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小女孩,笑容定格在泛黄的相纸上,那双本该天真烂漫的眼睛里,却沉淀着一丝令人不安的空茫。红色的连衣裙鲜艳得刺眼,与周围模糊的游乐场背景形成诡异对比。
“第一个模型。她是最完美的。”
这行字像冰冷的蠕虫,钻入林枫的脑海。模型……不是受害者,是“模型”?难道凶手并非从近期才开始他的“创作”,而是有着更久远、更扭曲的渊源?这个小女孩是谁?她还活着吗?还是说,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雨夜人偶”?
音乐盒的旋律早己消散在雨夜的废墟中,只剩下冰冷的金属盒子和这张更为冰冷的照片。现场勘查的同事将音乐盒小心封装带走,希望能从上面提取到哪怕一丝微小的痕迹,但所有人都明白,希望渺茫。凶手太谨慎了,他留下的,都是他想留下的。
回到车上,林枫将照片递给李雯。李雯借着车内灯光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女孩……看起来是很多年前了。照片质感,衣着风格,像是八九十年代。”她翻到背面,看着那行字,“‘第一个模型’……如果这是真的,那这个案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更黑暗。”
“查。”林枫只说了一个字,声音带着雨水的湿冷,“查这个女孩,查这个游乐场,查所有能与‘第一个’、‘模型’、‘完美’这些词关联起来的旧案,尤其是与红衣、人偶装扮相关的悬案或失踪人口。”
李雯立刻拿起电话,将任务分派下去。调查范围瞬间被拉大到近乎海量,需要调动档案室尘封的记录,需要与周边城市协调,甚至需要向退休的老刑警征集记忆。这无疑是大海捞针,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能触及凶手根源的线索。
“凶手在引导我们追溯他的过去。”林枫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被雨水模糊的街灯,“他把这张照片给我们,是想让我们了解他的‘起点’,他的‘美学’源头。这可能是他自负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他内心某种扭曲的、渴望被理解的表现。”
“理解一个疯子?”李雯放下电话,揉了揉眉心,“我只想尽快抓住他,阻止他再伤害任何人。”
“了解他的动机和执念,或许能预判他的下一步。”林枫的目光回到那张照片上,小女孩空洞的眼神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这个‘小静’(他假设照片后的‘小静’是女孩的名字),对他而言是‘完美’的。那么后来的受害者,在他眼中可能都是‘次品’或‘替代品’?为什么现在又重操旧业?是什么刺激了他?”
疑问一个接一个,却没有答案。车子在沉默中驶回刑侦支队。雨夜依旧,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比出发时更加沉重。凶手的形象不再只是一个隐藏在雨夜中的模糊杀手,而是开始与一段可能尘封多年的悲剧历史联系起来,显得更加立体,也更加可怖。
支队里灯火通明,气氛凝重。技术科还在全力分析万事屋带回来的各种物证,网监部门则继续与那个隐藏在境外服务器后的“寂静地带”论坛搏斗。林枫和李雯的到来,立刻被焦急等待的苏晓楠迎上。
“李队,林先生!有发现!”苏晓楠手里拿着几张刚打印出来的资料,“我们根据照片背景里模糊的摩天轮轮廓,对比了本市及周边城市八十到九十年代所有游乐场的资料,初步锁定了几个可能的地点。其中,‘红星乐园’的可能性最大,它在1995年就关闭了,原址就在现在的城西公园一带!”
红星乐园……林枫记得这个名字,那是他童年时也曾去过一两次的地方,记忆早己模糊,只剩下一些斑斓闪烁的灯影和喧闹声的碎片。
“更重要的是,”苏晓楠的语气带着一丝兴奋,“我们交叉比对失踪人口档案,发现1988年,确实有一个名叫‘赵静’的小女孩在红星乐园附近失踪,当时她刚好五岁,失踪时穿的……就是一件红色的裙子!档案里有她的一张黑白照片,虽然模糊,但面部轮廓和林先生带回来的照片上的女孩非常相似!”
赵静……小静……对上了!
