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年冬,上海光复的捷报刚传至京城,曾国藩的黄铜微信便亮起“皇帝私聊”的提示。屏幕那头,咸丰帝(故事设定延续)的面容带着欣慰,却也藏着一丝忧虑:“涤生,英夷虽退至香港,然其坚船利炮仍在沿海游弋,往后如何御敌,你可有良策?”
曾国藩握着微凉的黄铜外壳,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沉吟片刻后,决定不再用简短语音回复——他要写一封详尽的“微信长疏”,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悟、设枪炮制造局的迫切,以及自强御侮的蓝图,一一呈给皇帝。
一、疏首痛陈:以沪战之鉴,言“落后挨打”之理
“臣曾国藩谨奏,为陈外夷之患、倡自强之策,恳请陛下设立枪炮制造局,以固海防、御外侮事:
近日上海一役,臣亲见英夷铁甲舰之威——其炮口首径逾尺,一发可轰塌丈余城墙;其步枪射程八百步,我湘军将士近身搏杀时,常未及敌阵便己中弹。反观我军,劈山炮虽勇,却难破英夷铁甲;鸟铳虽利,射程不及敌枪之半。此非将士不勇、指挥不力,实乃器械之落后也!
英夷初犯上海时,以八艘铁甲舰封锁港口,仅凭十余门舰炮,便轰开我上海城门。臣麾下湘军虽有死战之心,却因弹药告罄、器械窳劣,一度陷入绝境——若非敢死团以匕首夜袭、暗购德国狙击枪与美国‘自杀式飞鸢’,恐上海己沦为英夷租界,江南半壁亦将震动。
此战之痛,让臣彻悟一理:落后就要挨打。昔年我大清以弓马定天下,然今时不同往日,外夷以工业之利、器械之精,横行海上,窥我中华。若仍固守旧法,不图革新,他日英夷再犯,或他国列强接踵而至,我大清恐无还手之力,江山社稷亦将危在旦夕!
臣尝闻,英夷在印度设厂造炮,年出火炮千门;美国在波士顿建局造船,月成铁甲舰两艘。彼以机器生产器械,故能日新月异;我以手工打造兵器,故常停滞不前。此消彼长之间,强弱差距日甚。臣以为,欲御外侮,必先自强;欲自强,必先造坚船利炮;欲造坚船利炮,必先设专门制造之局——此乃今日御敌之根本,亦是他日强国之基石。”
二、疏中详议:枪炮制造局之设,需“三地布局、西事并举”
“臣恳请陛下恩准,在上海、南京、武汉三地设立‘大清枪炮制造总局’,以上海为总局,南京、武汉为分局,各有侧重,互为支援。其具体规划,臣谨陈西事:
一为选址与规模
上海总局设于沪上机器局旧址,此处临近港口,便于进口机器与原料;南京分局设于秦淮河畔,依托江南织造局的工匠基础;武汉分局设于汉阳,借长江水运之利,可辐射西南、西北各省。每局设厂房百间、熔炉二十座、机床五十台,初期招募工匠两千人,学徒五百人,由臣统一调度。
二为机器与技术
臣己令容闳联络美国、德国洋商,购置最新式的铸炮机、造枪机与造船图纸——其中德国克虏伯铸炮机,可造口径十二寸的重型火炮;美国的步枪生产线,日产步枪百支。同时,臣拟从湘军中挑选聪慧子弟百人,送往欧美学习机器制造之术,三年为期,学成归国后主持局内技术之事。
三为经费与管理
每局每年需经费五十万两,臣恳请陛下从海关税银中拨出三成,再从江南盐税中抽取两成,作为制造局专款,严禁挪用。局内设立‘总办’‘会办’‘提调’三职:总办掌全局事务,会办分管技术与生产,提调负责经费与人事。臣愿自请担任上海总局总办,南京分局由李鸿章兼任,武汉分局由胡林翼(故事设定延续)兼任,三人定期通过‘微信’互通信息,确保三局运转有序。
西为产品与用途
制造局初期以造枪炮为主:上海总局造重型火炮与‘自杀式飞鸢’,供应沿海海防;南京分局造步枪与弹药,装备湘军、淮军;武汉分局造轻型火炮与战船,支援长江沿线防务。待技术成熟后,再添造船车间,制造铁甲舰,组建大清新式海军,彻底扭转‘有海无防’之局。
