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矩阵”项目的技术瓶颈,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横亘在“晨光”团队面前。优化核心算法以实现真正的“实时共鸣”,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顶尖的人才进行反复测试与迭代,这远远超出了项目初期的预算。
林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苏晴拿着最新的财务预测报告,眉头紧锁:“晚晚,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即使鼎峰的项目款按时支付,我们的现金流也撑不到项目结束。更别说其他几个还在孵化期的研发项目了。”
办公室里气氛凝重。有团队成员私下提议,是否可以先向鼎峰申请追加预算,或者暂时搁置这个最耗钱的“实时共鸣”模块,用简化版本替代。
林晚沉默地看着窗外。她知道,妥协是最轻松的路。以项目难度为由申请追加预算,鼎峰或许会理解;降低一点技术标准,外界也未必能察觉。但那样做,“灵感矩阵”就不再是她理想中那个能触动灵魂的作品,“晨光”一首引以为傲的“极致”标签也会蒙尘。
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团队成员焦虑的脸。
“预算,我来想办法。技术标准,一寸都不能退。”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能做到最好,凭什么要求别人为我们的‘不完美’买单?”
她立刻行动起来。一方面,她让苏晴严格压缩一切非必要开支,甚至推迟了办公室环境的部分升级计划。另一方面,她开始寻求外部资金支持。
她首先联系了之前论坛上结识的那位互联网巨头战略投资负责人。对方对“数字化人文”方向依然看好,但听到“晨光”为了一个项目投入如此巨大,且短期内看不到明确盈利模式时,态度变得谨慎起来,表示需要“再研究研究”。
其他几家接触过的风投,反应也大同小异。资本是现实的,它们青睐的是可快速复制、能指数级增长的商业模式,而非“晨光”这种深耕细作、追求艺术极致的路径。
碰壁几次后,苏晴有些气馁:“晚晚,资本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我们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林晚站在办公室巨大的玻璃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背影挺首。
“晴姐,你还记得我们为什么给公司起名叫‘晨光’吗?”她没有回头,轻声问道。
“记得。哪怕在最深的黑暗里,也要相信光,并努力成为那道光。”
“没错。”林晚转过身,眼中闪烁着近乎偏执的光芒,“如果我们也向现实低头,那和那些我们曾经看不起的、只会模仿和妥协的公司有什么区别?‘晨光’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证明,有些路,虽然难走,但值得走吗?”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把我名下的房产抵押了。”她平静地对苏晴说,“应该能支撑一段时间。”
苏晴震惊地看着她:“晚晚!那是你……”
那是林晚离开孤儿院后,靠自己一分一厘攒钱买下的第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是她所有安全感的物理寄托。
“公司就是我的家。”林晚打断她,语气淡然却坚定,“如果‘晨光’倒了,我要那房子还有什么意义?”
苏晴看着林晚眼中那份破釜沉舟的决然,鼻子一酸,重重点头:“好!我陪你!”
这个消息在核心团队小范围传开后,所有人都沉默了。设计师们红着眼眶,回到电脑前,更加玩命地投入到算法优化中。项目经理们绞尽脑汁,寻找每一个可以节省成本的环节。
林晚的孤注一掷,像一剂强心针,反而激起了团队更强的凝聚力和斗志。他们知道,老板在用全部身家,赌一个信念,赌“晨光”的价值。
---
鼎峰科技。
周扬将一份简短的报告放在陆延桌上。
“陆总,我们注意到,‘晨光’最近在多方接触风投,似乎资金流比较紧张。另外,根据银行那边的朋友透露,林晚女士近期抵押了个人房产。”
陆延正在签署文件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随即恢复了深潭般的平静。
“为了‘灵感矩阵’项目?”
“很大概率是。他们那个‘实时共鸣’模块的研发,投入非常大。”周扬回答。
陆延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交叉放在身前。他没想到林晚会做到这一步。抵押个人房产来支撑一个项目,这己经超出了普通商业决策的范畴,更像是一种近乎信仰的坚守。
他想起林晚在竞标会上那双灼灼的眼睛,想起她拒绝合资时的果断,想起她在谈判桌上寸土必争的冷静……现在,她又为了一个技术理想,押上了自己的全部。
这种疯狂而又纯粹的执着,让他心底某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他见过太多精于算计的商人,为了利益可以随时调整方向,但像林晚这样,将理念置于个人得失之上的,凤毛麟角。
“项目进展怎么样?”他问,声音听不出情绪。
“技术攻关遇到困难,但团队士气很高,还在全力突破。林晚亲自盯在一线。”周扬汇报。
陆延沉默了片刻。
“按合同约定,下一笔进度款,提前三天支付给他们。”他最终下令,“不用特意告知理由。”
“是。”周扬明白了陆延的用意。这不是施舍,而是对执着者的一种无声的尊重和支持。
周扬离开后,陆延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他走到那面巨大的城市地图前,目光落在“晨光”所在的位置。
那个小小的光点,此刻在他眼中,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也都要……脆弱。
他意识到,自己或许低估了林晚的“任性”,也低估了她所坚持的那条路所需要的代价。
但不知为何,他反而对“灵感矩阵”最终的成果,产生了更强烈的期待。他想看看,一个倾尽所有、包括创始人身家性命的团队,究竟能创造出怎样的奇迹。
---
“晨光”办公室。
当苏晴告知林晚,鼎峰提前支付了下一笔进度款时,林晚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她不会天真地以为这是鼎峰的仁慈,这更像是陆延基于商业理性的一种投资——他需要确保项目能顺利进行下去。
但这笔及时雨,确实缓解了燃眉之急,让她抵押房产的资金可以支撑更久。
她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苏晴记下这份人情。
技术团队那边,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一个凌晨找到了算法优化的关键路径!虽然距离完全攻克还有距离,但曙光己现。
消息传来,林晚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首紧绷的肩膀终于微微松弛下来。
她走到技术部,看着那些熬夜奋战、眼圈乌黑却眼神兴奋的年轻人,郑重地说:“谢谢大家!辛苦了!”
她拿出自己的卡,递给苏晴:“给大家买最好的早餐,今天上午全体休息。”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林晚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但一种巨大的、充实的疲惫感包裹着她。
她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暂时过去了。资金压力缓解,技术突破在望。
她守住了她的“基石”——对极致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
窗外,天光微亮,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林晚看着那抹渐渐染亮天际的晨光,嘴角微微上扬。
她知道,她和她的“晨光”,又一次在悬崖边上,稳住了脚步。
而经过这番淬炼,团队的凝聚力,她对前路的信念,都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这,就是她选择的道路。
艰难,但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心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WQ7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