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刚在长沙城接见过前来学习无人机战术的外省将领,银壳微信机就收到了赣南探子发来的急报——一段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画面里,太平军残部正围着一门造型怪异的火炮调试,炮口朝天,炮身两侧焊着密密麻麻的铁环。配文只有一句:“太平军新造火炮,疑似针对无人机。”
“这是什么炮?”曾国藩将视频投在议事厅的白布上,眉头紧锁。罗泽南、彭玉麟和器械研发局的工匠们围在一旁,盯着画面里的火炮反复查看。为首的工匠老周,曾在西洋商行见过各式武器,此刻却摇着头:“看着不像开花炮,也不是火枪,炮口这么粗,难道是……”他突然顿住,脸色骤变,“不好!可能是‘散开钢珠炮’!把钢珠装在炮膛里,朝天发射,钢珠会像下雨一样散开,专门打低空飞行的东西!”
话音刚落,探子又发来一段视频——太平军点燃了那门火炮,炮口喷出一团火光,无数银亮的钢珠在空中散开,像一张巨大的金属网,朝着不远处一架用来测试的旧无人机飞去。只听“噼啪”一阵脆响,无人机的螺旋桨瞬间被钢珠打断,机身像断线的风筝一样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议事厅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清楚,无人机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靠的就是低空灵活飞行,一旦太平军的钢珠炮铺开,无人机再升空,就成了活靶子。
“陈玉成虽被擒,但太平军还有残余势力,领头的是他的部将李昭寿,”彭玉麟攥着拳头,“这家伙比陈玉成更狠,之前就敢跟西洋商人买电磁干扰器,现在又造钢珠炮,显然是想跟咱们拼到底!”
曾国藩走到地图前,指尖落在赣南的南安府:“李昭寿的残部约莫五千人,躲在南安府的山区里,那里林密谷深,正好适合钢珠炮伏击。咱们要是硬攻,无人机派不上用场,湘勇得靠血肉之躯去冲,伤亡肯定小不了。”
“那咱们就别用无人机了!”罗泽南急道,“我带五千湘勇,从山路绕到南安府后方,首接端了他们的老巢!”
“不行,”曾国藩摇头,“山区里路况复杂,咱们不熟悉地形,李昭寿肯定设了埋伏,没有无人机侦查,就是去送死。”他转向老周,“老周,有没有办法让无人机避开钢珠炮?比如飞得更高,或者给无人机装防护?”
老周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无人机的草图:“钢珠炮的射程大概两里,要是让无人机飞到三里以上,钢珠就打不到了,但飞得太高,侦查画面会模糊,攻击也不准。装防护的话,给机身焊钢板太重,会影响飞行;用轻质的钢丝网,或许能挡住一部分钢珠,但螺旋桨还是容易被打断。”
“那就双管齐下,”曾国藩眼前一亮,“一方面,让工匠给无人机装钢丝网防护,重点保护螺旋桨和信号接收器;另一方面,研发‘高空侦查弹’,无人机在安全高度投下侦查弹,弹体带着降落伞,能低空悬浮拍摄,把画面传回来。这样既避开了钢珠炮,又能摸清太平军的布防。”
老周立刻点头:“这个法子可行!高空侦查弹的零件咱们工坊里就有,三天内就能造出样品;钢丝网防护也简单,一天就能改装好二十架无人机。”
接下来的三天,器械研发局里灯火通明。工匠们连夜改装无人机,给机身裹上细密的钢丝网,在螺旋桨外侧加了一圈金属护罩;同时,高空侦查弹也顺利造出——弹体像个小灯笼,底部装着摄像头,顶部的降落伞能让它在空中悬浮十分钟,实时传输画面。
第西天一早,曾国藩率领三千湘勇,带着改装后的无人机和高空侦查弹,朝着南安府出发。抵达南安府外围的山区后,他让无人机升到三里高空,投下十枚高空侦查弹。很快,监视器手机上就传来了清晰的画面:太平军在进山的必经之路上,设了五处钢珠炮阵地,每处有两门钢珠炮,周围还埋伏着手持火枪的士兵;李昭寿的大营则在山谷深处,周围挖了战壕,堆满了沙袋。
“李昭寿想把咱们引进山谷,用钢珠炮和火枪伏击,”曾国藩指着画面,“咱们偏不按他的套路来。彭兄,你带水师沿着章江逆流而上,在山谷下游的渡口埋伏,作者“金城208”推荐阅读《曾国藩的微信》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堵住太平军的水路退路;罗兄,你带一千湘勇,假装从正面进攻,吸引钢珠炮的火力;我带两千湘勇,绕到山谷上游,用改装后的无人机,从侧面袭击太平军的钢珠炮阵地!”
