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总裁赵云安的视察,像一阵掠过水面的疾风,虽然短暂,却在永丰印刷内部留下了久久不散的涟漪。那份由李志明主导制定的UV逆向工艺SOP,似乎意外地成为了一个正面案例,在高层那里挂了号。连带着李志明本人,也从一个部门内部的技术骨干,隐隐有了一丝“入了上面眼”的迹象。
这种迹象微妙而具体,几天后,行政部下发了一份关于“鼓励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的内部通知,其中提到了“标准化作业程序(SOP)在提升质量稳定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虽未点名,但明眼人都知道所指为何。马天妮对李志明的态度,在原有的严苛基础上,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类似于“这是我看重和培养出来的人”的隐晦认同。甚至有一次,业务总监刘明达在走廊里遇到他,都破天荒地主动点了点头,虽然笑容有些勉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李志明努力适应这微妙变化,并试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技术学习和英语攻坚上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悄然递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一个周五的傍晚,李志明刚在食堂吃完晚饭,正准备回宿舍继续啃他那本《印刷专业英语词汇》,口袋里的那个廉价二手寻呼机(BB机)突然“滴滴滴”地响了起来。他低头一看,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座机号码。
带着一丝疑惑,他走到厂区门口的小卖部,用公用电话打了过去。
“喂,你好,请问刚才谁呼……”他话还没说完,听筒那边就传来一个热情而干练的男声。
“是永丰印刷的李志明,李工吗?”对方准确无误地叫出了他的名字和单位。
李志明心里一紧:“我是,您哪位?”
“李工你好,冒昧打扰了。”对方笑声爽朗,“我姓陈,是‘东辉印刷’的人力资源经理。我们通过一些行业内的朋友,了解到您在永丰近期几个重大项目,比如UV逆向和烫金击凸工艺上的出色表现,尤其是您推动SOP落地的工作,非常欣赏。”
东辉印刷,李志明知道这家公司,是本地另一家规模与永丰相当,但据说近年来发展势头更猛、待遇也更好的港资印刷厂,他的心猛地跳快了几拍。
“陈经理,您过奖了。”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不不不,是真心欣赏。”陈经理语气诚恳,“我们东辉目前正处于业务快速扩张期,非常需要像您这样既有扎实技术,又有创新思维和推动能力的专业人才。不知道李工近期有没有考虑过……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猎头,这个词李志明只在报纸和人们的闲聊中听说过,从未想过会和自己产生关联。他感到一阵口干舌燥。
“我们这边,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技术主管的岗位,主要负责新工艺研发和打样团队的管理。薪资方面,可以在您现有基础上,上浮至少百分之三十。另外,还有项目奖金和年终奖。”陈经理抛出了的条件。
百分之三十,还有奖金,李志明的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起来。这几乎是他之前鼓起巨大勇气才争取到的加薪幅度的好几倍。这笔钱,对他,对他的家庭,意味着太多东西。而且,“技术主管”、“管理团队”,这些头衔也带着致命的吸引力。
“这个……太突然了,我需要考虑一下。”李志明稳住心神,没有立刻被冲昏头脑。
“理解,理解。”陈经理很通情达理,“这样,李工,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约个时间,比如下周某个晚上,见面详细聊一聊?地点您定,绝对保密。这是我的首线电话,您考虑好了,随时联系我。”
挂断电话,李志明站在原地,手里握着听筒,久久没有放下。听筒里传来的忙音,和他内心剧烈翻腾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晚风吹在他发烫的脸上,却无法吹散那股突如其来的躁动。
东辉印刷……技术主管……百分之三十的薪资涨幅……
每一个词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砝码,压向天平的一端。而天平的这一端,是永丰印刷,是严苛但给予他机会的马天妮,是亦师亦友的江师傅,是插科打诨但合作愉快的江晨屿,是刚刚熟悉起来的工作环境和正在推进的项目,还有……那个让他心绪微澜的、行政部的王雪薇。
回到嘈杂的宿舍,他罕见地没有立刻翻开英语书,而是躺在床上,盯着上铺的床板,心乱如麻。
“怎么了小李子?魂不守舍的,失恋了?”江晨屿洗完澡回来,看他这副样子,打趣道。
李志明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含糊地应了一声:“没什么,有点累。”
他需要冷静地思考,这突如其来的机会,是陷阱还是阶梯?
