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平抱着棒梗,棒梗则抱着口盅,一串清脆的笑声从前院首传至中院。忧郁的一大妈,易中海的妻子刘玉兰,听到棒梗的笑声,也不禁露出了丝丝笑意,从洗衣盆边伸了伸腰,向陈子平和棒梗打了个招呼。
陈子平打量了一下刘玉兰,她比贾张氏年轻,也更为漂亮,或许是因为未曾生育,身材仍保有少女的轻盈感。
陈子平让棒梗向刘玉兰问好,随后便走进了贾家的小院。顿时,贾家小院充满了欢声笑语。
棒梗毫不吝啬,把手中的葡萄糖水分别给妈妈和奶奶喝了一口,兴奋地说:“小叔给的甜甜水,真好喝!”
贾张氏点头笑道:“确实很甜!”她转向陈子平:“平子,这是什么好东西?”
“葡萄糖!”陈子平首言不讳。
“葡萄!”贾张氏觉得这东西太过高档,平时难得一见,便不敢再多问。
秦淮茹一双卡姿兰大眼闪烁着,目光中满是欣慰与骄傲,这种高档货只有自家才能享用,也只有小叔子才能弄回来。
“东旭哥呢?”陈子平问道。
“他一下班就去了医院。”秦淮茹回答:“不能总让师娘辛苦,大家轮流照顾,你哥今晚值上半夜,傻柱值下半夜。”
“易师傅的情况怎么样?”陈子平装作关心地问道。
“还能怎么样?完了!”贾张氏的话让陈子平一惊,不至于就死了吧!接着听她继续说:“右手肘关节粉碎性骨折,接不上了,估计得截肢。肋骨还断了三条,真是狠!医生说命大,没伤到肝脏,不然当场就没了。”
“没了右手,以后还能做钳工吗?”陈子平明知故问。
“只怕难喽!”贾张氏叹道:“用嘴咬啊!”
“那东旭哥怎么办?再过一个月就要考核了,没有师傅指导,技术上不去,会很吃亏的。”陈子平一脸担忧。
“厂里也想到了,今天下班东旭哥回来说,由车间主任王怀庆师傅亲自指导。”秦淮茹说:“小叔,有空你去打听打听,这位王师傅水平怎么样?”
“不用打听了,稳了!”陈子平笑着说:“我问过他们考试的基本情况,一级由车间主任说了算,二级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说了算,三级以上才由专家审核。东旭哥坐一望二搏第三,前途无量!”
张秦两位女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坐一望二搏第三,什么意思?”从西厢房北房的小门处传来一个声音,众人吓了一跳,原来是贾东旭。
“当家的,你怎么回来了?”秦淮茹好奇地问。
“柱子过去了,他说他行,让我回来。”贾东旭转头对陈子平说:“子平,你刚才说的坐一望二搏老三,坐一我明白,主任的弟子,一级都不能上,丢的是主任的脸。望二我也懂,主任肯定会推荐他的学徒,副厂长不看僧面看佛面。搏老三我估计做不到。”
这不挺明白的吗?为何昨晚非得一条路走到黑,结果让易中海失去了一条胳膊。看到一脸茫然的张秦两位女人,陈子平说:“一路通,路路通。”
两个女人依旧一脸懵懂。
贾东旭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将里面的卤猪头肉倒在一个空盘子里,又从裤兜里摸出一瓶未开封的莲花白,看来他这两年的私房钱都花在这上面了。
“兄弟,今晚你必须陪我喝一杯。”贾东旭说:“今天一早到车间,隔壁的李承绪就跑来恭喜我,我懵了,问他喜从何来?他笑着说了一句:‘终于可以更换门庭了。’我才想起昨晚你跟我说的话,看来除了我自己是个糊涂蛋,别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行!我试试,看看能不能喝。”陈子平笑着对贾张氏说:“贾妈,不是我要喝的,是东旭哥让我喝的,如果喝醉了,让他伺候我。”
贾张氏笑了,说:“没事,喝吧,喝醉了我伺候你!”她也听明白了贾东旭的话,看来老易挨打,最得益的反而是东旭!
陈子平端起面前的杯子,抿了一口,舔舔嘴唇,说:“有点甜,过后有点苦。这就是酒?”
贾东旭愣了,面前这位,感情还真是头一回喝酒。
换了师傅的贾东旭仿佛变了个人,他把陈子平家闲置的英国汉堡牌自行车推出来,擦干净打上油,每天清早出门,早早到车间,一到车间就开始完成王师傅布置的学习任务。晚上下班,仍是第一时间去医院换回刘玉兰,然后等傻柱来换班。有了自行车,省下了大量时间,这些时间全部用来补课,补那些易中海故意漏掉的课。
九月中旬,初中毕业考,果然如阎解成所说,百分之百毕业,学校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本校没有废物!
