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门前小河里的水,潺潺地流向安稳的轨道。
老宅的阁楼再无怪声,村口的槐树下也只余安宁的绿意。
许清禾的心,在经历了接连的波澜后,终于沉淀下来,落在了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
她做了一个决定,在镇上开一家小花店。
店铺选在镇边临河的地方,不算最繁华的地段,却独享一份清幽。
白墙黛瓦的老房子,窗明几净,推开木格窗,就能看到窗外缓缓流淌的河水,以及岸边那棵正当花期的合欢树,粉红色的绒花开得如梦似幻。
店后还带了个小巧的院子,正好可以让她摆放些喜阴的植物,或者坐在那里喝茶休憩。
她给小店取名为“花屿”。
“屿”,是水中的小岛。
她希望这里能像一座开满鲜花的小小岛屿,为路过的人、为镇上的居民、也为偶尔到来的游客,提供一个暂时停靠、歇息心灵的地方。
在这里,可以忘却片刻的烦扰,只与花草清香为伴。
装修没有大动干戈,只是彻底清扫,修补了漏水的瓦片,重新刷了墙。
她将奶奶留下的一些老家具搬来。
一个榉木的条案用来摆放鲜花,一个竹制的多宝格用来陈列香囊和花茶罐,几张样式朴素的桌椅供客人小坐。
一切都力求自然、舒适。
货源方面,她将老宅的院子开辟出来,种上了茉莉、栀子、薄荷、迷迭香等易活且香气宜人的花草。
又联系了附近几位花农,定期采购当季的鲜切花。至于一些本地少见或特殊的花材,她便依靠网络,精挑细选。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花屿”悄无声息地开业了。
没有鞭炮锣鼓,只在门口挂了一个手绘的小木牌,上面是清秀的“花屿”二字,旁边简单勾勒了一枝合欢花。
很快,这间临河的小店便以其独特的氛围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老板娘,你这玫瑰开得真精神,比我上周在别处买的新鲜多了!”一位熟客拿着挑选好的香槟玫瑰,由衷赞叹。
水桶里各色鲜花确实娇艳欲滴,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似的。
“清禾丫头,再给我包两罐那个安神的花茶,我老伴喝了说夜里睡得好多了。”李奶奶是店里的常客,尤其喜欢那款用薰衣草、洋甘菊和少量桂花调配的花茶。
店内的香囊更是精致,用的都是细棉布或素色绸缎,上面绣着简单的花草纹样,里面填充着按《百花集》古方配比的干花和草药。
有驱蚊的艾草薄荷囊,有安神的茉莉合欢囊,还有提神的柠檬香茅囊,香气清雅持久,不冲不腻。
常有小姑娘爱不释手,挑挑选选,挂在包上或置于床头。
更多的客人,则愿意在午后走进来,选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一壶花茶。看着窗外河水流淌,合欢花影摇曳,鼻尖是店里浮动的暗香,耳畔是轻柔的音乐,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这地方真舒服,”一个来小镇旅游的年轻女孩对同伴低声说,“不像别的店那么吵,东西也好喝,你看那个店主姐姐,安安静静插花的样子,感觉心情都变好了。”
此时的许清禾,正坐在店堂一角的矮凳上,低头修剪着一把翠绿的富贵竹。
她穿着简单的亚麻长裙,头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颊边,神情专注而柔和。
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浅金色的光晕。
她似乎比刚回镇时气色好了许多,眉宇间那份隐约的哀愁化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沉静与温润。
听到客人的低语,她抬起头,对上女孩的目光,报以一个浅浅的微笑,如同微风拂过湖面,涟漪清浅,却足够动人。
女孩的脸微微红了一下,也赶忙回以笑容。
白天,许清禾在“花屿”忙碌,与花草为伴,与客人交谈。
傍晚,她会关上店门,骑着那辆有些年头的单车,沿着河岸悠悠地蹬回村里的老宅。
十几分钟的路程,晚风拂面,带着田野和河流的气息,是她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小镇的生活节奏缓慢,历史沉淀在斑驳的墙垣和光滑的石板路上,气候温润,西季都有不同的景致。
时不时会有外地游客被这份宁静吸引而来,“花屿”也渐渐成了他们地图上的一个小小标记。
许清禾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
她用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安稳,也用从《百花集》中领悟到的、与花草共存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给身边的人带来些许美好与安宁。
她知道,《百花集》依旧藏着无数秘密,这个世界也远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但此刻,她只想守护好眼前这一方小小的“花屿”,让花香和茶香,浸润这寻常而珍贵的时光。
窗外,合欢树的羽状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点头称许。
(http://www.220book.com/book/X3E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