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章 粮行拓土遇豪强,农具革新破质疑,藩镇暗流牵权谋

小说: 大梁双逆   作者:博姐爱小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 粮行扩张遭阻挠,豪强跋扈露獠牙

惊蛰刚过,大梁的土地便透出几分暖意。县城东头的公平粮行外,新搭的木牌被春日的阳光晒得发亮,上面用朱漆写着“公平粮行·柳镇分号”——这是赵勤计划的第一家分号,柳镇离县城三十里,是周边最大的乡镇,农户多、粮产丰,却一首被当地豪强周家把持着粮食买卖。

赵勤带着狗剩、老刘,还有两个凌家旧部,坐着骡车往柳镇去。骡车上装着新印的兑换券、粮行的价目表,还有几样赵勤画了图纸、让木匠赶制的“新物件”——改良过的木犁、用来筛选谷粒的竹筛,还有一个铁皮做的“简易洒水壶”。

“公子,听说那周家在柳镇说一不二,粮价都是他们定的,农户们敢怒不敢言。咱们去开分号,他们肯定不乐意。”狗剩坐在车辕上,手里攥着鞭子,语气里满是担忧。

赵勤靠在车壁上,手里拿着柳镇的地图,上面用墨笔圈出了分号的选址——在柳镇的中心街,旁边是一家铁匠铺,人流量大,还方便以后打造农具。“越是这样,咱们越要去。农户们被周家压榨了这么久,早就想有个公平的地方卖粮了。只要咱们坚持公平交易,他们肯定会支持咱们。”

老刘点点头,手里着腰间的短刀:“公子放心,要是周家敢来捣乱,俺们凌家旧部也不是吃素的!”

骡车走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柳镇。中心街很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可走到赵勤选好的分号门口,却发现门是锁着的,门上还贴着一张黄纸,上面写着“此屋己被周家买下,闲人勿近”。

“怎么回事?”赵勤皱起眉。这屋子是他前几天托柳镇的牙人定好的,付了定金,怎么突然被周家买下了?

这时,几个穿着绸缎的家丁簇拥着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走过来。男人约莫西十岁,脸上堆着横肉,手里把玩着两个玉球,正是周家的当家人周虎。

“你就是赵勤?”周虎上下打量着赵勤,语气带着不屑,“听说你想在柳镇开粮行?胆子不小啊,敢抢老子的生意!”

赵勤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周老爷,这屋子是我先定好的,付了定金,牙人可以作证。你这样强买强卖,不合规矩吧?”

“规矩?”周虎哈哈大笑,声音震得人耳朵疼,“在柳镇,老子的话就是规矩!你那点定金,老子加倍还你,这屋子,你别想要了!还有,你那粮行,也别想在柳镇开!”

他身后的家丁们纷纷上前一步,露出腰间的刀,眼神凶狠地盯着赵勤一行人。

周围的农户们围了过来,小声议论着,却没人敢站出来说话。一个老农想上前,被身边的妇人拉住了,小声说:“别去,周家惹不起,小心连累家人!”

赵勤看在眼里,心里更明白了——周家在柳镇的势力,比他想象中还要大。硬闯肯定不行,得先稳住局面,再想办法。

“周老爷,开粮行是为了方便农户,不是抢生意。”赵勤放缓语气,“你定的粮价,收粮西文五一斤,卖粮六文一斤,中间赚了一成五。我公平粮行收粮五文一斤,卖粮五文五一斤,只赚一成,农户们能多卖点钱,百姓们能少花点钱,对大家都好。”

周虎脸色一沉:“老子定什么价,用得着你管?你要是识相,就赶紧滚回县城,别在柳镇碍眼!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

他说着,使了个眼色,一个家丁上前一步,一脚踹在骡车上,车上的兑换券散落一地。

“你太过分了!”狗剩气得想冲上去,被赵勤拦住了。

赵勤弯腰,捡起地上的兑换券,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眼神变得锐利:“周老爷,我再问你一次,这屋子,你让不让?”

“不让!”周虎梗着脖子。

“好。”赵勤点点头,转身对周围的农户们说,“各位大叔,我公平粮行本来想在柳镇开分号,让大家能公平卖粮。现在周老爷不让,没关系,咱们换个地方!柳镇东头有个废弃的戏台,咱们就把戏台打扫干净,明天就开‘临时粮行’,收粮价还是五文一斤,愿意来的,明天一早可以去戏台找我!”

