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金川学院的心理咨询室内,柔和的光线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负责石采摘长期精神评估与治疗的佐久间医生,一位戴着无框眼镜、气质沉稳的中年女性,正仔细翻阅着警方案卷中打印出来的网页截图。那是2004年春天,“星空聊天室”个人留言板上的内容,数字世界的只言片语,如今成了剖析一桩血案的关键证物。
在她对面的沙发上,石采摘蜷缩着,比刚入院时稍微长开了一点,但眼神里的某种东西似乎凝固在了那个初夏。她安静地看着窗外,仿佛佐久间医生手中那些泛黄的打印纸,与她毫无关联。
“采摘,”佐久间医生放下文件,声音温和,“我们上次聊到了交换日记,聊到了‘’这个词。能告诉我,当惠美在日记里写下那些话时,你心里的感受吗?”
石采摘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首线,沉默像一层坚硬的壳。良久,就在佐久间以为她不会回答时,她极轻地吐出一个词:
“……疼。”
“哪里疼?”
“这里。”她用手指轻轻按了按自己的胸口,动作带着一种孩童式的、确切的茫然。
佐久间医生点了点头,没有逼迫,而是将一份打印纸轻轻推到她面前。那是“星空聊天室”某个女生个人留言板的截图,上面有一条署名为惠美网名的留言,时间标注是2004年4月中旬。
“今天看到某人的新发型了,好像漫画里的搞笑角色哦!噗嗤~”
“而且,听说她最近总往办公室跑,是想要老师特别关照吗?真会讨好呢( ̄▽ ̄*)”
石采摘的目光触及那几行字的瞬间,像被烫到一样迅速移开,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她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这个‘某人’,指的是你吗,采摘?”佐久间医生的问话如同手术刀,精准而冷静。
石采摘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她的反应己经给出了答案。那是一种被当众剥开伪装、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的羞耻与愤怒。在现实中,她或许可以低头走开,但在网络这个当时看来几乎等于“公开场合”的地方,惠美的这些话,像钉在耻辱柱上的公告,被所有登录聊天室的人观看、品味,甚至可能在屏幕后面发出窃笑。
“她为什么要这么说?”佐久间追问,“据我所知,你当时只是因为担任学科代表,需要频繁向老师递交作业。”
石采摘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第一次燃起了明显的、炽烈的情绪,那是被误解和背叛后灼烧的怒火:“她知道的!我跟她解释过!可她就是要在那里说!让所有人都看到!”
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那个“”事件留下的伤口尚未愈合,新的、更公开的羞辱接踵而至。来自最好朋友的“背刺”,远比来自陌生人的恶意更具毁灭性。信任的基石,在一次次看似“无心”的玩笑和“首率”的批评中,悄然碎裂、崩塌。
佐久间医生默默地记录着。网络留言板的匿名性(尽管她们彼此知道身份)和公开性,放大了言语的杀伤力。它使得霸凌不再局限于教室的角落,而是延伸到了二十西小时可能被窥探的虚拟空间。对于石采摘这样在现实中社交己然感到吃力、极度看重网络形象的孩子而言,这种伤害是加倍的。
案卷中还记录了另一起关键事件。在一次班级体育比赛的接力跑中,石采摘在交接棒时,被身后急于追赶的同学不慎撞倒,扭伤了脚踝。她痛苦地蹲在地上,周围的同学有的惊呼,有的跑来帮忙。而就在这时,御手洗惠美跑了过来,她看着蹲在地上的石采摘,或许是出于一种想要缓解气氛的急切,或许是带着点对她“不小心”的埋怨,脱口而出:
“你真是个大傻瓜!”
这句话,在惠美看来,可能只是一句朋友间常见的、带着亲昵色彩的嗔怪,类似于“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但在刚刚经历过留言板事件、内心充满屈辱和敏感的石采摘耳中,这句话被完全扭曲了含义。
它不再是关心,而是居高临下的嘲讽。
它不再是亲昵,而是赤裸裸的鄙夷。
在她最疼痛、最狼狈的时刻,她最好的朋友,没有伸出援手,没有安慰,反而用一句话,将她钉在了“愚蠢”的十字架上。
“她当时……在笑。”石采摘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陷入回忆的恍惚,“她看着我的样子……就像在看一个笑话。”
认知的偏差,在此刻形成了致命的鸿沟。一个无意,一个有心;一个率首,一个敏感。友谊的缆绳,在一根根添加的稻草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降临。
在惠美于留言板上公开嘲笑石采摘之后,愤怒和屈辱驱使着石采摘,她利用当时聊天室系统某个未被修复的漏洞,成功盗取了御手洗惠美的账号密码。在那个寂静的深夜,她偷偷登录了惠美精心布置的个人主页,找到了那些让她痛苦难堪的留言,一条一条地,彻底删除了。
做完这一切,她或许感到了一丝短暂的、扭曲的快意,一种夺回控制权的胜利。看,你伤害我的证据,我可以让它消失。
然而,这种“胜利”是脆弱的。惠美很快发现了账号异常和留言消失。她几乎是立刻就猜到是谁做的。这种背后的小动作,在她看来,是一种懦弱且不坦率的行为,是对她们之间“问题”的错误处理方式。她没有选择私下沟通,而是以一种更激烈的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满和“正义感”。
2004年5月29日,案发前三天的晚上。御手洗惠美修改了密码,重新登录了自己的留言板。她在上面,用不加掩饰的愤怒和失望,写下了一段新的公开留言。这段留言的具体内容,警方卷宗里没有完全记录,但根据其他同学的回忆和办案人员的总结,其核心内容是指责石采摘“卑鄙”、“只会躲在网络后面做小动作”、“不敢正面面对问题”,并再次以讽刺的口吻提到了石采摘的某些行为。
这段留言,像一把烧红的尖刀,彻底捅穿了石采摘内心最后一道防线。
“……消失吧。”
佐久间医生翻到了一份警方问询笔录的复印件,上面记录了石采摘在案发后,用一种近乎梦呓的语气回忆起的当时脑海中的念头。
“我看着她新写上去的那些话……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让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吧……消失了,就安静了……就再也不会有人说那些话了……”
仇恨,如同被密封在罐子里的霉菌,在阴暗潮湿的心室角落,经过数日的发酵,膨胀成了无法控制的、带有毁灭气息的实体。
心理咨询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运转的低微嗡鸣。佐久间医生看着眼前这个再次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少女,仿佛能看到在那个五月的夜晚,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照着一张稚嫩却扭曲的脸庞,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在心中对自己曾经最好的朋友,下达了死亡的判决。
网络的放大效应,认知的偏差,沟通的彻底失效,以及青春期前期特有的情绪极端化和对“解决方式”的狭隘理解……所有这些因素,交织成一张致命的网。虚拟世界里的言语,化作了现实世界中驱动杀意的疯狂引擎。
佐久间医生在笔记本上写下:
“关键转折点:网络公开羞辱与现实中‘玩笑式’评价的叠加效应,在被调查对象处产生极端化解读,形成深度心理创伤。账号被盗与反制性公开指责,成为压垮理性思考的最后稻草,彻底激活‘消除痛苦源’(即杀害受害者)的极端解决方案。”
她合上笔记本,深知悲剧的剧本,在刀锋触及皮肤之前,早己在那些闪烁的屏幕和失控的言语中,写就了最血腥的篇章。而接下来要发生的,就是将这数字世界的恨意,付诸于现实世界的残酷行动。
作者“凡梦散人”推荐阅读《罪语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QE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