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雪薇那场如同夏日清风般的“约会”,像一剂高效的舒缓剂,将马天妮警告带来的阴霾和李志明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他走路的步伐更轻快了,眼神里也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明亮光彩。连江晨屿都摸着下巴评价:“啧啧,爱情的魔力啊,咱们小李子现在整个人都在发光。”
然而,职场的现实从不因个人心情的愉悦而放缓脚步。短暂的轻松过后,一个更具普遍性、也更考验系统性知识的难题,摆在了李志明和整个打样部面前。
周一早上,马天妮召集打样部核心人员开会,脸色比平时更加严肃。她将几份印刷品和对应的电子设计文件彩喷稿扔在会议桌上。
“‘风尚’杂志社的季度刊,还有‘灵动科技’的产品说明书,”她指着那几份材料,语气沉凝,“客户投诉,最终印刷品的颜色与他们在电脑上确认的设计稿存在明显色差。尤其是‘风尚’杂志的封面人物肤色,印刷品偏黄偏暗,失去了屏幕上的通透感;‘灵动科技’的企业标准蓝色,印刷品饱和度不足,显得灰扑扑的。”
李志明拿起对比资料仔细查看,确实,屏幕上那个妆容精致、肤色白皙透亮的模特,印在铜版纸上后,仿佛蒙上了一层旧照片般的黄调,气质大打折扣。而那个在屏幕上鲜亮夺目的科技蓝,印出来后却沉闷了许多,失去了视觉冲击力。
“这个问题很普遍,”马天妮环视众人,“几乎每个月我们都会接到类似的投诉。设计人员用RGB模式的显示器工作,色彩基于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混合,色域广,颜色鲜艳。而我们的印刷是CMYK模式,基于油墨的西色(青、品红、黄、黑)混合,色域相对狭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呈现机制,本身就存在先天差异。”
江晨屿挠了挠头:“这咱们都知道啊,每次都跟客户解释,显示器和印刷品不一样,让他们参考潘通色卡嘛。”
“问题是,客户不接受这种解释。”马天妮语气加重,“他们要求‘所见即所得’,尤其是‘风尚’这种对色彩要求极其苛刻的时尚媒体。我们必须拿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永远用‘原理如此’来搪塞。”
她目光转向李志明:“李志明,你之前对色彩比较敏感,‘艾薇’的灰色调得很准。这次这个色彩管理的问题,你牵头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建立一个从设计端到印刷端的、相对可靠的色彩控制流程,尽量减少这种令人头疼的色差投诉。”
色彩管理。
这是一个比匹配单一颜色更复杂、更系统的课题。李志明感到了压力,但同时也被激起了强烈的兴趣。他知道,这触及到了现代印刷业的一个核心痛点。
“我试试看,马主管。”他接下了这个任务。
会后,他立刻开始查阅资料。他发现,解决这个问题,远不是调整一台印刷机或者一种油墨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一个完整的闭环:标准光源环境 → 经过校准的显示器 → 色彩特性文件(ICC Profile) → 规范的打样与上机印刷。
首先,设计师需要在标准光源(如D50、D65)下工作,确保观察环境的颜色是标准的,避免环境光对屏幕颜色的干扰。其次,显示器必须定期用校色仪进行校准,使其显示的颜色尽可能准确。然后,需要为不同的设备(设计师的显示器、公司的打样机、印刷机)生成对应的ICC色彩特性文件,这个文件描述了该设备能够呈现的色彩范围(色域)。最后,通过色彩管理软件,在不同设备间进行色彩转换时,参考这些ICC文件,尽可能忠实地还原颜色。
道理听起来清晰,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最大的障碍在于,打样部,乃至整个永丰印刷,都缺乏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没有校色仪,无法校准屏幕和生成准确的ICC文件;没有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无法进行精确的色彩转换。
李志明将他了解到的初步方案和面临的困难向马天妮做了汇报。
马天妮听完,沉默了片刻。购买专业校色仪和色彩管理软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需要向上面申请预算,而且能否批准还是未知数。
“你先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说明色彩管理的必要性、基本原理、所需设备和预算,以及预计能带来的效益(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品牌形象、节省因色差返工的成本等)。报告要扎实,有数据支撑。”马天妮指示道,“我这边会向管理层申请。但在设备到位之前,你们也要想办法,利用现有条件做一些优化。”
设备不到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志明有些一筹莫展。
这天晚上,他正在宿舍里对着借来的色彩理论书籍头疼,那个许久未曾响起的二手BB机,又一次“滴滴滴”地叫了起来。他拿出来一看,屏幕上显示的,竟然是那个他几乎快要遗忘的、东辉印刷陈经理的座机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上次拒绝之后,他以为这事就过去了。对方再次联系,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不死心?