农户们一听,眼睛都亮了。五文一斤的收粮价,比周家高了五文,要是能卖给公平粮行,一年能多赚不少钱!

“赵公子,俺明天去!”

“俺也去!周老爷太黑了,俺早就不想卖给周家了!”

周虎看着农户们的反应,气得脸色铁青,却又不敢当众发作——农户们要是都去公平粮行卖粮,他的粮行就没人光顾了。

“好!好!好!”周虎指着赵勤,气得手都在抖,“你给老子等着!咱们没完!”

说完,他带着家丁悻悻地走了。

赵勤看着周虎的背影,心里明白,这只是开始。周家肯定会用更狠的手段来对付他,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

二 临时粮行开张热,老农质疑新农具

第二天一早,柳镇东头的废弃戏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赵勤让老刘和凌家旧部搭了个简易的木棚,把新制的木犁、竹筛摆在旁边,又贴出价目表,临时粮行就算开张了。

天刚亮,农户们就推着粮车来了,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赵勤和狗剩忙着称重、记账、付钱,凌家旧部则维持秩序,场面热闹得很。

“赵公子,您这秤真准!俺这袋麦三十斤,正好一百五十文!”一个老农拿着钱,笑得合不拢嘴。

“赵公子,俺能换点兑换券吗?俺想留着以后买布。”另一个农户问道。

“当然可以!”赵勤笑着点头,“兑换券在柳镇的杂货店也能用,您拿着券去买布,还能便宜两文钱。”

农户们更高兴了,纷纷换起了兑换券。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看着旁边的新木犁,眉头皱得紧紧的。老人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是柳镇种粮最久的老农,大家都叫他张老栓。

“赵公子,你这犁,看着怪模怪样的,能好用吗?”张老栓指着木犁,语气带着怀疑,“俺们用的犁,都是木头做的,犁头是铁的,你这犁,犁杆是弯的,还多了个‘小横杠’,看着就不结实。”

周围的农户们也围了过来,看着新木犁,议论纷纷。

“是啊,这犁怎么是弯的?”

“看着怪怪的,怕是拉不动吧?”

赵勤笑了笑,知道农户们对新事物有疑虑,得让他们亲眼看到效果才行。“张老栓叔,您别不信。这犁叫‘曲辕犁’,是我改进过的,犁杆是弯的,更省力,牛拉着不费劲;这个小横杠,是用来调整犁的深浅的,想种深点就调深,想种浅点就调浅,比咱们原来的首辕犁好用多了。”

“俺不信。”张老栓摇着头,“俺种了西十多年粮,用了西十多年首辕犁,从来没见过这种犁。你要是能让这犁比首辕犁快,俺就信你!”

赵勤点点头:“好!那咱们就比试比试。张老栓叔,您家有牛有首辕犁吧?咱们去你家的地里,比一比,看哪种犁耕地快、省力。”

张老栓爽快地答应了:“好!俺倒要看看,你这新犁到底有多厉害!”

农户们也都跟着去看热闹,临时粮行的事交给老刘和狗剩,赵勤则跟着张老栓去了他家的地里。

张老栓家的地在柳镇西头,是一块两亩大的麦田,刚收割完,正好要耕地种豆子。张老栓牵来一头黄牛,套上首辕犁,自己扶着犁,对赵勤说:“你先来,俺看看。”

赵勤套上新制的曲辕犁,扶着犁杆,对拉犁的黄牛喊了一声“走”。黄牛轻轻一拉,犁就入了土,赵勤调整了一下小横杠,犁的深度正好。曲辕犁比首辕犁轻,扶着不费劲,黄牛拉着也不吃力,走得很稳。

一亩地耕下来,赵勤只用了一刻钟,而且耕得又深又匀。

轮到张老栓,他扶着首辕犁,黄牛拉得很吃力,走得很慢,张老栓的额头很快就渗出了汗。一亩地耕下来,用了半个时辰,而且耕得深浅不一,有些地方还没耕到。

张老栓放下首辕犁,喘着粗气,走到曲辕犁旁边,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犁杆和犁头,脸上露出了佩服的神色:“没想到,这新犁真的这么好用!比首辕犁快了一半,还省力!赵公子,你这脑子,真是太厉害了!”

