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群山深处的神秘光芒
落基山脉的秋日清晨总是格外清澈。朱允熥站在科罗拉多河峡谷边缘,望着层林尽染的枫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的鹿皮手套轻轻拂过岩壁上斑驳的苔藓,指尖突然触到一片异常光滑的区域——那是长期被水流冲刷形成的石英脉,却在朝阳下泛着微弱的荧光绿。随行的地质学家老陈倒吸一口冷气:“陛下小心!”他颤抖着手从工具包取出盖革计数器,仪器指针瞬间爆表。
“立即封锁现场!”朱允熥的声音惊醒了山谷中的松鸦。三天后,一支由各国顶尖专家组成的勘探队抵达这片名为“幽灵谷”的秘境。他们带着当时最先进的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在方圆十里范围内发现了二十七处放射性异常点。当第一块铀矿石被撬出地表时,幽蓝的荧光照亮了整片松树林,夜行动物的呜咽声此起彼伏,仿佛大地本身在战栗。
消息传回华盛顿特区时,美国总统正在举行国宴。电报员冲进宴会厅的身影比任何宣言都更具冲击力。次日黎明,五星上将亲自率领骑兵连封锁山区,却看到插着日月旗的中国勘测队早己搭好帐篷。朱允熥穿着猎装走出营帐,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锡杯:“各位远道而来,不如共饮一杯普洱茶?”茶杯底下压着厚厚的地质报告,封面上赫然标注着“超大型铀矿床”。
第二节 科学狂潮与理性之光
平壤里德镇一夜之间变成沸腾的金矿小镇。来自旧金山的淘金者、欧洲的冒险家、中国的劳工潮水般涌来,木板搭建的酒馆里充斥着威士忌与火药味。朱允熥站在刚建成的指挥部瞭望塔上,看着山下蚂蚁搬家似的人群皱起眉头:“这样下去,不出半年这里就会变成废土。”他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制度:核心矿区凭特许证进入,外围设置缓冲区,所有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
真正的挑战来自地下三百米深处。当钻头触及主矿脉时,强烈的氡气喷涌而出,三名工人当场昏迷。格致院紧急调运刚刚研制成功的防毒面具,橡胶面罩上加装的活性炭滤罐成了矿工的生命屏障。更棘手的是地下水污染问题,含有重金属的矿井废水流入科罗拉多河支流,下游牧场的主妇发现牛奶变成了诡异的蓝绿色。
“必须建立闭环处理系统!”朱允熥拍板决定采用最新的离子交换树脂技术。他们在矿区深处建造了一系列沉淀池,废水经过三级净化后才排入人工湖。当第一尾虹鳟鱼在清波中跃起时,当地印第安酋长摘下头上的羽毛冠,将象征和平的玉米穗放在祭坛上。这一刻,蒸汽机车鸣响的汽笛声与部落鼓手的节奏奇妙地合拍。
第三节 原子时代的黎明曙光
提炼厂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工程师们设计出蜂窝状的反应堆结构,上千个六边形燃料棒排列成蜂巢矩阵,冷却管道如同银色神经网络遍布厂房。当第一盏电灯在提炼厂亮起时,整个丹佛市为之欢呼——这意味着每磅铀矿石能提取出价值百美元的浓缩铀。
朱允熥却把注意力转向更远的未来。他在报告空白处批注:“勿忘广岛之殇。”秘密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同位素分离实验,试图获取可用于医疗的放射性同位素。当第一批钴-60源运抵北京协和医院时,癌症患者第一次接受了精准放疗,肿瘤科医生看着X光片上缩小的阴影,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际博弈暗流涌动。英国谍报人员伪装成传教士潜入矿区,俄国特工策反技术人员窃取图纸。朱允熥将计就计,故意放出改良前的原始数据。当西方国家按照错误参数建造反应堆时,中国团队己在青海湖畔建成更安全的重水反应堆。他在日记中写道:“有些秘密,永远不能分享。”
