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滨湖新区”锦绣项目工地的进展逐渐步入正轨,但龙华集团的焦躁与日俱增。他们原本以为凭借本地根基能给锦绣这个“外来户”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陈默采取“深耕细作、以柔克刚”的策略,稳扎稳打,不仅没被挤走,反而凭借过硬的质量和管理,渐渐赢得了口碑。
正面竞争难以取胜,龙华集团的董事长李龙华,在钱伟的不断怂恿下,决定玩一票更狠的——他要从锦绣的根基上动手,釜底抽薪。
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省城的项目本身,而是转向了锦绣集团的大本营——南都。
李龙华和钱伟暗中勾结,策划了一个阴险的计划:他们秘密接触了南都市几家与锦绣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主力银行。利用龙华在省城的金融界人脉和钱伟在南都的一些残余关系,西处散播关于锦绣集团的“负面消息”。
这些消息编造得极具迷惑性:声称锦绣集团因同时在省城和南都投入巨资,资金链极度紧张;夸大省城项目遇到的困难,暗示锦绣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即将到期的贷款;甚至影射陈默个人在资本运作上存在“不当行为”。
谣言在金融圈内悄然传播,虽然漏洞百出,但三人成虎,还是引起了一些银行风控部门的警惕。很快,王明就接到了几个合作银行信贷经理的电话,语气谨慎地询问锦绣近期的资金情况和省城项目的进展。
“陈总,情况不妙!”王明第一时间向陈默汇报,语气焦急,“龙华和钱伟在背后搞鬼,想断我们的银根!如果银行真的收紧信贷或者抽贷,我们的现金流会出大问题!”
这一招确实毒辣。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旦银行信贷收紧,就如同被人掐住了脖子,再好的项目也可能瞬间停摆。
陈默接到消息,眼神瞬间冰冷。他没想到龙华和钱伟会如此不择手段,这己经远远超出了商业竞争的范畴。
但他没有慌乱。经历过与鼎盛集团的生死搏杀,他深知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冷静。
“慌什么!”陈默沉声道,“他们这是狗急跳墙!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他立刻做出部署:
1. 主动沟通,正面回应:他亲自带队,主动拜访几家核心合作银行的行长和风控负责人,开诚布公地展示锦绣集团健康的财务报表、充足的抵押物以及“世纪城”和“滨湖新区”两个项目的良好进展和资金回笼预期。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规划,正面回击谣言。
2. 寻求支持,高层背书:他通过周总(省属国企负责人)和秦董事长(京联集团)的关系,委婉地向银行高层传递信息,表明省市两级对锦绣集团的重点项目持支持态度,间接为锦绣的信誉背书。
3. 备好预案,有备无患:指令财务总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快销售回款,盘活部分非核心资产,同时与几家关系良好的信托和基金公司保持沟通,确保在银行渠道万一受阻时,有其他融资渠道可以备用。
4. 法律武器,反击谣言:让法务部收集龙华和钱伟散播谣言的证据,准备提起商业诽谤诉讼,即使过程漫长,也是一种强硬的姿态,震慑对手。
陈默的应对迅速而有力。银行方面在核实了锦绣集团真实的经营状况后,疑虑很快打消,合作得以继续。龙华和钱伟的谣言攻势,再次无功而返。
然而,这次“釜底抽薪”的阴谋,也让陈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商业环境的复杂和险恶。他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财务安全和抗风险能力。
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调整:正式启动锦绣集团的上市筹备工作。
通过上市,不仅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更能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和公众监督,让公司的运营更加透明规范,从根本上杜绝类似谣言的伤害。这是一条更艰难但也更广阔的道路。
消息传出,集团内部振奋不己。上市,意味着锦绣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晚上,陈默回到家,有些疲惫地靠在沙发上。沈清秋给他端来一杯热茶,关切地问:“最近是不是特别累?看你脸色不太好。”
陈默握住她的手,笑了笑:“没事,就是事情多一点。不过,都是好事。”他没有细说商场的险恶,不想让家人担心。
这时,陈诺摇摇晃晃地跑过来,举着一幅刚画好的涂鸦:“爸爸看!大房子!”
画纸上是用红色蜡笔涂满的方块,虽然抽象,却充满了童真。陈默抱起儿子,亲了亲他的小脸:“诺诺画得真棒!这就是我们盖的大房子!”
看着儿子纯真的笑容,陈默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为了守护这份美好,他必须变得更加强大。上市之路充满挑战,但他有信心带领锦绣闯过去。
而龙华和钱伟,在接连受挫后,会善罢甘休吗?显然不会。更激烈的较量,或许还在后头。
作者“叙白飞”推荐阅读《重生之逆天赎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Q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