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去问音乐老师要谱的排长不仅带来了谱,还把音乐老师带了过来。
看着陈子平面前的巴扬琴,老师不敢相信,自己学校里居然还藏龙卧虎有这么一位。试探着说:“这位陈同学,你能够给我们拉一曲吗?拉一曲我们能听懂的,如果是什么a大调,b大调,那就别拉了,拉了也白拉,我们都听不懂。”
陈子平笑了。一个三排键钮的巴扬,能拉出一些简单的曲子就好了,大量的修饰音,没有五排干不出来。“好吧!我拉一首《向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老师听过吗?”
所有的同学一齐摇头,只有老师轻轻的点点头,这是一首苏联名曲,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如果不会演奏,大家都能理解,如果没听说过,那是不可原谅的。
这时,周边几个排的同学都集中在543排,听说有个新玩意,都挤着看热闹。
陈子平把琴背好,调整好背带的长度,把后脖子的小拉带扣上。一切准备妥当,很谨慎的问了音乐老师:“老师可以开始了吗?”这是基本的礼貌,年轻人可以不懂,但是48岁的老脚鱼必须懂。
老师点点头,示意可以开始了。
当陈子平拉响第一个和弦,强烈的进行曲节奏,立即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这本是一支铜管军乐团乐曲,自从被改编为巴扬琴演奏后,军乐团乐曲反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在一些盛典场合听到乐曲声。有人曾经用手风琴演奏这首曲子来挑战巴扬,结果都输在巴扬琴的委婉和如泣如诉中。演奏这首曲子,手风琴表现出来的是斯拉夫女人的决绝,一副妻子送郎上战场的贡献与牺牲。而巴扬,则从一个士兵的角度,向斯拉夫女人表达自己的不舍和告别,为了你,我无怨无悔,为了你,我英勇无畏,为了你,我视死如归。
曲子在忘情的演奏着,把所有人的感情都吸引了进去,当如歌的行板出现时,女同学都哭了。当一种最为沉重的体验,变成征途上必然牺牲的痛楚意识,当这份意识变成对未来胜利的勃勃信念时,教室周边的走廊也站满了人,当最后一个和弦由强转弱戛然而止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哎哟哎哟不得了,这可是专业水平!”校长走进门来,赞叹道:“陈同学这一手琴艺是跟谁学的?”
陈子平解下肩上的巴扬,对校长说:“我是跟我母亲学的,别看这把琴很简单,她经历过很多地方,经受过很多苦难,也见识到很多灿烂与辉煌。1935年,她跟着我母亲参加了12.9运动,1936年她跟着我母亲去到了延安。在延安,在鲁艺,在抗大,都留下了她的琴声。后来越过太行山,去到晋察冀,在太行山的烽火里,这把琴有她的欢乐,也有她的悲壮。可惜的是,我母亲1948年牺牲了,没有时间把我教得更好,我也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了。”
“你有一把优秀的琴,更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校长感叹道。
上课铃响起,同学们都回到了自己的教室,音乐老师缠着第一节课的吴老师换课,用半威胁的口吻对吴老师说:“这堂课除了我谁都白上。”吴老师想想也是,学生的心思完全没有从之前的激情中回转,上完课估计一句话也没记下,光记着之前的琴声。
担心会影响其他排级上课,音乐老师把543排带到运动场,让男同学当观众,让女同学排成两行,左手搭右手,开始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当女同学唱完一遍后,陈子平拿出巴扬琴,对同学们说:“你们听我拉一遍,看看能不能够听出哪里是主旋律,哪里是伴奏部分?”看到同学们点点头。准备好琴,开始演奏。昨天晚上他在手机里找到仲恺先生改编的手风琴曲,拉了一个多小时,找回了一点之前的感觉,拉得这叫一个抑扬顿挫,欢快流畅。听完了,同学们点点头,音乐老师走到队列前,担任指挥,跟大家说了一些手势的用意之后,开始示意陈子平开始。顿时,悠扬的过门响起,随着音乐老师右手一扬,女声整齐响起。
第一次配合,虽然不完美,但是完成了,难得的是,一旁的男生竟十分认真的听完,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陈子平悄悄的问音乐老师,怎么不把这一堆憨货也拉进来,让他们一块唱。音乐老师摇摇头,轻声的说。十五六岁正是变声期,一个个鸭公嗓子,没法听。陈子平大笑,这才发现,四合院躺平不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四合院躺平不成最新章节随便看!自己这笑声也十分鸭公。
下午下课时,陈子平又一次见到了校长,校长给了他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校12个排,每个排都来一首小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都需要陈子平伴奏。
我岂不是要拉到吐!陈子平差点没首接翻白眼。
为了表示学校的重视,校庆会演以前,学校把校办的那辆公用自行车批给陈子平使用,解决上下学时背琴的问题,对此,刘光天同学十分满意,他可以骑车每天上下学了!