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最新章节随便看!第西节 文明代价与人性抉择
悲剧发生在感恩节前夕。一群非法采矿者为抢夺富矿带,私自拆除警戒线闯入禁区。当他们抱着矿石冲出矿井时,皮肤开始大片剥落,眼睛灼烧般疼痛。救援队找到他们时,幸存者蜷缩在岩缝中哀求:“我们把灵魂卖给了魔鬼……”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美国西部,《纽约时报》头版刊登大幅照片:扭曲的树干旁散落着发光的矿石,标题写着《地狱之门》。
朱允熥下令全面整顿矿业秩序。他在矿区竖起十米高的警示牌,上面用中英双语刻着:“此处埋葬着贪婪者的野心。”同时设立矿工子弟学校,聘请最好的教师教授算术和地质学。毕业典礼那天,孩子们捧着优秀学生证书合影,背景是正在运转的选矿厂,烟囱排出的白烟在空中组成和平鸽的形状。
最艰难的谈判发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国务卿挥舞着联合国决议草案:“你们这是威胁世界安全!”朱允熥推开窗户,指着远处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先生们,请看清楚这个时代——要么我们掌控原子的力量,要么被它毁灭。”最终达成的《科罗拉多协定》规定:中国拥有独家开采权,但需向国际社会提供廉价核能,并承诺永不制造核武器。
第五节 山河易貌的人性考验
十年后的幽灵谷己面目全非。电动火车穿梭在加固过的隧道中,车厢里坐着穿西装的商务人士和背行囊的学者。游客中心展出的第一块铀矿石被密封在氮气缸中,说明牌详细记载着它的旅程:从深埋地下的岩石到改变世界的能源。玻璃柜旁摆着当年遇难矿工的安全帽,内侧写着潦草的遗言:“告诉孩子,爸爸去了星星那里。”
朱允熥最后一次来到这里时,正值深秋。他沿着步道登上观景台,脚下的落叶发出脆响。远处传来学校的钟声,穿着校服的孩子跑过草坪,手中举着自制的盖革计数器模型。山谷间升起薄雾,模糊了矿场与森林的界限,只有新建的水电站涡轮机仍在不知疲倦地转动。他对秘书说:“去泡壶祁门红茶吧,我想再看看这里的黄昏。”
暮色降临时分,最后一缕阳光照在纪念碑上。青铜铸造的采矿工人雕像目光坚毅,底座刻着三千个死者的名字。山风吹过,带来科罗拉多河的水汽,混合着松针的清香。朱允熥抚摸着冰凉的碑文,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触摸石英脉的清晨,那时他还相信人类终能驯服自然之神。此刻他知道,真正的征服从来不是占有,而是懂得何时停手。
第六节 永恒警醒的文明丰碑
百年纪念活动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聚集在重建的幽灵谷广场。年轻姑娘身着纳米防护服演示现代采矿技术,机器人手臂精准切割着矿石样本。大屏幕上播放着全息影像:1945年的蘑菇云、1979年的三英里岛事故、2050年的可控核聚变突破。解说员平静的声音回荡在会场:“这里不仅是资源的宝库,更是人类文明的考场。”
朱允熥的曾孙代表家族出席仪式。他打开祖父留下的铁盒,取出发黄的信笺:“那些付出生命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信纸飘落在广场中央的火盆里,灰烬随风而起,化作无数微小的光点升向天空。就在这时,人造太阳装置启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胸前的和平鸽徽章。
夜幕降临后,有人看见山谷深处闪烁着幽蓝的荧光。护林员说那是特殊矿物的自然现象,老人们却悄悄讲述着不同版本的故事。无论真相如何,这座曾被欲望灼伤的山谷,终究学会了与人类和平共处。正如镌刻在纪念馆墙上的那行小字:我们挖掘的不是地球,而是自己的良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