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9号基地,地下第17层,适应性训练区。
这里原本是冷战时期遗留的模拟极地环境舱,如今被改造为“深渊之眼”小队的专属训练场。巨大的穹顶之下,温度恒定在零下10摄氏度,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臭氧混合的气味。西周的墙壁由特种合金构成,表面覆盖着一层微光闪烁的量子屏蔽层,防止任何外部信号渗透。中央是一台等比例还原的“海龙号”深潜器模型——这艘即将载着他们深入马里亚纳海沟的钢铁巨兽,通体漆黑,形如梭鱼,外壳上布满了传感器与推进器,宛如一头沉睡的深海巨兽。
距离“深渊探针”任务启动还有68小时,小队成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协同适应训练。氧气循环系统、高压抗压测试、应急逃生演练、量子通讯联调……每一项都关乎生死。在这11000米的深渊之下,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化作一场无声的葬礼。
白浪站在观察窗后,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训练舱内的每一个人。他的神经接口微微发烫,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不断刷新着数据流:【环境稳定度:98.6%】、【成员生理指标正常】、【任务倒计时:67小时52分】。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他知道,真正的危险,往往藏在最平静的表象之下。
尤其是——周博士。
自从周启明加入小队以来,他的表现堪称完美。他精准地解析了“播种者”信号的量子纠缠模式,提出了“意识共振屏蔽层”的构建方案,甚至帮助苏婉优化了林月的“共鸣舱”参数。他的言谈举止温和有礼,眼神清澈,语气平稳,仿佛一位真正为科学献身的学者。可白浪的首觉,却像一把钝刀,在心底缓缓割动。
太完美了。
完美得不像真实。
就在这时,首播系统的提示音突兀响起,只有白浪能听见:
白浪瞳孔微缩,指尖在袖口轻轻一划,调出隐藏界面。果然,在“海龙号”通讯日志的底层数据中,一道微弱的加密脉冲正以0.3秒的间隔,向未知方向发送数据包。发送源,正是周博士佩戴的“量子通讯手环”——那本应是国家配发的标准化设备,用于紧急联络与生命体征监测。
可现在,它却在“悄悄说话”。
【弹幕瞬间刷屏:】
白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波澜。他不能现在揭穿,更不能打草惊蛇。如果周博士真是李万城的棋子,那么任何异常举动都可能触发对方的应急预案——也许是一段预设的自毁程序,也许是向“破晓”发送的紧急预警。
他需要证据,需要确凿的、无法辩驳的证据。
而最好的工具,就在他手中——首播系统的“微表情分析”临时功能。
白浪没有犹豫。
“开启‘微表情分析’,目标:周启明。”
他缓步走入训练舱,假装检查“海龙号”的控制系统,实则将视觉焦点锁定在周博士身上。系统瞬间激活,视野中浮现出一层半透明的数据层:周博士的面部被无数细小的光点覆盖,每一块肌肉的微动都被量化为数字,瞳孔收缩频率、心跳波动、皮下血流速度……一切尽在掌控。
“周博士,”白浪故作随意地开口,“刚才你提到‘播种者’信号可能源自地球本身,这个观点很有意思。你是怎么想到的?”
周博士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微笑道:“这是基于三年前我在量子实验室的观测数据。当时我们发现,某些深海岩石样本中存在无法解释的量子纠缠态,它们似乎……在回应某种周期性信号。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正是‘播种者’的脉冲频率。”
他的声音平稳,语速适中,表情自然。
可就在他说出“三年前”三个字的瞬间,系统数据猛然跳动:
●
左眼轮匝肌微缩(0.3秒)——焦虑触发
●
瞳孔短暂扩张(0.2秒)——震惊或记忆闪回
●
额叶血流速度提升17%——大脑在快速构建谎言
●
微表情评级:可疑度 76%
破绽!
白浪心头一震。虽然周博士的掩饰堪称完美,但那一瞬的生理波动,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动。更关键的是——他提到了“三年前”,而那正是李万城被正式调查、周博士被停职的时间点。
巧合?还是刻意引导?
“原来如此。”白浪点点头,语气依旧平静,“说到李万城,你之前在报告里提过他。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博士的表情微微一滞,虽只持续了0.1秒,却被系统精准捕捉:
●
喉结轻微震动(吞咽动作)——紧张
●
右手无名指轻微抽搐——压力反应
●
微笑僵硬度提升40%——伪装情绪
●
微表情评级:高危谎言概率 89%
“李万城……”周博士缓缓道,“是个天才,但太激进。他想用‘星渊’控制一切,可文明的进化,不该由一个人决定。”
撒谎。
白浪几乎可以确定。周博士对李万城的评价,与他档案中“曾是李万城最信任的量子顾问”严重不符。一个被停职的科学家,不该对前上司如此“客观”,更不该在提到名字时产生如此强烈的生理防御反应。
他认识李万城。不止是认识。
他们有秘密。
白浪关闭分析功能,消耗了整整8分钟,情绪值扣除8000。他感到太阳穴一阵刺痛,眼前闪过一丝黑影,但很快被他压下。
“继续训练。”他下令道,“苏婉,带林月进入共鸣舱,测试她对‘播种者’信号的预知能力。陈海洋,检查‘海龙号’的推进系统。赵铁柱,准备应急逃生模拟。”
“是!”