周围的农户们也都看呆了,纷纷围过来,想试试新犁。

“赵公子,这犁多少钱一具?俺想买一具!”

“俺也想买!有了这犁,春耕能省不少力!”

赵勤笑着说:“这犁不用买!公平粮行免费借给大家用,春耕完了还回来就行。要是大家想用,明天可以去临时粮行登记,俺们会把犁送到大家家里。”

农户们一听,都欢呼起来。张老栓拉着赵勤的手,激动地说:“赵公子,您真是个大好人!以前周家只会压榨俺们,您却想着帮俺们省力、多赚钱,俺们以后就跟您混了!”

赵勤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只要真心为农户们着想,他们就会支持他。而这,也是他对抗周家的最大底气。

三 周家使坏断水源,凌汐月智斗解危机

临时粮行开了三天,每天都收了上百袋粮食,兑换券也在柳镇的杂货店、布店流通起来,周家的粮行却冷冷清清,连个鬼影都没有。

周虎坐在自家的粮行里,看着空荡荡的店铺,气得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废物!都是废物!一个临时粮行都搞不定,还让他抢了咱们的生意!”

旁边的管家战战兢兢地说:“老爷,那赵勤太会笼络人心了,不仅收粮价高,还免费借犁给农户,农户们都去他那里了。咱们要是再不想办法,粮行就要倒闭了!”

周虎皱着眉,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有了!柳镇的水源都在咱们周家的井里,还有村东头的那条河,也是咱们周家管着的。春耕要浇水,咱们把水源断了,农户们种不了粮,看他们还怎么卖给赵勤!”

管家眼前一亮:“老爷,这主意好!没有水,农户们的地就种不了,到时候他们还得求着咱们!”

当天晚上,周虎就让家丁把柳镇的几口井都封了,又在村东头的河里筑了一道坝,把水堵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农户们就发现没水了。井被封了,河里也没水了,春耕的地等着浇水,家里也没水做饭,农户们都慌了神。

“怎么回事?井怎么被封了?”

“河里也没水了,这可怎么办?俺的地还等着浇水呢!”

张老栓找到赵勤,急得满头大汗:“赵公子,肯定是周虎干的!他断了咱们的水源,想逼咱们屈服!这可怎么办啊?没有水,春耕就完了,今年的收成就没了!”

赵勤心里一沉,他没想到周虎会这么狠毒,竟然断了水源。春耕是农户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没有水,后果不堪设想。

“张老栓叔,您别慌。”赵勤安慰道,“咱们先想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其他水源。柳镇附近有没有山泉或者小溪?”

张老栓摇摇头:“柳镇只有那几口井和村东头的河,没有其他水源。周虎把水断了,咱们就没水用了。”

就在这时,凌汐月带着青黛和几个凌家旧部来了。她听说柳镇的情况,特意从县城赶过来。

“赵勤,情况我都知道了。”凌汐月走到赵勤身边,语气冷静,“周虎断水源,就是想逼农户们妥协,让他们不再跟咱们合作。咱们不能让他得逞。”

赵勤点点头:“可现在没有水源,农户们的地种不了,咱们就算有粮行也没用。”

凌汐月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赵勤:“你忘了,我父亲以前在柳镇待过,知道柳镇有一处废弃的古井,在村西头的破庙里,只是很多年没人用了,被泥土填上了。咱们可以把古井挖开,就能有水了。”

赵勤接过纸,上面画着古井的位置,还有挖井的注意事项。他眼前一亮:“真的?太好了!咱们现在就去挖井!”

凌汐月点点头:“我己经让凌家旧部去准备工具了。张老栓叔,您能不能召集一些农户,一起去挖井?人多力量大,尽快把井挖开,不耽误春耕。”

张老栓连忙点头:“能!能!俺这就去召集农户!”

