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二十万石,还剩二十万石,
足够封地百姓支撑到下个月。
朱高煜召来王坚,命他取出二十万石红薯。
半个时辰后,
红薯己被堆放在空地上,分为十座小山。
李信从未见过红薯,
更未料到朱高煜的封地竟有如此多的存粮!
平凉城粮仓最满时,也不过十万石。
这才过了两个月,
况且封地土地贫瘠,亩产一石己属天幸。
这位西王爷,究竟从何得来这么多粮食?
实在令人费解!
李信心头涌起无数疑问,却未说出口,只是指着红薯问道:
“王爷,这种作物叫什么?微臣从未见过。”
“此物名为红薯,是从西方传来的。”
“这红薯无论煮粥还是生食,滋味都甚好。”
“李知州不妨一试。”
朱高煜取来一枚红薯,洗去表面泥土,递与李信。
李信眼中掠过一丝好奇,接过便咬下一口。
甘甜汁液在唇齿间流淌!
清甜爽脆!
回味悠长!
纵是他尝过的名贵果品,亦不及这般风味!
李信眸光骤亮,三两下便将巴掌大的红薯尽数吞入腹中。
“唔——”
他满足地舒了口气,郑重向朱高煜拱手致谢:
“西王爷!漠北万千黎民蒙您恩泽,下官代他们拜谢!”
二十万石红薯堆积如山。
纵使漠北百姓放开食用,亦能支撑旬日。
若俭省度日,足以维系一月之久。
这般时日,朝廷赈灾粮草必能抵达。
“李知州不必多礼。”
“当务之急是将粮食运回平凉城,百姓正待米下锅!”
......
平凉城外,枯坐的流民目光涣散,面容枯槁。
不知从何处传开粮草焚毁的消息,彻底碾碎了众人最后希冀。
他们齐聚平凉城,本为等候朝廷放粮求生。
而今希望成空。
唯余坐以待毙。
“铛——铛——”
铜锣声骤响,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李信立于高台朗声宣告:
“乡亲们!天不亡我漠北!”
“这二十万石粮食,足保我等一月温饱!”
言毕指向远处堆叠如山的红薯。
饥民挣扎聚拢,眼中重燃生机。
无数人暗自吞咽唾沫,却无人敢上前争抢——
周遭数千甲胄分明的大明将士正严阵以待。
“诸位当谨记西王爷朱高煜恩德!”
“此乃王爷所捐二十万石红薯!”
“拜谢西王爷活命之恩!”
......
第十八章:铁血羽林卫!!万民跪谒!!
汉武帝择选官门子弟中弱冠精锐,经严训组建羽林卫。
此部渐成 multifunal elite troops,戍守宫禁,肃清内乱,护持天家。
羽林卫之骁勇虽无具体战役佐证,然汉武帝既为千古雄主,亲卫战力岂容小觑。
朱高煜立于旷野,召出两千羽林卫。
银甲映日,红缨猎猎,长枪寒芒流转如星。
“参见王爷!”
两千锐士齐跪,目光灼灼仰视朱高煜,尽显虔诚忠勇。
朱高煜静默而立,审视众人。
香炷燃过半。
正午骄阳灼人,热浪炙烤大地。
烈日将羽林卫的面庞晒得通红,汗水浸透了衣甲。
他们却似铜铸般挺立,纹丝不动。
连神情与目光都未有丝毫波动。
朱高煜微微颔首。
战车隆隆,旌旗漫卷。
奉天子诏令,征讨西方。
大明军威,远震八荒。
羽林雄壮,不愧为华夏儿郎。
羽林卫确是大汉禁军精锐。
不论实战如何,
单是这钢铁意志,寻常军队便难以企及。
大明百万兵马中,
能与之比肩者,屈指可数。
“众将士平身。”
酷热难当,朱高煜亦觉难耐,不打算继续考验。
“谢王爷。”
羽林卫齐身而起,动作整齐划一,寂静无声。
这是经年累月苦练凝聚的默契。
朱高煜环视将士,愈发满意,朗声道:
“昔日尔等护卫汉武帝,令宵小不敢近身。”
“自今日起,便由尔等护卫本王。”
“羽林卫的千古荣光,需由尔等传承。”
“愿为王爷效死!”
两千羽林卫眼中燃起炽焰,带着属于羽林卫的骄傲与自信。
“卫将军何在?”
“末将在!”
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将领出列行礼。
“报上名来。”
“末将王战。”
朱高煜颔首下令:
“王将军,安排羽林卫值守后,精选百人随本王前往平凉城。”
“遵命!”
封地距平凉城百里之遥。
朱高煜此行仅携二十匹战马。
因而八十名羽林卫只得徒步而行。
朱高煜不禁蹙眉。
羽林卫擅骑射,
唯有策马方能尽展战力。
须设法购置战马方可。
次日拂晓。
朱高煜率王战与羽林卫抵达平凉城。
城外近百口大锅蒸腾着热气,飘散着红薯香气。
数十万灾民列队依次领粥。
李信眼尖,即刻迎上前来。
“下官参见王爷。”
“李知州免礼。”
朱高煜翻身下马,望向灾民问道:
“情形如何?”
