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工艺创新联盟”的构想,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璃绣”内部核心圈层激起了层层涟漪。林薇和几位高管在最初的震惊之后,迅速被沈清璃描绘的宏大愿景所点燃。他们跟随沈清璃多年,早己习惯了这位领路人的高瞻远瞩,但这一次的格局与气魄,仍让他们心潮澎湃。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沈清璃亲自起草了联盟的倡议书,字里行间摒弃了商业的算计,充满了对技艺传承的忧思、对创新活力的渴望以及对全球手工艺共同体未来的殷切期盼。她将倡议书分别发送给了威尼斯双年展上建立起联系的几位大师、参与过非遗论坛的各国匠人,以及一些在可持续设计与文化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
回应之热烈,超乎预期。
那位日本金缮大师第一时间回复,盛赞这是“跨越国界的慈悲与智慧”,并承诺将全力支持,贡献其金缮技艺的研究成果。法国的装饰艺术大师不仅自己欣然加入,还热情推荐了多位在欧洲工艺美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更令人动容的,是来自非洲、南美等地的一些小型手工艺合作社的回应,他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资源共享和技术指导的迫切需求,字里行间充满了被看见、被连接的喜悦。
然而,推动如此庞大的跨国联盟,绝非易事。不同的文化背景、利益诉求、法律环境,如同一条条无形的沟壑,需要极大的智慧与耐心去弥合。
联盟的首次筹备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与会的二十余位代表,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会议刚开始,分歧便显露出来。一位德国的工业设计师强调标准化与效率,认为联盟应优先建立统一的技术参数和认证体系;而一位印度的古老刺绣流派传人则坚持手工艺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反对过度标准化可能带来的个性泯灭。双方各执一词,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沈清璃静静地听着双方的辩论,没有急于打断或调和。首到争论稍歇,她才缓缓开口,声音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传入每位与会者耳中:
“感谢各位坦诚的意见。我想,我们汇聚于此,并非为了创造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标准,而是为了搭建一个让多样性得以更好展现和对话的舞台。”她的目光沉静而包容,“德国的精密与印度的繁复,并非对立,而是人类智慧光谱上不同的颜色。联盟要做的,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架设桥梁,让不同的颜色能够相互映照,甚至碰撞出新的色彩。我们可以探讨建立的是‘兼容性标准’,确保不同技艺、材料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被理解、光明峰的毕加猪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被应用,而非‘统一性标准’,扼杀各自的灵魂。”
她的话语,如同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瞬间化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那位德国设计师若有所思地点头,而印度匠人的脸上也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霍凛在幕后,为联盟的初期运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法律支持。他牵头成立了独立的联盟基金会,确保其运作不受任何单一商业实体(包括“璃绣”)的过度影响,同时利用其强大的国际网络,帮助联盟在各个区域寻找合适的执行伙伴,处理复杂的跨国法律与税务问题。
“你在前方织梦,我在后方筑基。”他对沈清璃说,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却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就在联盟筹备取得初步进展时,“璃绣”内部,一个由几位“未来之星”年轻设计师自发组成的项目小组,给了沈清璃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们利用联盟初步共享的、来自北欧的一种新型环保染料数据,结合“璃绣”传统的草木染技艺,开发出了一系列色彩饱和度极高且具有自修复微功能的新型丝线。他们将这个项目命名为“星火”,寓意联盟理念的星星之火。
沈清璃看着那在实验室灯光下流淌着奇异光彩的丝线样品,眼眶微微。她看到了传承的真正模样——它不是固守,而是在开放与交流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簇由年轻人点燃的“星火”,比任何奖项和赞誉都更让她感到欣慰和满足。
她将“星火”项目的初步成果,分享到了联盟的内部网络。立刻引来了意大利玻璃艺术家的兴趣,询问能否将这种丝线的光学特性应用于玻璃铸造;一位智利的编织艺术家则想探讨将其与当地羊驼毛混纺的可能性……
创新的火花,开始在不同大陆、不同技艺之间跳跃、传递。
沈清璃知道,这条“锦绣长河”的流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宽。前方或许仍有险滩暗礁,有来自奥古斯特这类传统巨头的警惕与阻挠,有联盟内部不可避免的摩擦与分歧。
但星火既己燃起,便有燎原之势。
她站在“云锦里”的传习室,看着窗外那棵愈发苍劲的海棠树,指尖仿佛己经感受到了那来自全球各地的、充满活力的丝线,正等待着被她,被无数像她一样的执针人,绣入一幅名为“未来”的、无比壮丽的画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WWT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