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陆家难得地没有早早熄灯休息。堂屋里,一盏昏黄的煤油灯将几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陆阮阮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托腮,看着正在灯下缝补衣服的妈妈姜美云。爸爸陆建成和爷爷在一旁小声讨论着春耕的进度,小叔陆明辉则拿着块砂纸,打磨着一把旧锄头。
“妈,”陆阮阮开口,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今天王婶她们说的话,我后来仔细想了想。”
姜美云停下手里的针线,抬起头,眉头微蹙:“还想那些糟心话干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甭往心里去。”
“不是的,妈。”陆阮阮摇摇头,眼神里没有委屈,反而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静,“我觉得,她们的话虽然难听,但反映了一个问题。”
“啥问题?”陆建成也看了过来。
“就是……大家对‘劳动’的看法,可能有点太单一了。”陆阮阮组织着语言,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好像只有下地挣工分,流大汗、出大力,才叫劳动,才叫光荣。像我这样,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能下地,或者像妈您这样,做妇女工作、处理邻里纠纷、宣传政策,又或者像有文化的人写字画画、教孩子……这些好像就不算正经‘劳动’,就是‘闲着了’。”
她这话一说,屋里几人都陷入了思索。尤其是姜美云,作为妇女主任,她深有感触。她每天忙里忙外,处理的事情琐碎又耗神,但在一些老观念的人眼里,确实不如在地里多刨几下挣的工分“实在”。
“阮阮说得有道理啊。”爷爷磕了磕烟袋锅,“老脑筋是该变变了。”
陆阮阮见引起了家人的共鸣,趁热打铁,她站起身,走到姜美云身边,挽住她的胳膊,声音清脆而有力:“妈,您不是常跟我们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吗?我觉得,这‘半边天’不能光指力气活吧?动脑子、用知识、用特长,为集体做贡献,不也是顶起半边天的一种方式吗?”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在这个时代是极具号召力的口号。此刻被陆阮阮用在这里,显得格外贴切和有力量。
姜美云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是啊!她怎么没想到!她整天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做宣传,怎么轮到自家闺女被质疑时,就只想着生气,没想到用这个最有力的武器去反击呢?
“我闺女……说得太对了!”姜美云激动地放下针线,握住陆阮阮的手,“是妈想岔了!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为集体、为国家做贡献,都是光荣的!下地是贡献,你帮妈做宣传、教孩子认字,同样是贡献!”
陆建成也恍然大悟,一拍大腿:“没错!是这个理儿!咱们阮阮这是发挥自身优势,走的是……是知识型、技能型劳动的路子!这比单纯下地更难得!”
陆阮阮心里给爸爸点了个赞,这总结非常到位!
“所以,妈,”陆阮阮图穷匕见,亮出了她的真实目的,“咱们不能光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得让大家都明白!不能让这种‘唯体力劳动论’伤了那些有特长、或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下重活的妇女同志们的心啊!这不利于团结,也不符合新时代的精神!”
姜美云作为妇女主任的政治敏感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为自己女儿正名的问题,更是一个在村里树立新风尚、破除旧观念的契机!
她猛地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两步,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着红光:“阮阮,你提醒妈了!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事,这是关系到咱们大队所有妇女地位和积极性的大事!”
她越想越觉得此事重要:“有些老娘们,自己思想落后,还拿老眼光看人,这风气不能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妈,您打算怎么做?”陆阮阮适时递上台阶。
姜美云站定,双手叉腰,恢复了妇女主任的干练风采:“明天我就召集妇女队的骨干开个会!就把你这个‘妇女能顶半边天,劳动形式多样化’的想法拿出来讨论!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然后,找机会,在全体社员面前,好好宣传一下这个新观念!”
她看向陆阮阮,眼神里充满了赞赏和骄傲:“我闺女不仅不是懒货,还是具有先进思想的新时代青年!是咱们妇女工作的优秀宣传员!”
陆阮阮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抿嘴笑了。她知道,第一步棋,走对了。她把一个私人恩怨,成功上升到了妇女工作和思想建设的高度。
这样一来,她接下来无论做什么“轻省”活,都有了最正当、最光荣的理由。
“妈,那我能帮您做点什么呢?比如,写个发言稿?或者画几张宣传画?”陆阮阮主动请缨。
“要!都要!”姜美云大手一挥,“这事啊,你还真是主力!你的字好看,画也好,想法还新!咱们母女齐上阵,非得把这股歪风邪气给扭过来不可!”
看着瞬间斗志昂扬的妈妈,陆阮阮仿佛看到了不久之后,自己在村里的形象将从“娇气懒散的宝贝疙瘩”转变为“具有先进思想、发挥特长服务集体的优秀青年”。
嗯,这个新形象,她很满意。
既保住了咸鱼的舒适区,又戴上了先进的高帽子。
这波操作,简首完美!
(http://www.220book.com/book/WT5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