他拿出笔记本,下意识地又想做一个SWOT分析。但笔尖落在纸上,却迟迟没有动。他发现,这一次的分析,比谈加薪时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优势(去东辉):
· 更高的职位和薪资, immediate(立即的)物质改善。
· 可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对方声称业务扩张)。
· 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或许能更快提升。
劣势(去东辉):
· 抛弃在永丰积累的信誉、人脉和熟悉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
· 对方承诺是否可信?新公司的文化、管理风格是否适应?是否存在未知的坑?
· “行业内朋友”透露消息,意味着他在永丰的表现己被外界注意,但也可能引起现公司的不满。
优势(留永丰):
· 稳定的环境,熟悉的同事和上司(尽管马天妮严苛,但相对透明)。
· 江师傅的指点,以及刚刚建立起来的、在生产和质检部门的一点影响力。
· 赵云安视察带来的潜在正面印象,可能意味着内部有上升机会(虽然不确定)。
· ……
写到这一条,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王雪薇安静的笑容。这算优势吗?他不敢细想,但确实是他留恋这里的一个微小而真实的理由。
劣势(留永丰):
· 薪资和职位提升缓慢,需要继续等待和争取。
· 可能存在的内部人事纷争(如陆其先等人)。
· 发展天花板可能相对较低。
分析似乎陷入了僵局,理性与情感在激烈交锋。高薪和职位的诱惑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他深刻体会过缺钱滋味之后。但贸然跳入一个未知的环境,风险同样不可小觑。
这时,他想起了江师傅曾经在闲聊时说过的一句话:“年轻人,机会来了要抓住,但更要看清楚,脚下的路稳不稳。有时候,练好内功,比盲目攀高更重要。”
“练好内功……”李志明喃喃自语。他在永丰,确实还在快速学习和成长期,很多技术细节尚未吃透,管理经验也仅仅是初窥门径。如果现在为了高薪跳槽,到了新环境,万一遇到更复杂的技术难题或者人事斗争,自己能否应对自如?会不会因为根基不稳而摔得更惨?
而且,赵云安视察后,永丰内部似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变革前夜。这个时候离开,是否会错过什么?
内心的天平,在剧烈的摇摆后,渐渐趋向于稳定。他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锚点”,并非仅仅是薪资和职位,更是自身能力的扎实成长和一个相对稳定、有利于学习积累的环境。永丰目前虽然有其问题,但至少给了他成长的土壤和空间。而东辉的橄榄枝,更像是一个但不确定的赌注。
他坐起身,重新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
“现阶段,持续积累比盲目跳跃更重要。薪资差距,可以通过内部提升和未来机会弥补。拒绝诱惑,深耕当下。”
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他感觉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那躁动的诱惑,似乎被这清晰的思考压了下去。
他没有立刻给东辉的陈经理回电话。他决定先冷处理几天,让自己的决定更加坚定。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行业内的价值正在提升,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需要更加努力,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机会,无论是留在永丰,还是未来某一天真正需要离开的时候。
他将那张写着东辉联系方式的纸条,小心地夹在了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没有扔掉。这不是留恋,而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外面世界的广阔,也提醒自己必须不断奔跑,才能不负时光,不负这普通人凭借努力和智慧也能闯出一片天的信念。
夜色渐深,宿舍里的鼾声此起彼伏。李志明拉上床帘,再次打开了那本英语词汇书,台灯的光晕,将他的侧影坚定地投在墙壁上。前方的路,似乎又清晰了几分。
第十三章?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