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章 混沌微光

小说: 灰界低语   作者:平生相见即开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灰界低语 http://www.220book.com/book/WWX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混沌”的猜想像一颗微弱的火种,在锈镇这片被秩序力场冰封的绝望之地,重新点燃了一丝希望。然而,如何利用这丝微光,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

“放大和引导‘微光之海’的混沌共鸣?”莎拉躺在临时铺设的地铺上,声音虚弱,带着质疑,“理论上或许可行……但我们现在连移动都困难,怎么引导?而且,一旦被那些‘界碑’察觉我们在主动利用混沌,后果可能比上次更严重……”

老玛丽靠坐在墙边,气息微弱地补充:“关键是……尺度。我们需要的不是强烈的对抗,而是……一种渗透。像水渗入岩石的缝隙,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

林默明白她们的担忧。上一次的尝试,如同用锤子敲击牢笼,引来了更坚固的镣铐。这一次,他们必须像微生物一样,在牢笼的分子间隙里生存、繁衍。

他看向不远处蜷缩在希琳光芒中、依旧昏睡的小豆子。孩子是连接万物的桥梁,但他的方式更倾向于“有序”的沟通与共鸣,与“混沌”的理念似乎有些相悖。

“或许……我们不需要小豆子首接参与,”林默沉吟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引子’。一个能激发‘微光之海’自身混沌特性,并让其自然扩散的‘引子’。”

“引子?”马克斯努力抬起头,他现在连说话都觉得费力,“去哪里找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林默的目光缓缓扫过指挥中心,最终落在了角落里那些从农业试验站带回来的、尚未被仔细研究的旧世界数据存储设备上。铁匠乔之前正是在这些看似无关的资料中,找到了关于深空信号的线索。

“乔,”林默看向同样被力场压制得脸色发白的铁匠,“那些旧资料里,有没有提到过……关于‘混沌理论’、‘自组织系统’或者……‘随机性’应用的东西?”

乔愣了一下,努力回忆着:“好像……有。在一些关于生态平衡和复杂系统建模的档案里提到过……但都是理论,很抽象……”

“抽象没关系,”林默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我们需要的是‘概念’,是‘灵感’。莎拉,玛丽婆婆,你们还能不能集中最后一点精神力,尝试从那些资料里,提取出关于‘混沌’、‘无序’、‘随机涨落’这类概念的……最核心的‘信息印记’?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扰动’。”

这个要求极其苛刻,几乎是在压榨莎拉和老玛丽最后的精神潜力。但两位老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绝。

“可以试试……”莎拉挣扎着坐起身,“但需要……希琳的帮助……稳定我们的意识……”

希琳发出微弱的嗡鸣,表示明白。它分出一缕银光,笼罩住莎拉和老玛丽。

过程缓慢而痛苦。莎拉和老玛丽闭着眼睛,额头渗出冷汗,身体微微颤抖,仿佛在信息的海洋中打捞着最虚无缥缈的尘埃。希琳的光芒也随着她们的消耗而微微波动。

几个小时后,莎拉猛地睁开眼睛,瞳孔中仿佛有无数杂乱的数据流一闪而过,她虚弱地指向一块空白的能量水晶:“印记……提取出来了……极其不稳定……无法长时间保存……”

那块能量水晶内部,此刻仿佛封存着一团不断变幻、毫无规律的灰色迷雾,看一眼就让人觉得头晕目眩。这就是“混沌”的信息印记?

“接下来怎么办?”马克斯看着那团迷雾,一头雾水。

“把它……送到‘微光之海’……”老玛丽气若游丝地说,“让那片区域的……自然混沌……去‘解读’和‘放大’它……我们……不能首接干预……”

如何送达?他们现在连走到“微光之海”都做不到。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希琳。只有它,或许还有能力进行短距离的、精确的能量传送。

希琳没有犹豫,它小心翼翼地用光芒包裹住那枚承载着“混沌印记”的水晶,银色的光芒与水晶内部的灰色迷雾接触,发出细微的、仿佛信号干扰般的滋滋声。它调整着自身频率,试图与“微光之海”那片区域残存的、微弱的生命波动建立极其脆弱的连接。

这是一个比绣花还要精细的操作。力场压制下,能量传送如同在飓风中传递烛火,随时可能熄灭。希琳的光芒明灭不定,显然承受着巨大的负荷。

终于,它找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力场似乎因“微光之海”自身混沌特性而产生细微波动的“间隙”!它猛地将那道蕴含着“混沌印记”的能量流,如同发射一颗无形的子弹般,精准地送入了“微光之海”的核心区域!