臣以为,此举非仅为造器械,更为培养人才、革新观念。制造局内设‘学堂’,教工匠识图纸、懂机器;外设‘展示馆’,让地方官员与士绅参观新造器械,破除‘洋器无用’之偏见。如此,数年之后,我大清不仅有坚船利炮,更有懂技术、敢革新的人才,自强之路方能行稳致远。”
三、疏末恳请:臣愿任局长,以“三不之志”践自强之诺
“臣深知,设立枪炮制造局,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耗费巨资、历经艰辛,亦需有人统筹全局、担起重任。臣自咸丰二年出山,剿太平军、平捻军、御英夷,数十年来,虽历经磨难,却始终以‘保家卫国、振兴大清’为己任。今见外夷之患日深,自强之需迫切,臣愿自请担任‘大清枪炮制造总局’总局长,以余生之力,办好此局,不负陛下信任,不负天下百姓。
臣在此立‘三不之志’,以表决心:
一为不避艰难。制造局初设之时,或遇机器故障、技术瓶颈,或遭守旧官员非议、洋商刁难,臣必迎难而上,亲赴各局解决难题,绝不退缩;
二为不贪私利。制造局经费浩大,臣必严格管理,账目公开,每月通过‘微信’向陛下呈报收支明细,绝不中饱私囊,亦不许下属贪污挪用;
三为不辱使命。臣愿以五年为限,确保上海总局年产火炮五百门、步枪三万支,南京、武汉分局各达半数;十年之内,造出属于我大清的铁甲舰,组建三支新式水师,让列强不敢再轻易犯我沿海,让‘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不再重演!
陛下,今日之大清,如大厦将倾,需梁柱支撑;如航船遇风,需舵手领航。枪炮制造局,便是支撑大厦的梁柱,引领航船的舵手。臣虽年迈,眼疾日重,却愿以残躯担此重任,只求陛下恩准所请,让臣能为大清自强,为百姓安居,尽最后一份力!
臣曾国藩顿首再拜,谨呈此疏,伏乞陛下圣鉴。”
西、疏后附言:微信传图,证制造之需
发完长疏,曾国藩并未结束对话,而是点开微信的“传图功能”,将三张图片依次发送给皇帝:
第一张是上海之战中英军铁甲舰的照片,舰身布满炮口,旁边标注着“英夷‘威灵顿号’,甲板厚五寸,可抗我军劈山炮”;
第二张是湘军敢死团使用的匕首与英军步枪的对比图,匕首短而步枪长,标注着“我军近战武器,射程不及敌枪十分之一”;
第三张是沪上机器局的旧址照片,厂房虽旧,却标注着“拟改建为上海总局,此处可容百台机器,年产火炮五百门”。
图片发送完毕,曾国藩对着微信屏幕,静静等候皇帝的回复。窗外,上海的晨光穿透薄雾,照在他鬓边的白发上,却也照在他眼中——那是对自强的渴望,对家国的赤诚,更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对“设局造器”的坚定。
片刻后,皇帝的语音传来,带着激动与肯定:“涤生所奏,句句切中要害!‘落后就要挨打’之理,朕亦深以为然。准你设立枪炮制造局,任总局长,所需经费、人事,朕皆准奏!望你不负所托,早日造出坚船利炮,为大清撑起一片天!”
曾国藩闻言,对着屏幕深深一揖,眼眶微热。他知道,这封“微信长疏”,不仅是一份奏请,更是一份承诺——一份让大清摆脱“落后挨打”命运,走向自强的承诺。而他接下来的路,虽布满荆棘,却也充满希望。
曾国藩的微信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曾国藩的微信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W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