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哐哧哐哧地跑了不知道多久,窗外的景色从平原渐渐变成了起伏的丘陵,土地的颜色也越来越深,呈现出一种肥沃的黝黑。
车厢里的空气越来越浑浊,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熏得人头晕。不少人开始晕车,呕吐声此起彼伏。李小花的小脸煞白,捂着嘴强忍着。连黑壮的王铁柱也有点蔫了,没精打采地靠在座位上。只有张建军还勉强保持着正襟危坐的姿势,但脸色也不太好看。
林凡倒是没什么感觉。灵泉改善过的体质,对这种程度的旅途颠簸和异味适应良好。他大部分时间都闭着眼睛,像是在睡觉,实际上是在默默感应着体内的空间,熟悉着那种奇妙的联系。偶尔趁人不注意,他会悄悄抿一小口灵泉,顿时神清气爽。
期间有列车员推着小车过来卖东西,都是些不要票的高价食品。林凡花钱买了几个茶叶蛋和几个苹果,分给了对面的王铁柱和李小花。张建军矜持地表示自己有干粮,谢绝了,但眼神里还是闪过一丝意动。
王铁柱感激得不行,一口一个“凡哥”叫上了。李小花也小声说着谢谢,看林凡的眼神更加不同。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火车在一个看起来十分简陋的小站台缓缓停下。站牌上写着几个斑驳的红字:红星站。
“到了!到了!”车厢里顿时骚动起来,疲惫不堪的人们纷纷起身,手忙脚乱地拿行李。
“知识青年们!到红星公社的下车了!带好行李,按顺序下车!外面有接站的同志!”列车员扯着嗓子喊道。
林凡拎起旅行袋,跟着人流挤下车门。一股凛冽又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让他精神一振。
站台很小,泥土地面,旁边停着几辆破旧的解放牌卡车和拖拉机,还有几辆马车。一些穿着蓝色或绿色棉袄、戴着狗皮帽子的人等在那里,看样子是公社和生产队来接人的干部。
一个穿着旧军大衣、面色黝黑的中年男人拿着个铁皮喇叭,站在一个破箱子上喊:“红星公社的知识青年们!到这里集合!按名单分队!”
林凡等人挤了过去,乱哄哄地排成几排。
中年男人拿着个笔记本,开始点名。
“张建军!”
“到!”张建军挺胸抬头,声音洪亮。
“分到前进大队一小队!”
“王铁柱!”
“到俺了!”王铁柱赶紧举手。
“分到红旗大队三小队!”
“李小花!”
“到……”声音细若蚊蝇。
“分到红星大队五小队!”
……
一个个名字念过去,有人分到条件相对好的大队,有人分到偏远的。
终于念到了林凡。
“林凡!”
“到。”林凡平静地应了一声。
中年男人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似乎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然后念道:“分到……靠山屯生产队!”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己经分好队的知青都小声议论起来,看林凡的眼神带着点同情甚至幸灾乐祸。
王铁柱凑过来小声说:“凡哥,靠山屯……俺听人说,那可是咱公社最穷最偏的队了,都快到山脚下了,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外人,工分值也低……”
张建军也听到了,嘴角不易察觉地撇了撇,似乎对自己分到前进大队颇为满意。
林凡脸上却没什么变化。偏?穷?正合他意!越偏僻越没人注意,他越能放开手脚干自己的事。
“谢谢。”他对王铁柱点点头,拎着行李就朝着标有“靠山屯”牌子的一辆破旧马车走去。
赶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满脸深刻的皱纹,戴着一顶破毡帽,披着件光板老羊皮袄,正蹲在车辕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看见林凡过来,他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没说话,只是用烟袋锅敲了敲车帮,示意他上车。
马车上己经坐了两个知青,一男一女。男的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戴着一副断了腿用胶布缠着的眼镜,脸色苍白,看起来有点胆小。女的倒是长得挺清秀,扎着两条大辫子,但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冷冷的,带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气质。
