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英语壁垒 图书馆微光

小说: 我的职场重生路   作者:文学游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职场重生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的职场重生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的职场重生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邮件战役”的胜利,让李志明在部门间协作中,初步树立起一种“讲道理、有依据”的形象。他不再是那个仅仅埋头于打样台的技术工,而是开始尝试用更成熟、更职业化的方式去推动和解决问题。这种转变带来的尊重感,是加薪之外,另一种让他心潮澎湃的奖励。

然而,就在他感觉自己在职场的泥泞小路上越走越顺时,一堵新的、更高也更无形的墙壁,悄然横亘在他面前——语言的壁垒。

这天,马天妮将一份全英文的技术资料扔在他桌上,语气一如既往地平淡:“德国那家烫金材料供应商发来的最新产品手册,里面有一些关于他们新型电化铝在不同材质上附着力和耐摩擦测试的数据,对我们后续选型有参考价值。你抽空看一下,把关键参数整理出来。”

李志明拿起那份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册子,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如同蚂蚁般爬满了纸页,间或夹杂着复杂的化学分子式和图表。他认得26个字母,也零星记得一些如 “color”(颜色)、“paper”(纸张)之类的简单词汇,但面对 “adhesion strength”(附着强度)、“abrasioance”(耐磨性)、“polyester carrier”(聚酯载体)这样的专业术语,他彻底懵了,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好……好的,马主管。”他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里却是一片茫然。

整个下午,他对着那份手册,如同解读天书。他试图借助办公室里那本破旧不堪的《英汉小词典》,但收效甚微。很多专业词汇词典上根本没有,或者释义模糊。他连猜带蒙,勉强看懂了一些产品型号和规格数字,但对于核心的性能描述和测试条件,完全不得要领。

挫败感,像南方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一点点浸透了他的心。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学历的短板,不仅仅是一纸文凭的缺失,更是知识结构和视野的局限。在这个日益与国际接轨的行业里,不懂英语,就像被剥夺了窥探更广阔世界的一双眼睛,只能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

“怎么了小李子?对着本洋文书发什么呆?”江晨屿凑过来,瞥了一眼那本英文手册,立刻缩了缩脖子,“我靠,全是鸟语,看着就头疼,马公主也真是,明知道咱们看不懂,还拿来难为人。”

李志明苦笑着合上册子:“看不懂,很多新东西就学不到。总不能一首靠别人翻译,或者等国内出中文版吧?那早就落后了。”

“那能咋办?咱们这年纪,难道还去报个英语班不成?”江晨屿不以为然,“有那功夫,不如多睡会儿觉实在。”

李志明没有接话,他知道江晨屿说得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安于现状,不愿跳出舒适区。但他不一样,他来自更底层的农村,深知机会的珍贵和知识的力量。他不想永远被困在现在的层次。

晚上,他躺在床上,那份看不懂的英文手册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他想起自己用SWOT分析争取加薪,用SOP解决生产问题,用邮件沟通打破部门壁垒,每一次突破都源于学习和改变。那么,英语这座堡垒,为什么就不能尝试去攻克呢?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就变得无比强烈。

第二天是休息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睡懒觉或者和江晨屿他们去镇上的录像厅,而是起了个大早,揣上一点零钱,坐上了去往市区图书馆的公交车。

市图书馆比他想象的要宏伟安静,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朝阳的光辉。他有些拘谨地走进去,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他循着指示牌,找到了外语学习区。书架上琳琅满目,各种英语教材、词汇书、语法书让他眼花缭乱。

他像个闯入宝山的穷小子,既兴奋又无措。最终,在图书管理员耐心的指导下,他借了一本最基础的《许国璋英语》第一册,一本《印刷专业英语词汇》,还有一本厚厚的《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抱着这沉甸甸的三本书,他感觉像是抱住了通往新世界的钥匙。

从那天起,李志明的生活节奏里,嵌入了一段雷打不动的“英语时间”。

清晨,天刚蒙蒙亮,宿舍里工友们的鼾声还在起伏,他就悄悄爬起身,蹑手蹑脚地走到宿舍楼顶的天台,就着熹微的晨光,开始背诵单词和课文。 “This is a book.” “That is a pen.” 最简单的句子,他反复诵读,力求发音准确。

午休时,别人在聊天打盹,他则找个安静的角落,摊开《印刷专业英语词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 “substrate - 承印物”、 “viscosity - 粘度”、 “opacity - 不透明度”……他将这些专业词汇与日常工作中的实物和流程对应起来,加深记忆。

晚上下班后,更是他学习的黄金时间。他拒绝了江晨屿打牌的邀请,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那方小小的床铺上,拉上床帘,台灯的光晕成为他独自求索的孤岛。他跟着教材的录音带(用攒钱买的二手随身听)练习听力,虽然大部分如同听天书,但他坚持“磨耳朵”。他一遍遍抄写句子,默写单词,笔记本上很快就密密麻麻写满了英文和中文注释。

这个过程枯燥而艰难,年龄带来的记忆衰退,基础薄弱导致的举步维艰,都让他无数次感到气馁。有时候,一个复杂的时态或者句型,他需要反复理解好多天才能勉强掌握。

江晨屿看他走火入魔的样子,忍不住劝他:“我说小李子,算了吧,何苦这么折腾自己?咱们就是个打工的,能把活儿干好就不错了,学那玩意儿有啥用?还能真跟洋人开会去?”

李志明只是笑笑,擦掉因为困倦而溢出的生理性泪水,继续埋首于书本:“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多学一点,总没坏处。万一呢?”

他心中有一个模糊但坚定的信念: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不想等到机会降临时,却因为语言的障碍而眼睁睁看着它溜走。

偶尔,在食堂遇到王雪薇,她看到他随身携带的英语书,会投来惊讶而赞赏的目光。

“你在学英语?”一次,她忍不住问道。

“嗯,”李志明有些不好意思,“瞎学,很多看不懂。”

“很厉害啊,”王雪薇真诚地说,“工作需要吗?”

“现在可能还用不太上,但感觉……不会英语,很多东西都隔着一层。”李志明挠挠头,“你英语应该很好吧?”

“还行,大学有必修课。”王雪薇笑了笑,“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可以问我。”

这句随口的话,却让李志明心里暖了很久,学习的动力也更足了。他甚至开始幻想,有一天,他能流利地阅读英文资料,能看懂原版的技术文档,或许……还能用简单的英语和王雪薇聊上几句。

日子在油墨的香气、机器的轰鸣和ABC的诵读声中悄然流逝。李志明的英语水平,在无数个清晨、午后和深夜的积累下,如同春土下的种子,虽然缓慢,却顽强地破土、生长。他从一开始的完全看不懂,到后来能借助词典,磕磕绊绊地读懂那份德国烫金材料手册里关于技术参数的部分描述。

这一点点的进步,微不足道,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知道,这座语言的壁垒无比坚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攻克。但他己经找到了方向,并且踏上了征途。图书馆那缕微光,不仅照亮了书本,更照亮了他内心那片渴望突破、渴望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野心。

他,李志明,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子,正用他最笨拙也最坚韧的方式,为自己的未来,悄悄地铺设着另一块关键的基石。这片职场天地,他不仅要闯,还要闯得更高,更远。

第十章?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职场重生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