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那篇《绣房里的新战争:针线对抗推土机》的深度报道,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远方。网络上的声援、媒体持续的跟进、文化界人士的发声,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却足够强大的压力,开始扭转战局。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林清韵,却刻意让自己从这喧嚣中抽离出来。她不再每天紧盯着手机上的评论和转发,也不再为可能出现的新的刁难而焦虑不安。奶奶那句“针扎得深,线才走得远”像定海神针般稳住了她的心神。她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绣房里,不是在绣制那幅与石磊联名的、充满希望的古镇新图,便是在活页笔记本上进一步完善针法图谱的细节。她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扎深针脚”的训诫。
也正是在这种沉潜与专注中,转机,以一种双喜临门的方式,悄然而至。
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雨水敲打着老宅的瓦檐,发出清脆而连绵的声响。林清韵正在为汉森教授回复一封关于“滚针”与“套针”在表现物体质感上细微差别的邮件,电脑右下角突然弹出了一封新邮件提示。发件人,是那个她提交了厚厚一叠申请材料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官方邮箱。
她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指尖有些发凉,几乎不敢立刻点开。深吸了一口气,她才移动鼠标,点开了那封邮件。
邮件正文是格式化的英文,措辞严谨。她屏住呼吸,快速掠过那些客套的开场白,目光死死锁定在核心内容上——
“……经过初步审核委员会的全面评估,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由您提交的关于‘中国江南苏绣(苏派)活态传承与社区赋能计划’的项目申请,己成功通过初审,进入下一轮详细评估与面试环节。谨此祝贺!后续具体安排,将由专人通过邮件与您沟通……”
“通过了……初审通过了!”林清韵喃喃自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反复将那段话读了三遍,确认无误后,一股巨大的、混杂着难以置信与狂喜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让她一阵晕眩。这不仅仅是一纸通知,这代表着奶奶的手艺、她所坚持的道路,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初步认可!这是一种超越地域与文化界限的价值肯定!
她激动地站起身,想要立刻跑去告诉奶奶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邮递员熟悉的声音:“林清韵!有挂号信!”
她强压着内心的澎湃,小跑着去开门。邮递员递来的,是一个厚实挺括的国际快递信封,寄件人落款是汉森教授任教的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
她的心再次剧烈地跳动起来。她几乎是颤抖着手,撕开了信封。里面是一份装帧精美的全英文合同,以及汉森教授亲笔写的一封简短信函。
汉森教授在信中写道,基于前期的良好沟通与林清韵提供的详实资料,大学出版委员会己经正式批准了将“苏绣(苏派)针法体系与美学研究”纳入教材编写项目的计划。随信附上的,正是这份合作的正式合同。
一份是国际非遗基金的初审通过通知,茜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代表着官方与资金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一份是国际顶尖学府的教材编写合同,代表着学术界与知识体系的高度肯定。
这两份文件,一电子一纸质,几乎在同一时刻,穿越千山万水,抵达了这座江南古镇的老宅,放在了林清韵的面前。
她拿着合同和打印出来的邮件,走进奶奶的房间。奶奶正靠在床头,就着窗外的天光翻阅一本旧的针线簿。林清韵在床边坐下,将两份文件的内容,用最首白喜悦的语言,翻译给奶奶听。
苏绣兰安静地听着,脸上的皱纹如同秋日湖面上的涟漪,慢慢地、一层层地舒展开来。她没有像林清韵那样激动,只是伸出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小心翼翼地、极其郑重地抚摸着那两份文件,尤其是那份纸质合同光滑的封面,仿佛在触摸一件无比珍贵的易碎品。
良久,她才抬起头,看着孙女,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带着无比欣慰和骄傲的笑容,轻声说:“好,好……咱们的针线,走到天边去了。”
这句话,平淡至极,却重若千钧。
也正是在这双重认可的“尚方宝剑”高悬之下,之前那些如同附骨之疽般的骚扰,戛然而止。税务、消防不再上门,连那些在镇上流传的、针对林清韵的负面风言风语,也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吹散,取而代之的是街坊邻里好奇、羡慕甚至带点与有荣焉的打听。
几天后,顾怀远带来一个更确切的消息:他通过建筑圈内的渠道了解到,“鼎峰文旅”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林清韵突然获得的、极具分量的国际背景之下,己经内部决定,暂时停止对绣房项目的推进,将其列为“高风险、高关注度”的敏感项目,无限期搁置。
“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了。”顾怀远看着林清韵,眼神清亮,“你这‘针’,扎得足够深,也引来了足够强大的‘线’。”
危机,暂时解除了。
老宅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甚至比以往更加祥和。雨过天晴,阳光格外灿烂。
林清韵独自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面前摊开着那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教材编写合同。她拿起一支黑色的签字笔,拔开笔帽。
笔尖悬在甲方签名处的上方,她停顿了片刻。这一刻,她脑海中闪过太姥姥藏匿绣谱的决绝,奶奶守护一生的寂寞与坚持,自己归来后的迷茫、挣扎、奋起……所有的画面,最终都凝聚在了这小小的笔尖之下。
她感觉到,手中这支笔,前所未有的沉重。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份跨越了三代人的嘱托,一份将古老东方技艺推向世界舞台的责任。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手腕沉稳用力,在雪白的纸页上,清晰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清韵
三个汉字,娟秀中带着风骨,如同她绣出的针脚。
笔尖离开纸面,她静静地看着那个名字,仿佛能看到,一条更加广阔、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道路,正从这三个字开始,向着未来,迤逦延伸。
(http://www.220book.com/book/WY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