林凡把旅行袋扔上车,自己也利索地爬了上去,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冲着那两人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瘦小男生怯生生地回了句:“你……你好。”
冷面女生只是瞥了林凡一眼,就把头转向了另一边,看着远处光秃秃的山峦。
得,看来这俩也不是啥热情的主儿。林凡乐得清静。
又等了一会儿,靠山屯一共就分了他们三个知青。赶车的老农见没人再来了,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别在腰后,吆喝一声:“坐稳喽!”扬起鞭子,在空中甩了个响鞭。
老马打了个响鼻,拉着破旧的胶皮轱辘大车,吱吱呀呀地离开了喧闹的小站,驶上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
路况极差,马车颠簸得厉害。瘦小男生被颠得脸色发白,紧紧抓着车帮。冷面女生也皱着眉头,显然很不舒服。只有林凡,坐得稳稳当当,还有闲心观察着沿途的风景。
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收割后留下的庄稼茬子密密麻麻。远处是连绵的丘陵,树木落光了叶子,显得有些萧瑟。天空倒是格外的高远湛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城市里没有的、原始而荒凉的气息。
“那个……我叫赵小兵,来自江南省。”瘦小男生可能觉得太沉闷了,主动开口自我介绍,声音被颠得断断续续。
冷面女生没反应。
林凡看了他一眼,回道:“林凡,本地人。”
赵小兵哦了一声,又看向那女生。
女生似乎被看得不耐烦了,冷冷地吐出三个字:“周薇。”就不再开口。
得,话题终结者。赵小兵讪讪地闭上了嘴。
赶车的老农一首沉默着,只有偶尔催赶牲口时才发出几声含糊的吆喝。
马车在土路上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太阳都快落山了,才终于看到前方山脚下出现了一片低矮的土坯房。房顶大多铺着茅草,只有几间是瓦顶。炊烟袅袅升起,给荒凉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气。
“前面就是靠山屯了。”老农终于说了第一句话,声音沙哑得像破锣。
马车驶进村子,引来几条土狗的吠叫和一些光屁股小孩好奇的目光。村子比林凡想象的还要破旧,泥土路,矮房子,偶尔能看到一两个穿着补丁摞补丁棉袄的老人蹲在墙根晒太阳。
最终,马车在一个看起来稍微大一点的院子前停下。院子门口挂着块木头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靠山屯生产队大队部”。
生产队长是个矮壮的中年汉子,叫王福贵,穿着一件旧棉袄,腰里扎着草绳,脸上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憨厚和精明。他己经等在门口了,看到马车,脸上堆起笑容迎了上来。
“欢迎欢迎!欢迎知识青年来我们靠山屯插队落户!”王福贵热情地和三人握手,但林凡能感觉到,那笑容底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敷衍和审视。
“一路辛苦了吧?先安顿下来。知青点就在那边。”王福贵指着不远处一排更加低矮破旧的土坯房,“男知青住东头两间,女知青住西头一间。条件艰苦了点,同志们克服一下。”
他简单交代了几句,比如明天早上上工的时间,记工分的方法,口粮怎么领等等,然后就让一个看热闹的半大小子领着他们去知青点。
所谓的知青点,就是三间连在一起的土坯房,墙皮脱落得厉害,窗户上糊着破旧的报纸,寒风嗖嗖地往里灌。
东头两间男知青宿舍,里面是两张大通铺,铺着干草和破席子,散发着一股霉味和汗臭味。己经有几个先来的知青住在这里了,看到林凡和赵小兵进来,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没什么表示。
条件确实艰苦,比林凡城里那个小破屋还不如。
赵小兵看着这环境,脸都快哭出来了。
林凡却没什么感觉。再差还能差过他前世创业时睡过的桥洞?更何况,这只是暂时的。
他找了个靠墙的铺位,把旅行袋放下。同屋的知青看起来都疲惫不堪,没什么交流的欲望。
林凡也不在意。他走到门口,看着远处笼罩在暮色中的群山,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
靠山屯,他来了。
这里,将是他亿万田园人生的起点。
而第一步,就是尽快摆脱这个拥挤的知青点,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http://www.220book.com/book/WWZ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