众人领命散去。周博士也转身走向量子分析台,看似专注地调试设备。可就在他弯腰的瞬间,白浪注意到,他的右手在设备底部轻轻一按,似乎触碰了某个隐藏开关。
有动作。
白浪不动声色,悄悄启动“守护者”的环境扫描功能。数秒后,系统反馈:
果然有鬼。
白浪心中冷笑。周博士的伪装再精妙,也逃不过系统的绝对理性。他悄悄向赵铁柱发送了一条加密指令:“训练结束后,单独留下周博士,说设备需要校准。”
赵铁柱微微点头,眼神冷峻如铁。
训练继续。
林月被送入“共鸣舱”——一个充满淡蓝色液体的椭圆舱体,内部布满了神经感应电极。她躺在其中,双眼微闭,呼吸平稳。苏婉坐在控制台前,实时监测她的脑波。
“开始注入低频信号,模拟‘播种者’脉冲。”
屏幕上,林月的脑电波开始波动,从α波迅速跃升至θ波,随后进入一种从未记录过的“γ-δ混合波”。
“她在……接收什么。”苏婉低声说,“不是语言,不是图像……是一种……情绪。”
突然,林月猛地睁开眼,声音颤抖:“他们……在看着我们。不止一个。他们在等……等门打开。”
白浪心头一震。
“他们”是谁?
是“播种者”?还是“观测者”?又或是……藏在人类社会中的“破晓”?
他还没来得及细想,警报声骤然响起。
陈海洋立刻冲向推进器舱室,白浪紧随其后。打开舱盖后,两人愣住了。
推进器的控制芯片上,有一道极细微的划痕——不像是磨损,也不像是事故,而像是……被人用精密工具刻意划开的。
“这不是故障。”陈海洋声音低沉,“是破坏。有人在芯片上做了‘延迟触发’,等到深潜时才会失效。如果我们在11000米深处失去推进力……”
后果不堪设想。
白浪蹲下身,用系统扫描芯片。果然,在划痕下方,检测到微量的纳米级腐蚀剂残留——一种能在高压环境下缓慢侵蚀电路的化学物质。
人为破坏。
而唯一有机会接触这枚芯片的,只有今天进入过主控舱的三人:陈海洋、周博士、以及负责设备巡检的后勤人员。
可后勤人员有全程监控,排除嫌疑。
只剩周博士。
白浪站起身,目光如刀,望向训练舱外——周博士正站在量子分析台前,看似在记录数据,可他的右手,正无意识地着通讯手环。
动作重复了三次。
这是焦虑的表现。
也是……等待回应的表现。
白浪终于确定:周博士不是单纯的观察员,他是“破晓”或李万城的执行者。他来,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破坏任务,甚至,为了夺取“星渊核心”。
“陈海洋,”白浪低声说,“把芯片换掉,重新加密所有控制程序。赵铁柱,通知苏婉,暂停林月的训练,把她带到安全区。”
“那你呢?”
“我去会会周博士。”
训练舱外,周博士正准备离开。
“周博士,”白浪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设备校准还没完成,你这么急着走?”
周博士转身,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我还有些数据要分析,想赶在出发前……”
“赶在出发前把信号发出去?”白浪打断他,语气陡然转冷。
周博士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随即恢复:“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不明白?”白浪一步步逼近,“那我帮你回忆一下——三年前,你被停职的真正原因,不是数据泄露,而是你私自向‘破晓’传输了‘星渊项目’的早期数据。李万城保了你,条件是——你成为他的‘内线’,在关键时刻,为他打开‘门’。”
周博士的眼神终于变了。那层温和的面具缓缓碎裂,露出底下深不见底的幽暗。
“你……怎么知道?”他低声问。
“因为,”白浪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段全息影像——正是周博士在量子分析台底部安装信号中继器的画面,“你忘了,这基地里的每一寸空气,都在我的监控之下。”
周博士沉默了。
良久,他忽然笑了:“你以为你赢了?白浪,你太天真了。‘播种者’不是你能理解的存在。它不是敌人,也不是救世主。它是……进化本身。李万城想控制它,‘破晓’想毁灭它,可他们都不明白——它早己在人类基因里埋下了种子。而我……我只是在帮它苏醒。”
“所以,你破坏‘海龙号’,是为了让我们无法抵达海沟?”
“不。”周博士摇头,“我是为了确保——只有我能打开‘门’。”
话音未落,他猛然按下手环!
白浪没有犹豫,瞬间启动“守护者”的神经镇静协议。
一道无形的电磁波扫过周博士的大脑,他身体一僵,双眼翻白,缓缓倒地。
“暂时不。”白浪看着昏迷的周博士,声音低沉,“我需要他活着,但不能再让他说话。”
他转向赵铁柱:“把他关进隔离舱,断开所有通讯设备。等到了海沟,再决定他的命运。”
【弹幕沸腾:】
白浪没有回答。他站在训练舱的玻璃前,望着外面漆黑的走廊,仿佛看见无数双眼睛,正从深渊中凝视着他。
暗中的目光,从未离开。
而他知道——
真正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ZE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