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砚宁的手心攥出了汗,脑子里飞速盘算着说辞 —— 说服饰是长安新出的样式?怕封靖追问细节;说周磊是退役的老兵?又怕露馅。就在他张了张嘴想开口时,军营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士兵的呼喊:“军医!军医在哪?快救救他!”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两名唐军士兵抬着一副简易的木担架,快步跑了过来,担架上躺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兵卒。那兵卒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干裂起皮,双眼紧闭,胸口起伏微弱,连呼吸都带着气若游丝的虚弱感。
紧随其后的是个穿着灰色布衣、背着药箱的军医,他跑得满头大汗,到了担架旁立刻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兵卒的额头,又把了把脉,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怎么样?还有救吗?” 封靖快步走过去,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焦急。这年轻兵卒是他亲自从家乡招来的,性子踏实,训练也刻苦,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就这么没了。
军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将军,他是中暑太深,加上连日操练劳累,脉象己经弱得快摸不到了,我这里的解暑草药根本没用,怕是…… 怕是没救了。”
周围的士兵们都安静了下来,有人悄悄红了眼眶。戈壁滩的正午太阳毒辣,地表温度能烤得烫脚,这些天为了防备匈奴偷袭,士兵们每天操练十几个时辰,中暑的人不少,但像这么严重的还是第一个。
封靖眉头紧锁,盯着担架上的兵卒,拳头攥得紧紧的,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在这偏远的安西边关,缺医少药,遇到这种急症,往往只能听天由命。
“我…… 我有办法试试。”
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沉默。众人循声看去,说话的是苏清和身边的一个年轻小伙,叫陈默(和时空管理局陈默同名,此处为考古助手),是苏清和带的研究生,同时也是医学院的兼职学生,平时就负责团队的医疗急救。
陈默往前站了一步,手里拎着自己的小急救包,眼神坚定:“将军,我这里有从长安带来的新药,能治中暑,说不定能救他。”
封靖猛地转头看向陈默,眼神里满是怀疑:“新药?连军医都没办法,你的药能有用?”
傅砚宁心里一动,立刻抓住这个机会,上前一步帮腔:“将军,这位是我们商队随行的医工,他的药在长安救过不少中暑的人,您就让他试试吧,就算没效果,也不会比现在更糟了,不是吗?”
封靖盯着傅砚宁看了几秒,又看了看担架上奄奄一息的兵卒,最终咬了咬牙:“好!那就让他试试!要是救不好,我不怪你们;要是能救好,我封靖欠你们一个人情!”
得到许可,陈默立刻打开急救包,从里面拿出一小瓶藿香正气水和几片降温贴。他先拧开藿香正气水的瓶盖,小心地扶起年轻兵卒的头,将药水慢慢倒进他的嘴里,又撕开降温贴,贴在兵卒的额头和脖颈处。
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担架上的兵卒,连大气都不敢喘。封靖站在最前面,双手背在身后,手指却不自觉地抠着铠甲的边缘,显然也在紧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傅砚宁看了眼手腕上的表,己经过去了十分钟,可担架上的兵卒还是没什么反应。王总悄悄拉了拉傅砚宁的袖子,小声说:“傅总,这药行不行啊?别到时候没救成,还把咱们自己搭进去。”
傅砚宁没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 他也没底,但现在只能等。
又过了五分钟,就在军医准备再次上前确认兵卒生死时,担架上的年轻兵卒突然手指动了一下。
“动了!他的手动了!” 一个士兵激动地喊了出来。
众人立刻围了上去。只见那兵卒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眼神还有点模糊,但胸口的起伏明显变得有力了些。他张了张嘴,发出微弱的声音:“水…… 我想喝水……”
“快!拿水来!” 封靖立刻喊道。
旁边的士兵赶紧递过来一个水囊,陈默小心地喂兵卒喝了几口,又摸了摸他的额头,笑着说:“体温降下来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为抢景区名额,全球富豪怒砸万亿 没事了,休息一会儿就好。”
封靖看着重新活过来的兵卒,脸上的严肃终于被惊讶取代。他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兵卒的脸色,又看了看陈默手里的藿香正气水瓶,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这…… 这药也太神奇了!长安竟有如此厉害的解暑药?”
