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黑土地被染上了一片丰收的金黄。靠山屯迎来了最忙碌的秋收季节。天不亮,上工的钟声就急促地敲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田里挥汗如雨。
林凡自然是壮劳力里的主力。他力气大,耐力好,割起麦子来又快又干净,一个人能顶两三个。他弯着腰,镰刀挥舞成一道银光,身后的麦捆整齐地码放着,引得旁边地里的老把式都频频侧目。
“瞅瞅人家林凡!这活儿干的,利索!”王老蔫擦着汗,对旁边的人感叹。
“可不是嘛,这后生,真是干啥像啥!”
林凡听着周围的议论,只是埋头苦干。汗水浸湿了他的新卡其布褂子(王老蔫媳妇手艺不错,做得合身又结实),但他心里却有种踏实的满足感。这种靠劳动收获的感觉,是前世在商海搏杀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休息的间隙,大家坐在田埂上喝水啃干粮。林凡拿出水壶,里面是掺了灵泉的河水,喝下去甘甜解乏。他看到不远处的妇女队里,周薇正拿着镰刀,有些笨拙地割着麦子,速度明显慢很多,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显得有点狼狈。
这时,生产队会计提着个篮子过来,里面是煮好的鸡蛋,算是秋收期间的加餐,每人能分到一个。分到周薇时,篮子里只剩下几个特别小的鸡蛋。会计有点不好意思,周薇却只是默默接过,低声说了句谢谢,脸上没什么表情。
林凡看在眼里,心里动了动。他趁人不注意,从空间里悄悄取出两个自己煮好的、个头的茶叶蛋(用空间产出的香料煮的,味道特别好),走到周薇旁边,假装刚从口袋里掏出来。
“给,周薇。我早上多煮了两个,吃不完。”林凡把鸡蛋递过去,语气自然。
周薇愣了一下,抬头看着林凡,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她犹豫了一下,没有立刻接。
“拿着吧,下午还得干活呢,不吃饱没力气。”林凡把鸡蛋塞到她手里,转身就走回了男社员那边。
周薇看着手里两个热乎乎的、散发着香味的茶叶蛋,又看了看林凡的背影,嘴唇微微动了动,最终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那鸡蛋的香味,引得旁边几个女知青都偷偷咽口水。
这个小插曲很快被忙碌的劳作淹没,但林凡注意到,下午干活时,周薇偶尔会抬头朝他这边看上一眼,目光不再像以前那样冰冷。
秋收持续了十几天,终于把地里的粮食颗粒归仓。打谷场上,堆起了金灿灿的麦垛,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香气。队里杀了头猪,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几斤肉,算是犒劳大家的辛苦。整个靠山屯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林凡也分到了二斤猪肉。他割了一小块肥肉炼了油,剩下的精肉和空间里储存的干蘑菇、白菜一起,炖了满满一大锅。香味飘出老远,引得路过的狗剩扒着门框流口水。
林凡笑着盛了一碗肉多菜少的,递给狗剩:“端回去,跟你爹娘一起吃。”
狗剩欢天喜地地跑了。
看着那孩子雀跃的背影,林凡心里也暖暖的。这种简单的人际交往,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他感到真实而安心。
晚上,他刚收拾完碗筷,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外面站着的是周薇。她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夜色中她的眼睛亮晶晶的。
“林凡,谢谢你之前的鸡蛋。”周薇的声音比以往清晰了一些,“我……我整理了一些秋收后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还有冬季蔬菜种植的点子,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她说着,把笔记本递了过来。
林凡有些意外,接过笔记本翻开。里面是娟秀而工整的字迹,不仅有条文式的记录,还有简单清晰的示意图,内容详实,一看就花了不少心思。
“这……太有用了!周薇,谢谢你!我正愁冬天菜园子怎么弄呢!”林凡惊喜地说。这不仅仅是本笔记,更是一种善意的回馈和信任的表示。
周薇见他喜欢,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有用就好。我……我回去了。”
“哎,等等。”林凡叫住她,转身从屋里拿出两个红透的大西红柿,“自家种的,甜得很,你尝尝。”
周薇看着那两个在月光下泛着光泽的西红柿,这次没有拒绝,轻声说了句“谢谢”,接过西红柿,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林凡拿着那本还带着墨香的笔记本,心里有种奇异的感觉。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他似乎不仅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还开始收获一种质朴的、慢慢升温的情谊。
他回到屋里,就着油灯仔细翻阅着周薇的笔记。里面的内容确实很有见地,有些方法甚至带着点科学的雏形,不像普通知青能总结出来的。这个周薇,果然不简单。
他将笔记本小心收好,决定明天就开始按照上面的方法,整理菜园,为越冬做准备。
躺在床上,林凡回顾着这段时间的经历。秋收的劳累,乡亲们的认可,与周薇关系的微妙变化,都让他感觉到自己正真正地融入这片土地。城里的那些糟心事,仿佛己经是上辈子的记忆了。
他的根基,正在这里越扎越深。而他的目光,也从未停止眺望远方。他知道,平静的乡村生活只是积蓄力量的阶段,未来的波澜壮阔,还在等着他。
但现在,他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和温暖。在这北国的秋夜里,小屋中灯火如豆,窗外繁星满天,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WZ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