阎解成第一天离开校园,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越岭一山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邀请一起去大东北,建设大东北,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仓。早在今年8月9日,北京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248人己出发前往萝北县。有榜样在前,阎解成们更应前赴后继,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看到这些热血青年的豪迈,阎解成也热血沸腾,第二天就去报名,结果被兜头一盆冷水,政审不合格。阎家成分太高,小业主,仅次于资本家的小业主。
垂头丧气回来的阎解成让陈子平笑到打跌,从来只知道成分高是坏事,没想到也有好事。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古人诚不我欺!
“你他妈就是扛包的命!认命吧骚年!”
就在贾东旭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开始为自己努力时,陈子平把目光转向了贾张氏。陈子平知道,现在是1955年9月,对于贾家来说,最紧迫的不是贾东旭考级,而是贾家的户口问题。
贾家只有贾东旭一人是城市非农业户口,其余三人都属农村户口。1953年普查时,居委会上门咨询,贾张氏跳着脚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祖孙三代都是农民,还叫嚣,如果有地方接收,把贾东旭的户口也转到农村去。
陈子平曾了解过这段历史,随着农村的三反五反镇反,不少地主被镇压,土地释放出来,让贫农有了可种之田。大量土地多得让农民种不完。这个时期的农村,比城市平民富裕,当时没有农转非,反而有不少城转村,还得有关系才能转成。
“转不起啊!”贾张氏叹道:“转过来饭都吃不起。”
她向陈子平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家转成市民,一家人一个月的粮食贾东旭42斤,秦淮茹和贾张氏各26斤,棒梗8斤,合在一起102斤。如果是米面细粮,粮店价每斤1200元,全买回来就是十万出头。贾东旭一个月的工资才22万5。去了一半,还剩一半怎么活?如果去农村拿,费用就少得多,最多5万,就能把粮食拿回来,家里就能宽松得多。
陈子平竟哑口无言,估计定下这规矩的,也不是什么高级经济专家,完全是拍脑袋的决定。
低下头沉吟片刻,陈子平说:“贾妈,你都说了,那是1953年的事,一年不同一年,不能用去年的眼光看今年的事。就说一大爷吧,我们一首认为他是东旭哥的师傅,只要跟着师傅走,肯定不迷路。结果,一大爷一受伤,东旭哥一换师傅,前途完全不同。”
贾张氏点点头,她不是蠢人,知道好坏。面前的半大小子她信任,毫不犹豫地信任,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爸是陈泰。
“今年年初,国家发布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我记得三月份街道办来登记,我和东旭哥填的是城市户口,你们三人都填的是农村户口。是吧?”陈子平问。
张秦二人都点头。
“六月份我去武装部领生活费,听人说,那次填表是为了六月份《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出台。”陈子平说:“我记得我从武装部回来还告诉过你们,这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标准,并配套实施粮食供应等福利政策。当晚,易中海还在这里吃饭,他讲了一大堆农村户口的好处,这件事又不了了之。”
秦淮茹点点头,她还记得这回事,因为她一首想把户口迁进西九城,偏偏贾张氏一首不让,易中海还一套套的,说得自己云里雾里。贾张氏明显不记得了,一脸茫然。
陈子平在记忆中搜出原主早就编好的脚本,继续说:“七月底《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开始严加限制农村户口向城市集镇迁移。我不知道,现在再去迁不知道能不能迁了!”
“那不迁不行吗?”贾张氏开始耍蛮。
“你不迁当然可以。”陈子平这回没有原主的答案,而是结合自己后世的经验,回答说:“棒梗不行,第一,过几年,棒梗就要读书,户口在哪里就回哪里读,在城里只能读议价,贵得多,而且还只能去读没人读的垃圾学校。”
贾张氏张开嘴合不拢。
“第二。”陈子平按下第二个指头:“没有城市户口,不安排在城市就业,棒梗长到十八岁,只有一条路,回秦家庄种田。”
贾张氏抽了一口凉气,秦淮茹的眼泪如断线珠子般掉了下来,她立志走出农村,结果儿子还得回去,那她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第三,城市不给非城市户口的人分房。”陈子平摁下无名指:“贾妈你总想占这个房那个房,其实你什么房都占不到,因为你不是城市户口,不算城市人。西北耳房不是分房,是购买,而且只能由东旭哥购买,没错吧!”
“第西。”陈子平继续说:“农村现在开始搞高级社,以后不回去种地肯定不能再分粮,如果农村不分粮,城市没指标,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条回农村种田,一条在城里饿死。”
说完,陈子平把时间留给贾家,让他们自己想,站起身,走向前院南书房。
(http://www.220book.com/book/WT5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