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通过中间渠道划出的“底线”,并没有让“远航资本”退缩,反而像是刺激了他们的胃口。这家国际资本显然对锦绣集团的潜力和陈默的掌控力有着极高的评估,决心要在这场博弈中攫取更大的利益。
几天后,“远航资本”不再满足于幕后的小动作,正式向锦绣集团董事会发出了公函,要求派驻一名非执行董事进入董事会,并参与制定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发展规划。理由是,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尽管尚未举牌),他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并参与公司治理,以“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
这一招,可谓图穷匕见。派驻董事,意味着他们将首接介入公司的核心决策层,影响力将大大增强。
消息传来,锦绣集团内部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王明和赵宇等高管忧心忡忡,他们深知一旦让“远航资本”的人进入董事会,公司的战略独立性和决策效率将受到严重挑战。
“陈总,这是赤裸裸的要权啊!我们不能答应!”王明急切地说。
陈默坐在办公桌后,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早就料到对方会有此一招。资本市场,弱肉强食,规则清晰而残酷。
“慌什么。”陈默的声音沉稳有力,“他们这是在试探我们的决心和实力。如果我们示弱,他们就会得寸进尺。”
他迅速做出了反击部署:
1. 法律层面,严正拒绝:由董事会秘书处正式复函“远航资本”,明确指出:根据公司章程和现行法规,在未达到法定持股比例并履行相应程序前,其派驻董事的要求“缺乏法律和章程依据”,公司董事会不予接受。措辞礼貌但立场强硬。
2. 市场层面,展示实力:陈默授意财务总监,在即将发布的中期财报中,突出展示公司强劲的现金流、极低的负债率和未来清晰的盈利预期,向市场传递公司财务状况及其健康、无需外部“救世主”的信号,稳定股价和投资者信心。
3. 股权层面,加固防线:
* 启动“伙伴计划”:陈默亲自出面,与几家长期合作、关系稳固的上下游战略伙伴(如主要建材供应商、核心品牌商)进行沟通,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他们定向增发一小部分新股,或转让部分老股。此举既绑定了战略合作关系,又引入了支持自己的股东,稀释了“远航资本”的潜在影响力。
* 高管增持:陈默带头,并鼓励王明、赵宇等核心高管,在二级市场公开增持公司股票,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公司的信心。
4. 舆论层面,引导风向:通过友好媒体,释放“锦绣集团管理层团结一致,专注主业,拒绝短期资本干扰”的正面信息,塑造公司坚持长期主义的健康形象。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效果显著。董事会强硬的回绝,让“远航资本”意识到陈默不是可以轻易拿捏的对象。公司亮眼的财报和稳健的股价,使得二级市场吸筹的成本和难度增加。而“伙伴计划”和高管增持,则实实在在地巩固了控股股东的股权壁垒。
“远航资本”的攻势,第一次受到了有效的遏制。他们暂时停止了公开的要权行为,但陈默知道,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风暴可能还在后面。
果然,不久后,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关于锦绣集团的“分析报告”,内容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机锋。这些报告“提醒”投资者关注锦绣集团“股权相对集中可能带来的公司治理风险”,以及“管理层是否过于保守,可能错失扩张机遇”等。其背后,隐约有“远航资本”的影子。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施压方式,试图影响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判断,从外部给陈默制造压力。
面对这种舆论战,陈默选择了最首接也最有力的回击——用业绩说话。
他要求团队全力以赴,确保“世纪城”项目完美交付,并加快“滨湖新区”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让“锦绣商管”加速对外输出管理,签下几个有影响力的轻资产项目。用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果和增长数据,来证明当前战略的正确性和管理团队的执行力。
周末,陈默暂时放下纷扰,回家陪陈诺过西岁生日。家里布置得温馨热闹,小家伙戴着生日帽,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吹灭蜡烛,开心得手舞足蹈。看着儿子纯真的笑脸,陈默心中充满了力量。他奋斗的一切,不就是为了守护这样的时刻吗?任何想破坏这份安宁的势力,他都会坚决斗争到底。
生日宴后,沈清秋轻声对陈默说:“最近公司是不是遇到麻烦了?看你好像有心事。”
陈默握紧她的手,笑了笑:“没事,一点小风浪而己。你老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放心,我能处理好。”
沈清秋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没再多问,只是默默地把他的手握得更紧。
陈默知道,与“远航资本”的较量,是一场持久战。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坚持为公司和所有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控制权保卫战。
然而,他并未察觉,一场源自更深远处的危机,正伴随着“远航资本”的出现,悄然临近。那个曾经败走硅谷的林枫,其模糊的身影,似乎与这家国际资本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关联。
(http://www.220book.com/book/WQ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