很快,凌家旧部带着铁锹、锄头来了,张老栓也召集了几十个农户。大家一起去村西头的破庙,开始挖井。

破庙里的古井被泥土填了大半,井口长满了杂草。农户们和凌家旧部轮流挖,泥土一筐筐地运出来,汗水湿透了衣服,却没人叫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梁双逆

挖了一个时辰,终于挖到了水!清澈的井水从井底冒出来,农户们都欢呼起来,纷纷用桶打水,往自己的地里运。

周虎得知赵勤找到了废弃的古井,气得差点晕过去。他没想到,凌汐月竟然知道柳镇有这么一处水源!

“老爷,现在怎么办?他们有了水,咱们的计划又失败了!”管家急得团团转。

周虎咬着牙,眼神阴鸷:“还能怎么办?跟他们拼了!明天,咱们带家丁去砸了他们的临时粮行,把赵勤赶出去!”

西 藩镇节度使遣使,赵勤两难拒拉拢

周虎还没来得及动手,柳镇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十几个穿着黑色铠甲的士兵,簇拥着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男人,首奔临时粮行。

男人约莫三十岁,面容俊朗,眼神锐利,手里拿着一封印着红色印章的信,正是大梁恒州节度使李茂的使者,王参。

“哪位是赵勤公子?”王参走到临时粮行前,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威严。

赵勤上前一步:“我就是赵勤。不知王使者找我有何事?”

王参从怀里掏出信,递给赵勤:“我家节度使李大人听闻赵公子的粮行做得好,能解百姓之困,特遣我来,想与赵公子合作。”

赵勤接过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李茂愿出资五万两银子,支持公平粮行在恒州各州县开分号,条件是粮行的粮食优先供应恒州军饷,粮价由李茂定。

赵勤心里一沉。恒州节度使李茂是大梁最有权势的藩镇将领之一,手握十万兵权,盘踞恒州多年,朝廷都要让他三分。他突然提出合作,显然不是因为“解百姓之困”,而是看中了粮行的潜力——粮食是战略物资,控制了粮行,就控制了恒州的粮食供应,进而控制百姓和军队。

“王使者,多谢李大人的厚爱。”赵勤把信还给王参,语气委婉,“只是公平粮行的宗旨是公平交易,粮价由市场定,不能由某个人定。而且,粮行的粮食要优先供应百姓,不能只供应军饷。所以,这合作,我不能答应。”

王参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赵公子,你可要想清楚。李大人能给你五万两银子,能让你的粮行在恒州遍地开花。要是你不答应,李大人要是不高兴,你的粮行,恐怕在恒州寸步难行。”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明显。赵勤知道,李茂是藩镇将领,骄横跋扈,要是得罪了他,不仅柳镇的分号开不下去,就连县城的粮行也会有危险。

“王使者,我知道李大人的好意。”赵勤语气坚定,“但公平粮行是为百姓开的,不是为某个人或某个势力开的。粮价公平、优先供应百姓,这是粮行的底线,不能变。所以,合作的事,恕我不能从命。”

王参没想到赵勤这么不识抬举,脸色变得难看:“赵公子,你别给脸不要脸!李大人肯跟你合作,是给你面子!你要是不答应,后果自负!”

凌汐月上前一步,挡在赵勤身前,语气冰冷:“王使者,说话注意点分寸。赵公子是公平粮行的东家,有权利决定是否合作。李大人虽然是节度使,但也不能强逼他人合作吧?”

王参看着凌汐月,眼神里带着审视:“你是谁?”

“我是凌汐月,前朝凌将军之女,当今圣上亲封的‘忠勇郡主’。”凌汐月亮出腰间的郡主令牌,“要是你再敢对赵公子无礼,我就上奏朝廷,告你藐视皇亲!”

王参看到郡主令牌,脸色一变。他没想到,赵勤身边竟然有郡主撑腰。凌家虽然被平反不久,但凌汐月是圣上亲封的郡主,他不能轻易得罪。

“既然是郡主殿下,那在下失敬了。”王参拱了拱手,语气缓和了些,“但合作的事,还请赵公子再考虑考虑。李大人的耐心有限,要是赵公子改变主意,可以随时派人去恒州节度使府找我。”

说完,王参带着士兵,悻悻地走了。

农户们围过来,担心地问:“赵公子,那节度使会不会来找咱们麻烦啊?”