出于礼貌,也带着一丝好奇,他再次走到小卖部,回了电话。
“李工,好久不见啊。”陈经理的声音依旧热情洋溢,“怎么样?最近考虑得如何了?我们这边技术主管的位置可一首虚位以待啊。”
“陈经理,非常感谢您的厚爱,”李志明组织着语言,语气尽量委婉而坚定,“我认真考虑过了,目前我还是想留在永丰,继续积累一段时间,真的很抱歉。”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陈经理爽朗的笑声:“哈哈,理解理解,人各有志嘛,永丰也是个不错的平台。不过李工,就算做不成同事,交个朋友总是可以的吧?行业内部,多交流交流没坏处。”
李志明有些意外,但还是应道:“当然,陈经理您太客气了。”
“那好,既然李工这么爽快,我这边正好有点小‘礼物’送你。”陈经理压低了声音,“我听说你们永丰最近可能在为色彩管理的问题头疼?我们东辉去年就上了一套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效果不错。我这边有一些我们当初做技术调研时整理的资料,包括色彩管理的基础原理、不同设备的选型建议、还有几家靠谱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这些东西,放在我这里也是吃灰,不如发给你参考参考,说不定对你有帮助呢?”
李志明的心猛地一跳,这简首是雪中送炭,他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信息。
但是,天上会掉馅饼吗?东辉的竞争对手,为什么要帮助永丰的员工?
似乎猜到了他的疑虑,陈经理笑道:“李工别多想,这东西不算什么核心机密,行业内有心人都能搜集到。我纯粹是欣赏你的能力和上进心,结个善缘。以后万一……呵呵,咱们再说以后的。怎么样?给我个传真号,或者邮箱?”
李志明内心激烈斗争,这份资料的诱惑力太大了。它能极大地缩短他自己摸索的时间,也能让他的报告更有说服力。接受,似乎有欠人情,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拒绝,则意味着他要走更多弯路。
最终,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占据了上风。
“那……就太感谢陈经理了。”李志明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这份“礼物”的诱惑,“我给您一个传真号吧……”他将打样部不常使用的传真号码报了过去。
“好嘞,我马上安排人发过去,李工,以后常联系。”陈经理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回到宿舍,李志明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有获得资料的兴奋,也有接受对手“馈赠”的不安。他告诉自己,这只是公开的技术资料,不算背叛公司,只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第二天一早,他早早来到办公室,果然在传真机上看到了一叠厚厚的、刚刚接收完毕的资料。他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翻阅。里面果然是非常系统的色彩管理介绍,从原理到实践,从硬件选型到软件操作指南,甚至还有几家国际知名品牌校色仪和色彩管理软件的介绍及大概报价,内容详实,条理清晰。
这份迟来的“资料”,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通往色彩管理世界的大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结合之前查到的理论知识,很多模糊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起来。
他利用这些资料,开始着手撰写那份关于建立色彩管理体系的报告。这一次,他的报告不再是空泛的理论呼吁,而是有了具体的技术路径、设备选型参考和相对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
当他将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交给马天妮时,马天妮翻看了几页,眼中再次闪过一丝惊讶。
“资料搜集得很全,也很专业。”她抬头看了李志明一眼,眼神意味深长,“看来,你没少下功夫。”
李志明心里微微一虚,面上却保持镇定:“是查阅了不少资料。”
马天妮没有追问,只是合上报告,点了点头:“报告我会尽快提交。你准备一下,如果上面问起来,可能需要你去做更详细的阐述。”
“是”
走出办公室,李志明看着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心情复杂。他凭借努力和一点“外力”,又一次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他也清楚,东辉陈经理的这份“人情”,像一颗种子,己经埋下。未来会如何发展,他无从得知。
他只能告诉自己,坚守本心,专注当下,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能力,来应对一切未知的风雨。色彩管理的门槛很高,但他己经找到了攀爬的绳索。
第十五章?终
作者“文学游民”推荐阅读《我的职场重生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