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 庇护所传闻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折叠空间:末世幸存者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地下研究基地的照明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将陈远疲惫的身影投射在布满公式的墙面上。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却依然紧盯着日志本上最新浮现的坐标。距离日出还有三个小时,但这个发现让他毫无睡意。

“你也看到了?”

周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液体,眼下有着明显的黑眼圈,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陈远微微侧身,让出部分日志内容。“坐标出现在空间锚启动后的第37分钟。精度比之前的符号高出两个数量级。”

周雨俯身查看,发梢轻轻扫过纸页。“这个区域...是旧地铁系统的深层隧道。我们之前的探测信号在那里总是莫名其妙地消失。”

李明远从基地深处走来,手中拿着刚刚打印出的数据图谱。“不仅仅是信号消失的问题。”他将图纸铺在桌面上,手指点向一片密集的等高线区域,“过去两周,这里有七次独立的能量爆发记录,每次持续时间为整点秒数。”

陈远迅速在日志本上进行计算。“质数序列。7次爆发持续时间分别为2、3、5、7、11、13、17秒。这不是自然现象。”

研究基地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赵教授不知何时也加入了讨论,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如果这是系统故意引导,那么庇护所的传闻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庇护所?”陈远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汇。在之前的循环中,他也零星听过这个说法,但始终认为那只是绝望中的幻想。

周雨调出数据库中的历史记录屏幕:“这是三个月来我们收集到的所有相关目击报告。十七个独立信源,描述基本一致:一个不受折叠影响的空间,有稳定的能源供应,甚至传言有未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陈远快速浏览着报告,科学家的本能让他对如此完美的描述产生怀疑。“如果庇护所真的存在,为什么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连一张模糊的照片都没有?”

“这就是问题所在。”李明远指着报告的时间戳,“每次有团队接近可能的区域,要么遭遇异常强烈的空间扰动被迫返回,要么...”

“要么彻底消失。”赵教授接话,声音低沉,“三周前,王博士的小队前往地铁中心站探查,再也没回来。我们最后接收到的信号中有一个奇怪的重复音节:'San... San...'”

陈远感到背脊一阵发凉。在第53次循环中,他也曾听过类似的音节,当时以为只是通信干扰。现在想来,那可能是某种警告——或者邀请。

日志本突然发热,新的符号如藤蔓般在纸页上蔓延。陈远屏住呼吸,看着这些符号逐渐组成一段完整的坐标序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黎明前的阴影最长时”。

“它给出了具体时间。”陈远将日志转向其他人,“日出前17分钟,坐标指向地铁中央控制站。”

周雨迅速在控制台上输入数据,三维地图上立即亮起一个红点。“这个区域的空间稳定性指数是全市最低的,理论上任何实体物质在那里停留超过三分钟就会被撕裂。”

“除非那里就是裂缝本身。”陈远轻声说,日志本上的新变化让他心跳加速。符号正在重组,呈现出一种类似神经网络的图案,中心节点恰好与地铁控制站的位置重合。

李明远沉默良久,最终开口:“这太像陷阱了。完美的传闻,神秘的坐标,还有正好避开常规探测的时间窗口。所有要素都指向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

“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获得如此明确的方向。”周雨反驳,眼睛紧盯着地图上的红点,“如果庇护所真的存在,可能是我们理解这个系统的关键。”

陈远的目光在日志本和地图间游移。理性告诉他应该谨慎,但那个重复的音节在他脑中回响。在第68次循环中,他曾到达过地铁站边缘,当时探测到异常的空间波动,但因独自一人而选择撤退。

“我需要更多数据。”陈远最终说,“特别是关于那些消失团队的最后信号记录。”

赵教授点头,带领陈远来到基地的数据中心。老旧的服务器阵列发出低沉的轰鸣,存储着折叠日开始以来的所有重要记录。

“这是王博士小队最后的传输内容。”赵教授调出一段音频文件。

静电干扰声中,一个急促的呼吸声格外清晰:“...不是庇护所...是...镜厅...重复...镜厅...”接着是一串模糊的坐标数字,然后信号戛然而止。

陈远迅速记下坐标,发现与日志本上的位置有细微差别。“镜厅?他说的不是庇护所。”

“其他消失团队的记录中也出现过类似词汇。”赵教授又调出几个文件,“迷宫、回廊、棱镜...似乎每个团队对那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描述。”

陈远陷入沉思。如果同一个地点被不同的人描述成不同的空间,那可能意味着...