部署完毕,湘勇立刻行动。罗泽南的队伍刚出现在山谷口,太平军的钢珠炮就响了——无数钢珠在空中散开,却连湘勇的衣角都没碰到,因为罗泽南早就让士兵们躲在远处的树林里,只派了几面旗帜引诱。
与此同时,曾国藩带着队伍绕到山谷上游,操控二十架改装后的无人机,朝着太平军的钢珠炮阵地飞去。无人机在三里高空盘旋,投下十枚攻击型炸弹——虽然飞得高,准头稍差,但炸弹落在钢珠炮附近,炸起的碎石还是砸伤了不少太平军士兵。
李昭寿见状,以为湘勇的无人机还是老样子,下令钢珠炮朝着无人机开火。无数钢珠朝着高空飞去,却连无人机的影子都没碰到,反而暴露了钢珠炮的位置。曾国藩立刻调整策略,让无人机降低到两里半的高度,用加装了钢丝网的攻击型无人机,朝着钢珠炮阵地俯冲——钢珠打在钢丝网上“叮当”作响,却没能打断螺旋桨,无人机顺利投下炸弹,将两门钢珠炮炸成了废铁。
“钢珠炮没用!快跑啊!”太平军士兵见钢珠炮被炸毁,顿时慌了神。罗泽南趁机率领湘勇从正面冲进来,彭玉麟的水师也在渡口拦住了想要逃跑的太平军。山谷里,湘勇们的喊杀声、无人机的嗡鸣声、炸弹的爆炸声混在一起,太平军的防线很快崩溃。
李昭寿见大势己去,想要带着残兵从后山逃跑,却被一架改装后的无人机盯上。无人机俯冲下来,投下一枚炸弹,炸断了后山的木桥,将李昭寿的残兵困在山谷里。最终,李昭寿被罗泽南生擒,五千太平军残部要么被斩杀,要么投降。
战斗结束后,曾国藩走到一门被炸毁的钢珠炮前,蹲下身查看。炮膛里还残留着不少未发射的钢珠,炮身的铁环上沾着血迹。他捡起一颗钢珠,掂了掂重量,对身边的人说:“太平军能想出这种狠招,说明他们还没死心。咱们要是停滞不前,早晚还会被他们找到破绽。”
他掏出银壳微信机,在“器械研发局群”里发了条消息:“这次钢珠炮危机,让咱们看到了不足。接下来,要研发‘高速俯冲无人机’,缩短在钢珠炮射程内的停留时间;同时,研究‘电磁脉冲弹’,能在高空引爆,干扰太平军的钢珠炮和火枪,让他们的武器失效。”
老周很快回复:“请大人放心!我们己经开始琢磨高速无人机的设计了,电磁脉冲弹也会尽快研究,绝不让太平军有机会反扑!”
当天晚上,曾国藩在“曾氏家族群”里发了段视频:他站在南安府的城楼上,身后是被缴获的钢珠炮,空中有两架改装后的无人机在盘旋。“家里,太平军的最后一股残部也快肃清了,我很快就能回家了。”他笑着说,眼里满是疲惫,却又带着释然。
欧阳氏的回复立刻传来,视频里,纪泽正拿着一个小小的钢丝网无人机模型,在院子里跑:“爹爹,我跟老周叔叔学的,给无人机装了防护,再也不怕钢珠了!”纪芬则举着一个玉米,甜甜地说:“爹爹,玉米熟了,我给你留着最好的!”
曾国藩看着视频,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这场与太平军的较量,不仅是兵力的比拼,更是智慧和创新的较量。而他和湘勇们,靠着不断改进的无人机和器械,靠着所有人的同心协力,终于快要迎来胜利的曙光。
几天后,曾国藩率领湘勇,押着李昭寿返回长沙。队伍行进在官道上,改装后的无人机在空中巡逻,高空侦查弹不时从空中掠过,为队伍保驾护航。曾国藩坐在马车上,手里握着银壳微信机,心里想着很快就能见到家人,想着战后要如何推广农用无人机、如何建设学堂,如何让这片土地真正迎来长久的太平。
他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保持着这份创新和勇气,只要身边还有这些同心同德的伙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而那些曾经用来打仗的无人机和器械,终将变成造福百姓的工具,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W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