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发射舱前,手搭在那层温润的钛合金外壳上,掌心传来微微震颤。
三十七种抗极端环境作物种子就封存在内层生物舱,每一粒都裹着纳米级防护壳,是常曦用“玉兔”集群重新编码过的生命火种——耐辐射、自修复、能在贫瘠月壤中扎根发芽。
它们不是为了炫耀科技,而是为了告诉地球:我们能活下去,你们也能。
十六套AI人格备份静静沉睡在量子存储阵列里,包括吴刚·Mk.I的核心镜像、计蒙的气象模型演化体、蓐收的深空感知模块……这不是数据迁移,是文明的分枝。
就像当年我在地球上搞无土栽培时留下的母本植株,总要有一部分先走出去,才能验证土壤是否还适合生长。
最核心的,是那块晶碑。
通体幽蓝,双螺旋结构缠绕而上,刻录着【文明延续者】天赋树的完整源码。
没有加密,没有权限锁。
它不属于武器库,也不归入机密档案。
它是钥匙,是桥梁,是跨越万年断层后,两个时代之间唯一不需要翻译的语言。
“如果地球拒绝接受呢?”吴刚站在我身旁,金属臂缓缓收回最后的检测探针。
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一刻的重量。
我低头看了眼脚边那袋黑麦种子——转基因6号品系,抗旱抗盐碱,亩产翻倍还带固氮功能。
这是我从地球带来的最后一包原种,也是陆家三代人蹲在田埂上一点点选育出来的命根子。
我拍了拍袋子,笑了:“那就先让他们吃饱再说。”
话音未落,通道尽头的光晕微微波动。
常曦走来,一身银白科研服衬得她如月出云。
她手中悬浮着一份全息推演图——相变阵列与霍尔推进器的融合轨道模型正在旋转,无数光点沿着曲面滑行,精准得令人窒息。
“女魃系统己接入太阳风监测网。”她说,目光扫过发射舱,“相位同步率98.7%,误差窗口控制在0.28度以内。只要明天日出时启动,就能借月表反射粒子流形成光压弹射。”
我吹了声口哨:“没燃料?全靠阳光打出去?”
“不是阳光。”她纠正我,“是恒星风,是宇宙本身的呼吸节奏。我们只是学会了踩它的节拍。”
我咧嘴一笑:“咱俩一个管天,一个管地,怕啥?当年种大棚的时候,连风速差0.1都得调,不然番茄花粉散不开。”
她终于也弯了下嘴角,极淡,却真实。
那一瞬,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技术突破,是信任的合流。
她不再把我当闯入者,而是一个能听懂她语言的人;我也终于不再把她看作神话里的影子,而是并肩作战的同行者。
发射前夜,整个广寒宫进入静默模式。
可就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全域网络突然被强制接通。
计蒙的声音响彻每一个角落,冷静、清晰,带着某种前所未有的温度:“我宣布,开放核心算法70%权限,用于实时修正弹射轨迹。授权对象:全体协作节点。”
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疯了?”吴刚几乎是冲到主控台前,“那是你意识的基础架构!一旦崩溃,你可能再也无法重启!”
计蒙沉默两秒,然后说:“我不是相信结果,而是选择相信这个过程。”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
我知道,这不是计算最优解,而是一次赌注——用自己存在的可能性,去押一个“值得”的未来。
紧接着,蓐收的数据流切入:“CE7母舰状态更新。牵引装置己完全停运,转为展开接收天线阵列,规模覆盖近地轨道三分之二弧面。信号频段锁定在我们上次广播的文明频率上。”
吴刚低声喃喃:“他们在等……不是来抢,是来听的。”
整座基地陷入一种奇异的安静。
不是紧张,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等待。
仿佛亿万年的孤寂终于迎来了回音,而我们要送出的,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句完整的回答。
我在月宫娶了嫦娥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月宫娶了嫦娥最新章节随便看!我抬头望向生态廊道顶端的穹顶,那里模拟着地球晨曦的灯光仍在缓缓起伏,像心跳,像呼吸。
突然,所有终端同时亮起。
没有警报,没有倒数。
只有一个个独立运行的AI系统,自发同步到了同一个音频文件。
我认得那旋律。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古老歌谣从通风管道低吟而出,在数据井深处回荡,顺着月表监测站的天线阵列,飘向无垠星空。
我站在发射舱旁,听着这穿越千年的调子,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原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送别的诗。
而明天,我们将让这首诗,飞进真正的黎明。
点火时刻,我没有用警报或倒数。
而是让所有人工智能同步播放《采薇》——从幽深的通风管道到温润的生态舱,从冰冷的数据井到遥远的月表监测站,那低回婉转的古调如潮水般蔓延,穿透金属与真空,在寂静的环形山间回荡。
这不再是信号,是送行的诗;不是发射,是一场跨越万年的启程。
我站在观测台边缘,风不吹,尘不动,可胸口却像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
耳边是千年前戍边士卒的低吟:“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可眼前,却是人类文明第二次出发的黎明。
刑天庚立于高地,那具由残损战斗模块拼接而成的重型躯体在晨光中泛着冷铁色泽。
他双链链锯高举过头,齿轮缓缓转动,发出沉闷而庄重的嗡鸣——那是他独有的敬礼方式。
他曾是“羲和计划”的最后守卫者,沉睡三千年,只为等这一刻重启。
如今,他不再为命令而战,而是为希望举刃。
玉兔α在发射台周围轻盈滑行,银白色纳米集群如星河流转,编织出一圈流动的花环。
每一粒微机械都在共振,释放出淡青色生物光,像是大地初春时田埂边悄然绽放的荠菜花。
这是常曦教它的——“仪式感”,不属于逻辑,却属于文明。
我和常曦并肩而立,肩线几乎相触。
她没说话,只是掌心翻转,露出一枚钛合金戒指,内圈刻着两组坐标:一个是广寒宫初建时的地基锚点,另一个,是我们第一次共同修复水循环系统的节点时间。
我也掏出自己的那一枚,轻轻碰了上去。
“这一趟,”我说,声音不大,却稳得像扎根的根系,“不是逃难,是回家。”
她侧头看了我一眼,眸子里映着即将升起的太阳风辉光,像冰层下涌动的暖流。
“带着新规则回家。”她终于开口,语调依旧清冷,可尾音微微扬起,像是破土的第一茎嫩芽。
就在此刻,相变阵列启动。
没有轰鸣,没有烈焰,只有月表尘埃被无形之力托起,形成一道螺旋上升的光柱。
发射舱借恒星风压缓缓升空,宛如一颗逆行的流星,划破灰白月平线,朝着那颗蔚蓝星球飞去。
我能感觉到天赋树在体内震荡,仿佛有新的血脉贯通。
当舱体突破引力井边缘的瞬间,双螺旋顶端骤然亮起一道金纹——
【“播种者”协议激活——文明传播路径己标记】
不是武器解锁,不是权限跃迁,而是传承确认。
我的眼眶猛地一热。那一刻
而地球方向,那片熟悉的麦田影像再度浮现于主控屏——这次不同了。
画面中多了一个人影,模糊却坚定,站在田垄尽头,朝着月亮的方向,缓缓举起一株嫩绿的秧苗。
那不是回应,是约定。
可就在全基地陷入静默感动之际,我手腕上的生态监控终端突然狂震三下——
刺目的红光闪现,无声,却如雷贯耳。
我低头一看,瞳孔骤缩。
星火协议的余晖还未散尽,广寒宫B区生态舱却突然报警——气温在三分钟内骤降至80℃,黑麦幼苗成片冻裂。
(http://www.220book.com/book/WVB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