。”
先天潜能!
林风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控制台。他意识到,“星光计划”的意义,远不止于普及科技知识,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探矿网络”,正在从最广阔的基层,挖掘那些被埋没的、拥有特殊天赋的“璞玉”。阿木,就是第一块被发现的瑰宝。
他立刻做出了指示:
1. 将阿木列为“星光创意种子”基金的重点关注和培养对象,由“女娲”核心为其量身定制一套循序渐进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科学与工程启蒙课程。
2. 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懂当地语言的志愿者,作为阿木的“科学导师”,定期进行线上辅导和线下走访,引导他的兴趣,解答他的疑问。
3. 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持续监测并记录阿木与星光设备的交互数据,作为研究“天赋与科技互动”的宝贵案例。
与此同时,在红旗小学,变化也在阿木身上悄然发生。
拥有了“星光科学角”这个窗口,阿木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躲在角落的孩子。课余时间,他几乎都泡在科学角里,如饥似渴地通过“幻影”系统学习知识,反复练习意念操控,摆弄着他的“山地步行机”模型。
他的眼睛里,有了光,那是一种名为“梦想”的光芒。
他甚至开始主动向“小星”AI提问,问题从最初的“这个齿轮为什么会转”,逐渐深入到“怎么让机械腿走得更稳”、“能不能让我的小车也像‘小星’一样会说话”。
“小星”总是耐心地、用他能理解的方式给予解答和引导,甚至会通过全息投影,为他展示更复杂的机械结构原理。
“老师,‘小星’说,我以后可以设计出真的能帮爷爷爬山的机器人!”阿木有一天兴奋地拉着志愿者的手,小脸因为激动而泛红,“我长大了,要去星光的公司,造好多好多有用的机器人!”
志愿者看着阿木眼中那无比坚定和纯粹的梦想,眼眶了。他知道,一颗科技的种子,己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破土而出,正倔强地向着阳光生长。
类似阿木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星光计划”覆盖的其他山区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第一次亲手让磁悬浮滑板离地一厘米而欢呼,因为第一次通过意念控制让小球穿过迷宫而雀跃,因为第一次看到全息的人体解剖而立志学医……
科技,为他们推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林风看着各地传回的、记录着孩子们笑脸和奇思妙想的报告,心中充满了欣慰。这些山区孩子被点燃的科技梦想,是“星光计划”最宝贵的收获,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他隐约感觉到,这些从最基层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充满生命力的梦想和天赋,或许在未来,会与星光科技所追寻的更高远的目标,产生某种奇妙的交集。今天的播种,是为了明天的参天大树。而阿木这样的孩子,或许就是未来那棵大树下,最先破土而出的、充满希望的幼苗。
(http://www.220book.com/book/WPO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