“这是长安最新研制的,专门治这种严重的中暑,” 傅砚宁趁机补充道,“我们商队这次来西域,特意带了不少,就是怕路上遇到这种情况。”
封靖看向傅砚宁的眼神彻底变了 —— 之前的警惕和怀疑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感激和信任。他上前一步,拍了拍傅砚宁的肩膀,语气也缓和了不少:“之前是我多有得罪,错把你们当成了匈奴探子,还望傅兄莫怪。既然是长安来的朋友,又救了我的兵,不如跟我进营歇息,外面风沙大,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傅砚宁心里松了口气,知道这关总算是过了。他笑着点头:“那就多谢将军了。”
封靖让人把年轻兵卒抬回帐篷休息,又吩咐亲兵收拾出一个干净的大帐篷,然后带着傅砚宁一行人往军营里走。军营里的士兵们看到傅砚宁他们,眼神里满是好奇,却没人敢多问 —— 毕竟是将军亲自邀请的客人,还救了自己的兄弟。
走进帐篷,亲兵很快端来了几张矮桌和板凳,又倒上了西域特产的葡萄酒。酒液呈深红色,倒在粗陶碗里,散发着淡淡的果香。
封靖端起碗,递给傅砚宁:“傅兄,这是西域最好的葡萄酒,你尝尝。在这安西边关,也就这点好酒能解解乏了。”
傅砚宁接过碗,轻轻抿了一口,口感醇厚,带着点微甜,确实比他喝过的红酒好喝不少。
“对了,傅兄,” 封靖放下碗,问道,“你们从长安来,不知道长安近来可有什么大事?陛下身体还好吗?” 他驻守安西多年,很少能收到长安的消息,心里一首惦记着京城的情况。
傅砚宁心里一紧 —— 他对唐代历史虽然了解,但具体到 “当前” 的小事,很容易说错。他赶紧在心里默念 “打开唐代历史手册”,星络立刻将关键信息传到他脑海里:当前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天下太平,玄宗身体康健,近期无重大事件。
“将军放心,” 傅砚宁放下碗,语气自然地说,“陛下身体很好,长安近来也一切安稳,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出发前,还看到街上张灯结彩,说是今年的秋收收成好,陛下要下令减免部分赋税呢。”
封靖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那就好!只要陛下安好,天下太平,我们在这边关吃苦受累也值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西域的风土人情,气氛越来越融洽。傅砚宁看时机差不多了,便试探着开口:“将军,实不相瞒,我们这次去西域,除了做生意,还有个小小的请求。我们商队想以后常来安西做买卖,要是能有将军的一封亲笔信,证明我们是您认可的朋友,以后在西域行走也能少些麻烦。不知道将军能不能行个方便?”
封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没立刻答应,而是端起碗喝了口酒:“傅兄,信我可以给你,但我有个小忙想请你们帮忙。要是你们能帮我办成,别说一封亲笔信,以后你们商队在安西遇到任何麻烦,都可以来找我封靖。”
傅砚宁心里一喜,知道这是拿到亲笔信的关键,连忙问道:“将军请说,只要我们能办到,一定尽力。”
封靖放下碗,眼神变得严肃起来:“最近匈奴骑兵常在附近游荡,我们军营里储备的水袋不够用了,胡商集市里有卖西域特产的羊皮水袋,耐用又能装水。我想请你们帮忙去集市买二十个水袋回来,价钱不是问题,我这里有足够的铜钱。”
傅砚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将军放心,这点小事交给我们,保证给您办好。”
封靖见他答应得爽快,脸上的笑容更浓了,端起碗:“好!那我先谢过傅兄了!来,咱们再喝一碗!”
帐篷外的风沙还在呼啸,但帐篷里的气氛却格外温暖。傅砚宁知道,他们不仅化解了这次的危机,还和封靖建立了初步的信任,而这封亲笔信,很快就能到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WG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