“它不是固定的空间。”陈远突然抬头,“庇护所可能是一个会根据观察者变化的动态结构。就像量子态,只有在被观察时才会坍缩成特定形态。”

这个推测让控制室陷入沉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庇护所的本质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

黎明前的寒意逐渐渗透进地下室。陈远站在出口处,望着开始泛白的天际线。距离日志指示的时间还有一小时十七分钟。

“你决定要去。”李明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陈远点头,检查着背包中的装备。“系统在与我对话,这是明确的机会。而且...”他停顿片刻,“我听过那个音节。在之前的循环中。”

李明远递给他一个改装过的探测仪:“这是我们根据你的数据升级的版本,可以实时监测空间拓扑结构的变化。如果庇护所真的是动态的,这个也许能捕捉到它的变化模式。”

周雨也匆匆赶来,塞给陈远一个小型信标:“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激活这个。我们会监测整个区域的引力波变化。”

研究团队的信任让陈远感到一种久违的责任感。他不再是独自记录数据的观察者,而是探索队伍的眼睛和耳朵。

当第一缕阳光即将染红东方天际时,陈远来到了地铁入口。曾经繁忙的交通枢纽现在如同巨兽的骸骨,扭曲的钢筋从混凝土中刺出,形成怪异的几何图案。

按照日志指示,他在日出前17分钟准时踏入黑暗。隧道内的空间异常立即显现:手电筒的光线被无形之力弯曲,在墙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探测仪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显示空间曲率在持续波动。

越往深处走,环境变得越发诡异。隧道墙壁上开始出现类似日志符号的荧光标记,仿佛在为他引路。陈远谨慎地记录着每个标记的形状和位置,发现它们构成了一种复杂的导航矩阵。

在某个转弯处,陈远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既视感。这里的空间布局与第41次循环中的一个梦境惊人地相似。在那个梦里,他穿越无限回廊,最终到达一个充满光明的圆形大厅。

探测仪的警报声将他拉回现实。前方隧道开始分化,分裂成三条完全相同的分支。空间读数显示三条路径的物理参数完全一致,这是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现象。

陈远激活了信标,然后选择了中间的路径。就在他踏入口的瞬间,日志本突然变得滚烫。他打开一看,发现所有符号都在重组,最终形成一个简单的倒计时:5分钟。

隧道尽头隐约透出微弱的光芒。陈远加快脚步,心中既期待又不安。当他最终走出隧道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在原地。

这不是他想象中的任何场景。没有庇护所,没有镜厅,只有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中央悬浮着一个不断变化的几何体。它时而呈现立方体形态,时而变成二十面体,表面流转着彩虹般的光泽。

最令人震惊的是,几何体正中央浮现出一个熟悉的面孔——那是他自己的脸,但眼神中充满了他从未有过的平静与智慧。

“第97次循环的陈远,”几何体发出柔和的声音,既像耳语又像远方的雷鸣,“你比预计的早了17个循环到达这里。”

陈远紧紧握住探测仪,读数显示这里的空间稳定性达到100%,这是折叠日开始以来从未有过的数值。

“这是什么地方?”他问道,声音在空旷的地下空间中产生奇特的回声。

几何体表面的面容微微变化,嘴角扬起一个难以解读的弧度:“这取决于你的选择。是庇护所,是陷阱,还是实验室?每个来访者都会看到不同的真相。”

探测仪突然接收到一股强大的数据流,陈远低头查看,发现是来自研究基地的紧急信息。周雨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陈远,你所在区域的空间读数...它不在我们的宇宙中!”

几何体发出类似轻笑的声音:“聪明的人类。但只对了一半。”

陈远感到日志本在背包中震动,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转折点。在这里,他可能找到渴望己久的答案,也可能揭开更加恐怖的真相。

悬浮的几何体开始缓慢旋转,内部似乎有星辰生灭。陈远知道,他接下来的选择,可能会改变所有循环的轨迹。

“告诉我,”他对着那个有着自己面孔的几何体说,“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几何体的光芒突然增强,整个地下空间被映照得如同白昼。在光芒中,陈远看到了无数个自己的影像,在不同的时空里做出不同的选择。

然后,一切归于平静。几何体表面只剩下一个简单的符号,与日志本封面的标记一模一样。

答案,似乎一首就在他手中。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折叠空间:末世幸存者日志》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折叠空间:末世幸存者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