骑在车上,刘光天好奇的问:“子平你什么时候学会拉琴的,平时也没见你拉啊?”
“每次拉琴都会想起我妈,有时候还会一边拉一边哭,给你们看到岂不是很没有面子。”陈子平笑着说。
刘光天暗自叹息了一声。没娘的孩子。还真是可怜!自己虽然三天两头的被老爹打,但是母亲眼里,那是浓浓的不舍。每次自己被打以后,她会坐在床边默默流泪,会帮自己擦药,会拿煮鸡蛋在自己打肿的地方轻轻的滚抹。估计陈子平己经很多年没有享受过这种母爱了。回到家,他把陈子平的话当成段子跟他妈说了,第二天,全院都知道了,谁也去问陈子平拉琴这件事,怕勾起他的伤心。
作为校庆会演贡献最大的一位,陈子平提了一个要求,543排男生的军体拳表演放在第一个,表演唱则放在最后一个。音乐老师作为这次活动的最高权威组织者,二话不说同意陈子平的要求。
陈子平之所以这样做,是要把全班同学都拉上去。男生唱的不好听,就不要他们唱,让他们当背景板,让他们在舞台上面闲逛就好。表演唱表演唱,有人表演有人唱,很正常。现在的表演唱,基本上都是首麻麻的站着,很少有后世的那种灵动,那种错落,那种动感的布局。
陈子平想开创开创,反正是玩,为什么不玩出花样来。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无法抵抗就干脆加入,你既然加入就应该出类拔萃。跟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不是穿越者该干的事。
伴奏的难度不大,工作强度大,全校初中12个排,就有12个排表演小组唱《让我们荡起双桨》,重重复复一个调,差点没让陈子平把昨夜的饭拉出来。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节目, 下面的同学听到又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本来就疲劳的头低得更低,差点没夹进裤裆,双目无神,如行尸走肉。也是,连听了11个同样的节目,神仙也顶不住,审美疲劳啊。但是没办法。不能走,排主任看着呢。
当报幕员退下,舞台上立刻响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随着旋律,一群群男女同学缓缓的走了出来。几个男同学来到舞台前盘腿坐下,拿出课本,认真阅读,互相请教,另外几个男同学走在后面站成一排,双手上举,随着旋律左右摆动,仿佛是风吹着树枝轻轻的摇。女同学三个一丛,五个一伙,或站或坐,摆出造型。当第二次过门拉响的时候,她们开始跟着唱了起来!很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下面的同学不由眼前一亮,校长也从之前的疲劳中精神起来。好好好!这个节目好!我们把这个节目再精练一下,送到东城区教育局去参加今年年度汇演。
陈子平会拉琴,这几天在西合院里传得神乎其神,一进到大门口,阎老师进行了灵魂发问:“子平你平时都是在哪里练琴,为什么高小的时候不展现出来,偏偏要拖到这会儿。” 问的陈子平哑口无言瞠目结舌鼠窜而去。
晚上在中院贾家吃完晚饭,出来遇到了居委会的王大妈,王大妈很当回事的提议:子平你可以代表居委会去参加演出,这可是很好很好的荣誉哦。陈子平以学业紧张婉拒,王大妈表现出不太高兴,说要去找找张芳莲主任,让张芳莲来做陈子平的思想工作。
贾张氏冲了出来,对王大妈说:“你只管去找张姐,张姐不把你臭批一顿,我不姓张。我告诉你。子平会拉琴,张姐早就知道,还知道子平的琴是他妈何菊教会的。前几年孩子小,每次拉琴都会想起他妈,一边拉一边哭。这两年稍微大一点了才敢在人前拉琴。你不知道,这孩子表面上乐呵呵拉琴的时候,心里面在流血吗?”
王主任也鼠窜而去。
陈子平望着不可一世的贾妈, 心里对她的敬仰如滔滔黄河连绵不绝,就凭自己跟刘光天说的那几句话。她居然编了这么一段精彩无比的故事。还真是社会我大妈,整天乐哈哈,别看没文化,人人都怕她。
(http://www.220book.com/book/WT5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