林枫和李雯精神一振,立刻接过资料。泛黄的档案纸上,小女孩赵静的黑白照片笑得腼腆,与彩色照片上那种空洞感截然不同,但眉宇间的确能看出是同一人。
“失踪案当时轰动一时,但线索很少,最后成了悬案。”苏晓楠补充道,“家属多年前也己搬离本市,失去了联系。”
“查!查赵静家的所有社会关系,尤其是当年有没有接触过什么可疑人员!查当年办理此案的警察,看有没有遗漏的细节!”李雯立刻下令,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终于,摸到了一点实实在在的、与凶手过去相关的脉络。
“还有一点,”林枫指着彩色照片背面“育婴堂”音乐盒这个线索,“凶手特意把照片放在与原育婴堂有关的音乐盒里。赵静的失踪案和育婴堂有没有关联?当年育婴堂是否接收过孤儿?赵静会不会与育婴堂有关?”
这个思路打开了新的调查方向。李雯立刻派人去调取育婴堂的历史档案,虽然育婴堂早己拆除,相关档案也可能散佚,但总要试一试。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支队里一片忙碌。电话声、键盘敲击声、急促的脚步声不绝于耳。林枫没有离开,他坐在李雯办公室的沙发上,面前摊开着赵静失踪案的复印件和一些关于红星乐园、老育婴堂的零星资料。
他试图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幅三十多年前的图景:热闹的红星乐园,穿着红裙子、天真烂漫的赵静,然后是她神秘的失踪……这起悲剧,如何孕育出了如今这个雨夜中的“人偶师”?
凶手对“完美”的执念,源于这个“第一个模型”赵静吗?是因为失去,所以才要在其他人身上寻找替代?还是说,赵静的遭遇,本身就是他扭曲世界观形成的催化剂?
时间在紧张的调查中悄然流逝,窗外天色由墨黑转为深蓝,雨势渐渐停歇,黎明将至。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位年纪较大的警官拿着一个厚厚的档案袋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发现。
“李队,有眉目了。我们找到了当年负责赵静失踪案的一位老刑警,他退休多年,住在外地,电话里回忆说,当时有个细节因为缺乏证据没有深入追查——赵静失踪前一段时间,经常有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孩在乐园附近看她玩,男孩看起来很安静,有点孤僻。有目击者说,看到男孩试图拿一个人偶玩具吸引赵静,但赵静好像有点害怕,跑开了。”
男孩?人偶玩具?
林枫和李雯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亮光。这很可能就是年幼的凶手!
“老刑警还记得那个男孩的大概样貌或者别的特征吗?”李雯急切地问。
老警官摇摇头:“时间太久了,他只记得好像有人提过,那男孩可能是从城南那边过来的,具体就不清楚了。当时重点是排查诱拐的嫌疑犯,对小孩之间的互动没太重视。”
城南……老育婴堂就在城南!
线索似乎隐隐约约地串联起来了!一个可能来自育婴堂或城南附近的孤僻男孩,对穿着红裙子的赵静产生了某种病态的迷恋或关注,使用人偶作为吸引工具……赵静的失踪,极有可能与他有关!
“集中力量,排查所有八十年代后期与城南育婴堂、福利院有关的记录,寻找符合描述的男孩!”李雯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他们正在无限接近凶手的真实身份!
然而,就在希望之火刚刚燃起的时候,技术科那边传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对万事屋带回来的微型摄像头和人偶的进一步分析,依旧无法追踪到任何有价值的来源信息。凶手就像一团真正的雾气,你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却无法抓住实体。
而且,那张彩色照片的印刷材质和墨水也是普通型号,无法溯源。
凶手狡猾地抛出了一个关于过去的诱饵,却依旧将自己隐藏在现世的迷雾之后。
林枫走到窗边,看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城市在雨后显得格外寂静清新,但他知道,黑暗并未远离,只是暂时蛰伏。凶手既然主动揭示了“第一个模型”的存在,就意味着他的“剧目”即将进入新的高潮。下一个“作品”,或许会与这个久远的悲剧有着更首接的联系。
他拿出手机,看着屏幕上苏晓楠发来的、刚刚扫描录入的赵静失踪案档案照片。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笑容,与后来那张彩色照片上的空洞眼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碎的对比。
“不管你是谁,”林枫在心中默念,“你的游戏,该结束了。”
天边,第一缕曙光刺破了云层。新的一天到来,但与“人偶师”的较量,依然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着。这一次,他们有了方向,但时间,也变得更加紧迫。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无声惊雷起(http://www.220book.com/book/WWS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