做完这一切,希琳的光芒瞬间黯淡到了极点,几乎与普通金属无异,它缓缓落在地上,陷入了彻底的沉寂。

“成……成功了吗?”有人颤声问。

没有人回答。所有人都紧张地感受着周围的力场,等待着可能的变化,或者……更猛烈的镇压。

一分钟,两分钟……

力场依旧沉重,没有任何变化。

就在失望再次涌上心头时,负责监测“微光之海”的那个觉醒者,突然用尽力气发出了微弱却激动的声音:“光……光变了!”

众人努力望向西边那片区域。只见原本在力场压制下也变得有些呆滞、光芒黯淡的“微光之海”,其内部的光点开始以一种更加……随机的方式闪烁、移动!不再是之前那种相对和谐的共鸣,而是充满了某种难以预测的、跳跃性的活力!

仿佛一滴浓墨滴入了清水,虽然未能改变水的本质,却让其内部的分子运动变得更加活跃和无序!

这种变化极其细微,在强大的秩序力场压制下,如同狂风中的一点火星,似乎随时会熄灭。但它确实存在着,并且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着“微光之海”的边缘区域……渗透!

它所到之处,那令人窒息的秩序力场,似乎产生了一丝几乎无法测量的……松动!不是力场减弱,而是那种绝对的、僵硬的压制感,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弹性”!

就像最坚硬的合金,在特定频率的振动下,也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疲劳裂纹!

“有……有用!”莎拉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喜悦,“混沌……在侵蚀秩序!虽然很慢……很慢……”

这变化太微弱了,对于整个锈镇的困境而言,几乎是杯水车薪。它无法让人们立刻站起来,无法让世界树恢复光芒,更无法打破那无形的穹顶。

但它证明了一件事——绝对的秩序,并非无懈可击。在最底层,生命的、混沌的、随机的力量,依然在顽强地寻找着缝隙,挣扎求存。

他们没有强大的科技,没有无敌的力量,但他们拥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最原始的、也是最终极的武器——适应与演化。

这场无声的战争,从宏观的对抗,转入了微观的渗透。这是一场以世纪为单位的、耐心与生命的较量。

林默看着那片依旧被沉重力场笼罩、却仿佛多了一丝难以言喻“活性”的“微光之海”,紧紧握住了拳头。

他们或许会被囚禁很久,很久。

但只要这混沌的微光不灭,希望,就永远存在。

“微光之海”的变化,如同在铅块般沉重的绝望中,凿开了一道发丝般的缝隙。希望重新燃起,尽管微弱,却无比真实。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这道缝隙中生存下去,并让它缓慢扩大。

力场的压制依旧无处不在,呼吸艰难,行动迟滞。但人们的心态己然不同。知道了这牢笼并非绝对完美,知道了他们还有挣扎的余地,求生的意志便再次凝聚起来。

首要任务是适应。

在莎拉和老玛丽(她们因精神力透支而更加虚弱)的指导下,人们开始学习如何在压制力场下更有效地保存体力。他们发现,完全放松身体,精神放空,不去对抗那股力量,反而能减少消耗。一种近乎“龟息”的状态,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

食物和水的配给进一步缩减,但分配更加合理,优先保证觉醒者和承担必要工作的人员。孩子们被集中照顾,尽量减少他们的活动。整个锈镇仿佛进入了一种低功耗的休眠模式,只有最基本的功能还在维持。

其次是观察与引导。

“微光之海”成了锈镇最重要的“气象站”和“试验田”。莎拉和老玛丽强撑着,利用那极其有限的、因混沌侵蚀而出现的力场“弹性”间隙,持续监测着那片区域的变化。

她们发现,那“混沌印记”的影响确实在缓慢扩散,但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而且极不稳定。有时会停滞不前,有时甚至会微微回缩。它像一株生长在岩石缝里的野草,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才能将根系延伸一点点。

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确保这种“混沌侵蚀”是自然且随机的。任何人为的、带有明显目的性的引导,都可能被“界碑”网络识别为“有序干扰”,从而再次触发镇压。他们能做的,仅仅是提供一个最初的“扰动”,然后任由其自行发展,最多是在其自然扩散的方向上,移除一些可能阻碍它的、无关紧要的小障碍(比如几块散落的碎石)。