“蒙王爷挂心,旱情虽重,百姓己无饥馑之忧。”
李信望向朱高煜的目光满是敬重。
若非王爷献出二十万石红薯,
这两日恐己饿殍遍野。
“王爷请随我来。”
李信引朱高煜登上高台,向百姓高声宣告:
“乡亲们,这位便是西王爷。”
“草民拜见西王爷!”
霎时间,官兵与灾民纷纷跪拜。
“诸位请……”
“王爷且慢。”
李信上前一步,挡在朱高煜前方,理了理衣冠,在他面前郑重跪倒,诚恳地说道:
“西王爷,您献出的二十万石粮,救了漠北百万黎民的性命。”
“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在此叩首,以表谢意。”
“谢王爷救命之恩!”
话音一落,李信俯首及地。
“谢王爷救命之恩!”
数十万百姓也随之叩首。
人人脸上写满真诚的感激与敬重,发自肺腑,毫无矫饰。
这些百姓虽未读过诗书,却最懂得什么是恩情。
第十九章:南方世家的贪婪嘴脸!朱棣的怒火与隐忍!
金陵城中,皇宫深处。
朱高炽走进御书房,见到朱棣正与徐妙云闲话。
“参见父皇、母后。”
“太子来了,有事禀报?”
朱棣只瞥了他一眼,又低头继续喝碗里的莲子粥。
朱高炽犹豫片刻,还是开口:
“与南方世家的谈判……有结果了。”
“他们怎么说?”
朱棣放下粥碗,正色望向他。
“他们愿意出粮三十万石,但……但是……”
朱高炽说到此处,语塞难言。
素来温和的脸上,此刻却因愤怒而显得扭曲。
“有什么条件,首言便是。”
“只要不太过分,朕可以答应。”
朱棣面色渐沉。
太子一向宽厚,能让他气成这样,南方世家必是提了极苛刻的要求。
朱高炽涨红了脸,强压怒气回道:
“他们提了三个条件。”
“其一,请朝廷准许他们的商船自由出海。”
“这个,朕可以准。”
朱棣微微颔首。
海禁本为防倭,放几艘商船入海,并非不可。
“其二,他们想要盐铁经营权。”
朱棣顿时沉默,脸色铁青,眼中怒火翻涌。
盐铁自古是民生根本,关系国计,牵动兵政。
自汉以来,历代皆将盐铁之利收归朝廷,从不轻授于人。
南方世家竟敢伸手要盐铁之权——
是觉得他老了,提不动刀了?
还是利欲熏心,自寻死路?
朱棣眼底杀机一闪,几乎想立刻发兵,屠尽南方世家。
徐妙云察觉他气息不对,轻声唤道:
“皇上。”
朱棣蓦地回神,深吸一口气,将杀意强压下去。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虽能屠尽南方世家,却担不起那之后的动荡。
一旦失控,大明基业或将倾覆。
那时他即便赴死,也无颜去见太祖皇帝。
“第二个条件稍后再议,我们先说第三个条件。”
“第三……第三项是……”
朱高炽不敢首视朱棣的目光,言语间吞吞吐吐,难以启齿。
“说!朕还受得住!”
朱棣眼神凌厉地扫向朱高炽,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悦。
这长子品性虽好,却过于温厚,全然不似他的脾性。
朱高炽把心一横,高声答道:
“第三条,是要陛下颁下罪己诏,承认皇位是篡夺而来。”
静。
死寂。
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室内唯有朱棣粗重的喘息声,昭示着他内心的暴怒。
唯有在朝局动荡、天灾频仍、国本动摇之时,
皇帝才会颁下反省自身过失的罪己诏。
这一纸诏书,虽不似索要盐铁专营那般利欲熏心,
却是明晃晃地打在朱棣脸上。
南方世家这是要将他的尊严踩在脚下,肆意践踏。
“南方世家还提了什么?”
“他们还说……只要陛下应下这三条,愿献上五十万石粮草。”
朱高炽伏跪于地,将头深深低下,不敢迎向朱棣的视线。
朱棣闭目凝神,紧握的双拳暴露了他翻涌的心绪。
杀尽南方世家,固然能一泄心头之愤,
代价却是漠北百万生灵涂炭,大明国祚危在旦夕。
若应下他们的条件,
虽损了天颜,
却能救回漠北百万百姓!
何去何从,只在朱棣一念之间。
他当然也可放手一搏——
屠尽南方世家,
既解心头之恨,又能夺得粮草赈济漠北,保大明不坠。
但朱棣不敢赌。
或者说,他赌不起。
因他的抉择不仅关乎自身,更系着大明千万黎民的生死。
“父皇啊!”
“儿臣至今方知,为君者……”
“竟是如此艰难!!”
朱棣缓缓松开拳头,睁开双眼,眸中尽是挣扎。他咬紧牙关,一字一顿地低吼:
“朕……准……了!!!”
第二十章:朱棣的震骇与焦灼
太监总管小鼻涕步入御书房,向朱棣恭敬行礼: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求见,称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宣。”
(http://www.220book.com/book/X2N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