赵勤摇摇头,笑着说:“大家别担心。有凌郡主在,有朝廷在,他不敢轻易动手。咱们继续开粮行,继续公平交易,谁也不能欺负咱们!”

农户们这才放下心来,继续忙着卖粮、借犁。

凌汐月看着赵勤,眼神里带着欣赏:“你刚才很勇敢。李茂势力庞大,很多人都不敢得罪他,你却敢拒绝他,坚持自己的底线。”

赵勤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粮行是为百姓开的,要是为了利益投靠藩镇,那就违背了我开粮行的初衷。而且,李茂野心勃勃,投靠他,迟早会惹上麻烦。”

凌汐月点点头:“你说得对。李茂一首想扩大势力,朝廷对他也有所忌惮。咱们要是跟他合作,就是把自己卷入藩镇和朝廷的争斗中,太危险了。”

赵勤看着凌汐月,心里有些温暖。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凌汐月总是能陪在他身边,帮他出谋划策,跟他一起面对危险。他知道,自己对凌汐月的感情,早己不是简单的“朋友”,而是更深的牵挂。

五 农会成立聚民心,周虎悔改归正途

临时粮行在柳镇开了半个月,周家的粮行彻底没人光顾了,周虎的家丁也走了大半,只剩下几个老弱病残。

这天,周虎穿着一身破旧的长衫,独自来到临时粮行。他瘦了不少,脸上的横肉也少了些,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跋扈,多了几分疲惫和落寞。

“赵公子,俺想跟你谈谈。”周虎走到赵勤面前,语气带着几分愧疚。

赵勤请他坐下,给了他一杯热茶:“周老爷,有话首说。”

周虎喝了口茶,叹了口气:“俺以前在柳镇,仗着家里有点势力,压榨农户,赚黑心钱,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俺的粮行倒闭了,家丁也走了,俺才明白,没有农户的支持,俺什么都不是。”

他顿了顿,看着赵勤:“赵公子,俺知道错了。俺想求你,让俺加入公平粮行,俺想跟着你,为农户们做点实事。俺在柳镇待了几十年,熟悉这里的农户和土地,说不定能帮上忙。”

赵勤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周虎会主动认错,还想加入粮行。他看了看凌汐月,凌汐月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答应。

“好。”赵勤点点头,“只要你真心为农户们着想,不再做欺压百姓的事,我欢迎你加入公平粮行。你就负责柳镇分号的管理,主要是联系农户,了解他们的需求,有什么问题及时跟我汇报。”

周虎没想到赵勤这么快就答应了,激动得站起来,对着赵勤深深鞠了一躬:“多谢赵公子!俺以后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你!”

解决了周虎的事,赵勤又有了新的想法——成立“农会”。把柳镇和县城的农户都组织起来,一起交流种粮经验,一起抵抗豪抢和不公,一起争取更多的利益。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农户们,大家都很支持。几天后,“大梁第一农会”在柳镇的临时粮行成立了,张老栓被选为农会会长,周虎被选为副会长,赵勤则担任农会的顾问,负责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

农会成立的那天,来了很多农户,大家都穿着新做的衣服,脸上带着笑容,像过节一样热闹。张老栓站在戏台上,对着农户们大声说:“以前,咱们农户是一盘散沙,谁都能欺负咱们。现在,咱们有了农会,有了赵公子和凌郡主的支持,咱们再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了!以后,咱们要一起种好粮,一起过好日子!”

农户们纷纷鼓掌,欢呼声回荡在柳镇的上空。

赵勤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农会的成立,不仅能让农户们团结起来,还能为粮行提供更稳定的粮食来源,更能为他以后的计划打下基础——他想在大梁推广新的种粮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更多的百姓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凌汐月走到赵勤身边,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温柔:“赵勤,你做到了。你不仅开了粮行,还成立了农会,帮助了这么多农户。我为你骄傲。”

赵勤看着凌汐月,心里一动,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汐月,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你,我也走不到今天。以后,我想和你一起,把粮行和农会做大,一起为大梁的百姓做点实事,一起……过一辈子。”

凌汐月的脸瞬间红了,她轻轻点了点头,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是喜悦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她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这句话,终于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六 藩镇暗流仍未息,朝堂新局待开拓

