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寨保卫战的胜利捷报,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周边地区,甚至引起了更高层面的关注。一支国军精锐师,在敌后孤军奋战,不仅成功守住据点,更近乎全歼日军一个精锐大队,这在全国抗战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战区长官部发来了嘉奖电,通令表彰108师的英勇战绩,并承诺尽快补充兵员和装备。一些民间报纸也闻风而动,试图派记者前来采访,但都被林峰以“战事繁忙,不便接待”为由婉拒了。他现在没心思应付这些,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战后的黑云寨,弥漫着胜利的喜悦,但也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悲伤。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初步统计,此战108师阵亡官兵西百余人,重伤两百多人,轻伤几乎遍布全师,尤其是承担正面防御的322团和最后出击的部队,伤亡最为惨重。耿连长因伤势过重,在手术台上没能挺过来,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
葬礼在寨子后山的一片空地上举行。新垒起的坟茔排成整齐的队列,白色的招魂幡在山风中猎猎作响。全体没有执勤任务的官兵肃立默哀。林峰亲自为耿连长和其他几位牺牲的军官扶灵,并在墓前敬了军礼。
“弟兄们,安息吧。”林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们用生命捍卫了这片土地,你们的血不会白流。我林峰在此立誓,只要我还在一天,就绝不让小鬼子踏过我们的防线!你们的家人,就是108师全体将士的家人!虎贲师,永不言退!”
“虎贲师!永不言退!”数千将士的怒吼声在山谷间回荡,带着悲怆,更带着一股浴火重生的坚毅。
葬礼结束后,林峰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总结、整补、训练,千头万绪。
师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各团主官和师部首属部队长官齐聚一堂,进行战役总结。
“这一仗,我们赢了,但赢得很险,代价很大。”林峰开门见山,没有任何沾沾自喜,“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王团长,你先说说322团的情况。”
王大山站起来,脸上还带着失去得力部下的痛楚:“师座,这一仗打下来,我感觉咱们的火力配置还是有问题。正面防守时,重机枪火力点一旦被鬼子掷弹筒盯上,很容易被压制或摧毁。另外,基层军官伤亡太大,很多班长、排长打光了,新补充上来的士兵缺乏有经验的带头人,战斗力受影响。”
林峰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看向赵启明:“赵团长,你的看法?”
赵启明思考了一下,说道:“师座,我觉得我们在战术协同上还有提升空间。比如这次防守,各团之间,步兵与炮兵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更紧密、更及时。另外,鬼子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小队战术,确实比我们强,这一点必须承认。”
孙胜接着发言:“我们团这次打伏击和出击,感觉士兵的体能和长途奔袭能力有待加强。山里行军,很多新兵跟不上。还有,白刃战我们吃亏,光靠一股血气不行,得系统练。”
各团主官都结合自己部队的情况发表了看法,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军官骨干损失严重;士兵单兵技战术水平,尤其是射击精度、土工作业、拼刺技术与日军有差距;步炮协同、各部队之间协同不够流畅;后勤保障,尤其是伤员救治和药品供应存在短板。
林峰认真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等大家都说完了,他合上本子,环视众人。
“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很严重。”林峰的语气严肃,“我们108师,号称德械精锐,但这一仗打下来,说明我们离真正的‘精锐’还有距离。装备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是训练,是战术思想!”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地图前:“武田大队被我们吃掉了,但小鬼子的报复很快就会来。而且来的,可能不再是武田这种级别的部队。我们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休整时间,尽快恢复战斗力,并且要变得比之前更强!”
“下面,我宣布几项命令。”林峰转过身,目光锐利,“第一,全面整编部队。以老带新,优先补充322团和324团的缺额。从各团抽调战斗骨干,组建师首属教导队,由副师长张铭远兼任队长,负责轮训全军班排级军官,重点培训战术指挥、火力运用和小分队作战。”
张铭远立刻起身:“是!保证完成任务!”
“第二,开展大练兵。从明日开始,全师投入高强度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体能、射击(要求每颗子弹都要打出效果,而不是盲目放枪)、土工作业(挖战壕、修工事的速度和质量)、刺杀格斗、手榴弹投掷。各团、各营之间开展评比,成绩与补给挂钩!”
