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暖气开得很足,林微光却攥着笔的手心冒汗。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新模型——在加入了“高校产学研合作”和“核心团队持股计划”两个变量后,精工智控的估值曲线从“谨慎看好”跳到了“增持区间”。
“同学,要闭馆了。”管理员阿姨的声音响起。林微光抬头,才发现窗外己经黑透。她保存好文档,把写满批注的《精工智控跟踪日志》塞进书包,快步走出图书馆。
巷口的路灯下,顾宸宇靠在电线杆上,手里夹着支未点燃的烟。看见她来,他弹了弹烟灰:“跑这么急,怕我吃了你?”
“不是。”林微光喘着气,从书包里掏出日志递给他,“我加了两个新变量——他们和东大机器人实验室的合作,还有上个月刚落地的员工持股计划。”
顾宸宇翻开日志,目光停在“核心团队持股3%”那行,指尖轻轻敲了敲纸页:“这个数据哪来的?”
“东大的校报。”林微光笑了,“上周他们实验室官网发了篇报道,提到和精工联合开发的‘柔性抓取机器人’通过了验收。我查了专利,发明人里有三个是精工的工程师——他们没跳槽,反而绑定了更深的利益。”
顾宸宇的眼睛亮了亮。他合上日志,从口袋里摸出张邀请函:“明天上午,去参加‘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论坛’。精工智控的CEO会去做主题演讲。”
林微光接过邀请函,指尖碰到他的手背——他的手很凉,却带着股熟悉的雪松味:“您让我去?”
“不是我,”顾宸宇收回手,“是论坛主办方。他们看了你上周写的分析报告,觉得‘有新意’。”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帮你报的名。”
论坛当天,林微光坐在第三排。她穿着顾宸宇送的银色礼服(上次酒会没穿完的),头发盘成简单的发髻,显得比实际年龄成熟些。台上的精工CEO正在讲“产学研融合”,投影屏上放出和东大实验室的合作照片。
“我们不是一家只会赚快钱的公司。”CEO的声音提高,“我们把补贴款的15%拿出来,和高校共建实验室——这比买理财更有价值。”
台下响起掌声。林微光盯着照片里的实验室,忽然想起陈伯说的“补贴款去向”——原来不是投机,是押注了更长远的研发。
演讲结束后,主持人宣布“嘉宾互动环节”。林微光举起手,声音清亮:“请问CEO先生,东大实验室的‘柔性抓取机器人’,预计什么时候量产?”
CEO愣了愣,随即笑了:“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和精工的产线己经对接,明年一季度会小批量生产,主要供应给新能源车企。”
林微光记下这句话,散场后堵在后台门口:“我能问您个私人问题吗?”
CEO打量她:“你是……”
“林微光。”她递上名片——是顾宸宇帮她印的,“我关注贵司很久了。想问,核心团队的持股计划,是为了留住人才吗?”
CEO点头:“没错。去年有几个骨干想走,我们就推出了这个计划——绑定利益,比涨工资更管用。”
林微光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她走出论坛大厅,看见顾宸宇靠在台阶上,手里拿着杯热咖啡:“收获不小?”
“嗯。”林微光点头,“他们没撒谎,研发确实在推进,团队也稳住了。”
顾宸宇喝了口咖啡,目光扫过她发红的耳尖:“那你的模型,要不要调整?”
“要。”林微光掏出手机,打开模型界面,“把研发投入的折现率调低0.5%,团队稳定性的权重加10%——现在估值能到19亿。”
顾宸宇看着她的操作,忽然笑了:“你比我当年学得快。”
“哪里。”林微光耳尖更红,“是您给的资料全。”
晚上,林微光坐在书桌前,更新了《精工智控跟踪日志》。她在最后一页写下:
“验证了两个关键假设:1. 补贴款用于研发而非投机;2. 核心团队稳定。调整模型后,目标估值19亿,浮盈空间扩大至60%。”
手机震动,是顾宸宇发来的消息:
“下周,有个更难的挑战——帮我调研一家做工业软件的公司。他们的财报里有‘隐性负债’,你去查清楚。”
林微光望着窗外的月亮,指尖划过日志上的“验证”二字。她想起图书馆的深夜,想起论坛上的提问,想起顾宸宇的认可——原来所谓的“力量”,不是天赋,是一步步验证假设、推翻偏见的勇气。
她关掉电脑,从抽屉里拿出那枚银色胸针(顾宸宇上次酒会送的)。胸针在月光下闪着光,像一颗小小的星。
明天,又是新的战场。
而她,己经准备好。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VV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