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掀起的这场针对陈默个人的污蔑风暴,虽然被陈默用法律声明和公关手段暂时压制,但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像墨汁滴入清水,缓慢而持续地扩散。
一些原本对“世纪城”项目感兴趣的高端客户,开始持观望态度。毕竟,对于动辄数百万的投资,业主的背景和声誉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锦绣集团的销售热线,接到了一些语气谨慎的咨询电话,问题不再局限于户型价格,而是拐弯抹角地打听公司的“背景”和“老板的为人”。
更麻烦的是,银行方面也传来了微妙的风声。负责“世纪城”项目贷款的主要合作银行,一位与王明私交不错的信贷部副经理,私下提醒他:“王总,最近行里风控部门在例行走访时,问了一些关于贵公司股权结构和实际控制人过往经历的问题,你们要有所准备。”
这个消息让王明心头一紧。银行是企业的血脉,一旦信贷政策收紧,后果不堪设想。
集团内部,也难免人心浮动。一些基层员工私下议论纷纷,虽然不敢明说,但担忧的情绪在蔓延。毕竟,老板如果真有问题,公司前景必然蒙上阴影。
面对内忧外患,陈默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定力。他没有召开大会强行辟谣,那样只会显得心虚。而是采取了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外,他坚持“行胜于言”。
他让赵宇加大“世纪城”项目工程进度和品质的正面宣传,组织媒体和意向客户参观工地,展示高标准、规范化的施工现场和过硬的质量。用实实在在的工程进展,回击虚无的谣言。同时,他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企业家座谈会、慈善活动,塑造积极正面的企业家形象。与银行的沟通,他亲自出面,坦诚交流,展示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光明前景,稳定了金融界的信心。
对内,他注重“凝聚人心”。
他让王明和赵宇分头与各部门骨干谈心,通报真实情况,阐明这是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展示公司应对危机的决心和实力。同时,他宣布了一项员工持股计划的试点方案,让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共渡难关。这一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军心,将内部的疑虑转化为了同舟共济的动力。
然而,陈默心里清楚,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钱伟这一招,打在了他的“七寸”上——他崛起的速度太快,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确实存在一些经不起深究的灰色地带。虽然远没有谣言说的那么不堪,但若被有心人持续炒作,终归是个隐患。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陈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启动锦绣集团的“阳光化”改造工程。
1. 财务透明化:聘请国际顶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成立以来的财务状况进行彻底审计,规范账目,主动拥抱监管。
2. 股权结构化:着手梳理复杂的子公司和关联公司股权关系,使其清晰化、透明化,减少外界猜疑。
3. 切割历史包袱:对于早期一些存在争议的、非核心的业务和资产,进行逐步剥离或清算,轻装上阵。
4. 强化法务风控:大幅扩充法务和合规团队,建立更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甚至需要壮士断腕的工程,但陈默决心己定。他意识到,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就必须告别草莽时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铜墙铁壁。
就在陈默全力推动“阳光化”工程,应对污蔑风波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带来了转机。
来访者是南都市工商联的一位副主席,德高望重。他私下约见陈默,语重心长地说:“陈总,最近的一些风言风语,我们也有所耳闻。树大招风,这是难免的。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锦绣集团和‘世纪城’项目对南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肯定的。希望你稳住阵脚,专心把企业做好,把项目做好,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这番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市政府层面,是支持锦绣的。 这无疑给陈默吃了一颗定心丸。
钱伟的污蔑,在陈默一系列扎实的应对和来自上层的隐性支持下,势头逐渐减弱。虽然阴影仍未完全散去,但己不足以动摇锦绣的根基。
经此一役,陈默的企业反而完成了一次痛苦的蜕变,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坚韧。而钱伟,在使尽阴招却收效甚微后,暂时陷入了沉寂。但陈默知道,这条毒蛇绝不会轻易放弃,下一次攻击,只会更加凶狠。
眼下,最重要的,是趁着“世纪城”热销的东风,让锦绣集团彻底在南都扎下深根。
(http://www.220book.com/book/WQ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