“第三,强化协同训练。参谋处制定详细的步炮协同演练计划,步兵和炮兵部队要一起合练,明确联络信号,打击流程。各团之间也要进行攻防对抗演练。”
“第西,后勤及医疗改革。设立师属野战医院,集中医护力量和药品。想办法从民间采购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药品。同时,组织士兵学习基本的战场急救知识。”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林峰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思想整训。由政训处周处长负责,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战!不是为了某个人,某个派系,是为了我们身后的父老乡亲,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不被灭亡!要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同时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一条条命令清晰明确,指向了部队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军官们神情肃然,他们能感受到林师长变革的决心。
会议结束后,整个108师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高速运转起来。
寨子内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训练场。天不亮,士兵们就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武装越野,口号声震天响。射击场上,子弹虽然宝贵,但实弹射击训练并未取消,只不过要求更加严格,每个士兵射击后都要总结,由老兵进行指导。王大山甚至把以前西北军大刀队的几个老底子组织起来,在全师推广改良过的劈刺术,强调简洁、凶狠、实用。
工兵连指导各部队挖掘各种标准的防御工事,散兵坑、交通壕、机枪巢、防炮洞,要求不仅挖得快,还要伪装得好。
炮兵阵地上,李振华拉着步兵团的军官,实地讲解各种火炮的性能、射程、弹种,以及如何为步兵提供最有效的火力支援。步兵军官则提出他们的需求,双方在磨合中不断改进协同战术。
野战医院里,从附近镇上请来的几位郎中加上军医们,日夜不停地救治伤员。周维华带着政训处的人,深入各营连,组织士兵学习文化,教唱抗日歌曲,讲述历史上抗击外侮的英雄故事,同时严厉处置了几个违反军纪、骚扰百姓的兵痞,赢得了士兵和当地民众的真心拥护。
林峰也没有闲着。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训练场上和士兵们一起摸爬滚打。他体能不行,就从最基础的开始练,五公里跑不完,就走完,然后慢慢加量。枪法不准,就虚心向刘铁柱等老兵请教。他知道,作为一师之长,光有战略眼光是不够的,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士兵们在技战术层面的认可,才能真正树立威信。
他的这种身体力行,逐渐赢得了官兵们更多的好感。士兵们发现,这个年轻的师长,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是真想带着他们打胜仗,保护他们活下去。
时间在紧张的训练中一天天过去。补充的八百名新兵和一批武器弹药、粮食被服也陆续运抵黑云寨,使得108师的实力得到了恢复和增强。
这天傍晚,林峰刚刚结束和教导队军官的战术推演,回到师部。陈立仁拿着一份电报走了进来,脸色有些凝重。
“师座,战区急电。”
林峰接过电报一看,眉头微微皱起。电报内容是命令108师即刻开拔,脱离黑云寨,火速驰援正在淞沪战场与日军血战的友军。电报中提及,淞沪战局异常惨烈,日军投入重兵,我军伤亡惨重,多处防线告急,急需像108师这样的精锐部队填补缺口。
“终于……还是来了。”林峰放下电报,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操场上还在进行夜训的士兵们的身影。淞沪会战,这场他知道将会无比惨烈的战役,终究是无法避开。黑云寨的胜利,只是一个小插曲,真正的国运之战,正在东南沿海上演。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目光己经恢复了冷静和坚定。
“命令:各团、首属部队,结束训练,立刻进行战前动员和准备。后勤部门清点所有物资,做好长途行军准备。侦察连前出,侦察南下路线敌情。明日凌晨五点,全师开拔,目标——淞沪!”
“是!”陈立仁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
林峰再次望向窗外。黑云寨,这座让他初步站稳脚跟,淬炼了部队的山寨,即将成为过去。前面,是更加广阔,也更加残酷的正面战场。他和他这支经过初步淬火的虎贲之师,将要面对的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是绞肉机般的堑壕战,是血与火的真正考验。
但他无所畏惧。历史的车轮既然己经被他撬动了一丝缝隙,那他就要竭尽全力,让它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
炽刃,即将出鞘,奔赴那更为炽热的战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WXD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