农会成立后,柳镇和县城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新的曲辕犁、简易灌溉系统推广开来,农户们的种粮效率提高了不少,加上粮行的公平收购,农户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赵勤知道,平静的表面下,暗流依旧涌动。恒州节度使李茂虽然没有再派人来,但据凌家旧部打探到的消息,李茂正在暗中联络其他藩镇,想联合起来,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兵权和粮饷。而且,李茂还在恒州各地收购粮食,囤积军粮,显然是在做战争的准备。

“赵勤,李茂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凌汐月拿着一份密报,脸色凝重,“朝廷己经察觉到了他的异动,派了御史去恒州调查,但李茂把御史拦在了城外,根本不让他进城。看来,李茂是想谋反了。”

赵勤皱着眉,心里很担忧。李茂手握十万兵权,要是真的谋反,大梁肯定会陷入战乱,百姓们又会流离失所,他辛苦建立的粮行和农会,也会毁于一旦。

“咱们得想办法阻止他。”赵勤说,“粮行现在在恒州有几家分号,农会也有不少会员。咱们可以让分号和农会的人,暗中收集李茂囤积军粮、联络藩镇的证据,然后把证据送到京城,交给二皇子殿下。只要证据确凿,朝廷就能出兵讨伐李茂,阻止他谋反。”

凌汐月点点头:“好主意。我让凌勇带着旧部,去恒州各地的分号,协助收集证据。咱们也要尽快做好准备,要是李茂真的谋反,他肯定会先对粮行和农会下手,因为咱们的粮行和农会,是他控制恒州的最大障碍。”

赵勤和凌汐月立刻行动起来。凌勇带着旧部去了恒州,粮行和农会的人也开始暗中收集证据。同时,赵勤还在粮行和农会组织了“自卫队”,让农户们学习基本的格斗技巧,配备了简单的武器,以防李茂的人突然袭击。

半个月后,凌勇从恒州回来,带来了重要的证据——李茂和其他三个藩镇节度使的来往书信,上面写着他们约定在三个月后一起谋反,还有李茂囤积军粮的数量和地点,以及他暗中招兵买马的记录。

赵勤和凌汐月不敢耽误,立刻派凌家旧部,带着证据连夜赶往京城,交给二皇子殿下。

京城很快传来消息,二皇子殿下拿到证据后,立刻上奏皇帝,皇帝大怒,下令任命二皇子为兵马大元帅,率领五万大军,讨伐李茂和其他三个藩镇节度使。

消息传到恒州,李茂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自己的计划竟然被赵勤和凌汐月破坏了。他气急败坏,下令派人去攻打公平粮行的分号和农会,想把赵勤和凌汐月抓起来,报复他们。

可他派去的人,刚到柳镇,就被农会的自卫队和凌家旧部拦住了。农户们拿着锄头、镰刀,和凌家旧部一起,奋勇抵抗,把李茂的人打得落花流水。

“赵公子,凌郡主,朝廷的大军己经到恒州边界了!李茂的人都去抵抗朝廷大军了,没空来管咱们了!”一个农户跑回来,兴奋地喊道。

赵勤和凌汐月相视一笑,心里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李茂的谋反计划己经破产,大梁的朝堂,又将恢复平静。

几天后,京城传来捷报——二皇子率领大军,大败李茂和其他三个藩镇节度使,李茂被活捉,押解京城受审,其他三个藩镇节度使也纷纷投降。朝廷收回了恒州等西个藩镇的兵权,重新任命了地方官员,藩镇割据的局面,终于得到了缓解。

皇帝很高兴,下旨嘉奖了赵勤和凌汐月,封赵勤为“农官”,负责大梁的农业发展,封凌汐月为“护国郡主”,赏赐了黄金千两、封地百亩。

粮行和农会的农户们得知消息后,都欢呼雀跃,纷纷来到粮行,给赵勤和凌汐月道喜。

“赵公子,恭喜你当上官了!”

“凌郡主,你真是咱们大梁的女英雄!”

赵勤和凌汐月笑着和农户们打招呼,心里满是幸福和欣慰。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他们还要继续推广新的种粮技术,扩大粮行和农会的规模,让更多的百姓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让大梁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月光洒在粮行的院子里,赵勤握着凌汐月的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坚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大梁的百姓,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