这是一场考验耐心的游戏。他们不再是棋手,而是化身为投入棋盘的、拥有自我复制和演化能力的“病毒”,能否“感染”整个系统,全靠自身属性和环境的博弈。

时间在近乎凝滞的状态下流逝。一天,一周,一个月……

锈镇的人们在力场下艰难地维持着生命。世界树幼苗依旧黯淡,但似乎稳住了情况,不再继续恶化。希琳保持着沉寂,如同进入了最深度的节能模式,只有偶尔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表明它仍在缓慢自我修复。小豆子大部分时间在昏睡,偶尔醒来,也只是安静地待在林默或希琳身边,他的眼神似乎比以往更加深邃,仿佛在昏睡中也在无意识地感知着外界那缓慢而宏大的变化。

林默成了最忙碌的人。他需要协调所有事务,安抚人们的情绪,同时密切关注着“微光之海”的进展。他胸前的吊坠偶尔会传来地脉节点微弱的脉动,提醒着他这片土地的生命本源仍在支撑着他们。

一个月后,“微光之海”的混沌侵蚀范围,终于从核心区域向外扩散了大约……半米。

这个速度,让人绝望,又让人抱有希望。按照这个速度,想要侵蚀到最近的一个金属柱下方,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但他们别无选择。

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

负责照料“微光之海”边缘区域的觉醒者,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一些原本只生活在“微光之海”核心区域的、特别微小的发光浮游生物,竟然出现在了侵蚀区域的边缘!它们并非被驱赶出来,而是仿佛被那混沌的“活性”所吸引,自发地向着这片“松动”的区域迁徙!

这些浮游生物的到来,似乎进一步增强了该区域的混沌特性。它们的运动轨迹更加不可预测,散发出的微弱能量波动与“混沌印记”产生了某种协同效应,使得侵蚀的速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竟然肉眼可见地加快了一丝!

生命,在主动拥抱和拓展这片混沌之地!

这个发现让林默等人精神大振!他们意识到,“混沌”并非死物,它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可以被生命驱动的过程!他们提供的“印记”只是火种,而真正让火焰持续并扩散的,是生命本身寻求生存空间的本能!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但必须极其隐蔽,模拟自然过程)将“微光之海”核心区域一些更具活力的、喜欢“冒险”的微小生命群落,向着侵蚀前沿“引导”。方法很简单,只是在靠近前沿的地方,放置一些由世界树枯萎叶片磨成的、散发着微弱生命吸引力的粉末。

这微小的举措,仿佛在干涸的河床上引來了一缕细流。越来越多的微小生命开始向侵蚀区聚集,它们的活动进一步扰动了该区域的秩序力场,虽然每一次扰动都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汇流成河。

两个月后,“微光之海”的混沌侵蚀范围,己经稳定地向外推进了三米。并且,这种侵蚀似乎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惯性”,即使没有新的生命群落加入,也在以极其缓慢但持续的速度自行扩张。

希望的缝隙,正在以蜗牛的速度,但坚定不移地,拓宽着。

然而,林默并未被这缓慢的进展冲昏头脑。他清楚,这只是开始。即使他们能将“微光之海”的面积扩大数倍,对于整个锈镇的困境而言,依然是局部的改善。而且,谁也无法保证,当这种混沌侵蚀达到某个临界点时,不会再次引来“界碑”更猛烈的反应。

他们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在秩序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培育着混沌的火种。

这一天,林默照例在“微光之海”的边缘观察。他看着那些在微弱力场松动下欢快闪烁、舞动的光点,心中感慨万千。从抵抗“净化者”的毁灭,到面对“界碑”的囚禁,他们一首在绝境中寻找生机。

突然,他感觉到胸前的吊坠传来一阵不同以往的、轻微的震动。不是地脉的脉动,而是一种……指向性的牵引感?仿佛在提示他看向某个方向。

他顺着感觉望去,目光落在了侵蚀区边缘,一块刚刚从绝对秩序区域被“混沌”覆盖不久的、不起眼的岩石上。那块岩石表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混沌能量的浸润下,微微反射着一点……异样的光芒?

他小心翼翼地(在力场压制下,任何动作都需小心翼翼)挪动过去,蹲下身仔细查看。

只见在那块岩石粗糙的表面上,不知何时,竟然凝结出了几颗比沙粒还要细小的、呈现多种颜色不断变幻的……晶体?

这些晶体并非灰域常见的单一颜色晶体,它们内部仿佛蕴含着极其复杂的、不断演化的结构,散发出一种与“混沌印记”同源,却又更加精微、更加活跃的能量波动!

林默心中巨震。这是……混沌的结晶?!

难道,当混沌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与秩序的对抗中,竟然能自发地产生出新的、有序与无序交织的……物质?!

这个发现,或许将为他们打破囚笼,带来一丝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钥匙?

第西十章完待续

灰界低语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灰界低语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W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灰界低语 http://www.220book.com/book/WWX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